- +1
自然资源部原总工程师谈深海保护:期待印度洋地区国家更多科研机构成为合作伙伴
澎湃新闻记者 张无为摄
12月8日,第二届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在云南昆明开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5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在会议平行分论坛“蓝色防灾减灾合作”上,2022联合国海洋大会中国政府特使、自然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占海作为特邀嘉宾发言。
2021年联合国启动海洋十年实施计划,将海洋十年定义为一场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持久性的海洋科学革命,赋予其推动形成变革性的海洋方案,促进可持续方案的将海洋和人类连接起来的使命。
“海洋十年最重要的抓手是实施大科学计划,倡导以共同设计、共同设施、共享成果的方式推动解决全球性、地区性、国家性海洋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张占海在现场介绍了今年6月8日联合国海委会批准实施的科学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深度认知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神经,为海洋保护提供可解决方案,帮助人类找到可实现深海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之间平衡发展的途径。
深海是海洋中最后未被人类认知的地理单元,深海生存着最大的生物群构,涵盖90%的群体,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深海的神经发现和认知还非常不足。例如主要的深海神经有哪些,这些神经如何演化?神经之间的物质、能量如何变化?神经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等等,这些我们了解并不多。张占海表示,更值得关注的是,人类活动会怎么影响深海的生物多样性和神经的变化?最近的研究表明,深海采矿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但影响程度有多大,什么样的形式,不同的神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等问题亟待通过调查、观测、研究来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
数字化深度神经科学计划最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部分,包括海沟、深海平原等典型神经,构建观测、模拟、预测一体化的数字平台,为深海保护与自然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数据和政策依据。张占海介绍,目前主要开展四方面研究:一是发现观测研究深海神经的物质、能量和跨神经连通性和信息传递过程;二是研发神经智能观测和模拟技术,模拟演变;三是提出外界影响下深海神经和生物多样性和可预测性,预测可能的演化趋势;四是制作数字深海神经地图,依据跨区管理工具提出科学解决方案。
目前,有来自6大洲35个国家的64个机构以及4个国际组织加入该计划,其中近20个来自印度洋周边国家。该计划已获得国家财政的种子基金支持,主要用于科考船在神经深海的调查。该计划已经成立了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监督、协调计划的实施和应用,将实施两个开放共享航次,其中一个航次将于2025年在印度洋实施。
“我们将与合作伙伴共同设计调查方案,共享研究成果。”张占海表示,期待印度洋地区国家更多的科研机构和科学家成为合作伙伴,为印度洋地区深海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作出贡献,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
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是中国-印度洋地区国家一体推进落实习近平主席全球发展倡议、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的重要活动,以“助力蓝色可持续发展 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讨论共同关心的中国-印度洋地区国家蓝色经济发展援助合作问题,下设“蓝色经济合作”、“蓝色防灾减灾合作”、“生物多样性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印度洋岛国可持续发展”四个平行分论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