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支原体肺炎为何在全球高发

2023-12-08 11: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何书瑶 金天意 816数士

今年冬季,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10月以来,全国多地医院儿科出现呼吸道疾病患儿数量明显增加,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增多,引发关注。

最近,支原体肺炎更在全球多地掀起浪潮。支原体肺炎到底是什么来头?会造成新一轮的全球性流行疫情吗?为什么感觉今年的支原体肺炎感染特别厉害?

1

支原体肺炎在国内先升后降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支原体肺炎属于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对儿童、青少年更易感染。但肺炎支原体并不是新出现的病原体,不会引发新一轮的大规模疫情。

在国内,支原体肺炎感染已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媒体报道中,9月、10月以来,在国内多个省市的多家医院,支原体肺炎感染出现明显上升。

比如,北京、重庆、上海、河南、河北等多家医院自9月以来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数量明显增加,门诊和住院人数显著上升。根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门急诊此前向媒体披露的数据,10月开始,该院肺炎支原体RNA阳性检出率从20%至30%增加到50%左右。

但是以上数据结论基本以医院层面为主,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数据趋势不一。比如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近400名,与往年相比,占比翻了一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宝山分院儿科主治医师刘茂松则表示,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都会感染,尤其在人体免疫力降低的时候,近几个月门急诊量虽明显上升,但也就到2019年前的一半左右。

由于整体的监测数据未公开,目前仍然难以判断支原体肺炎感染是否高于往年。

11月2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儿童医院的中国卫生部门通过电话会议向WHO提供了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的相关数据,指出自5月以来,肺炎支原体导致的儿童门诊和住院人数有所增加。但10月以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和流感病毒等多种已知病原体感染增加,导致近段时间儿童门诊和住院人数上升,其中一些增长出现的时间比历史上的要早。目前并没有发现任何不寻常或新型病原体或不寻常的临床表现。

报告还称,中国已建立系统来获取有关疾病发病率趋势的信息,并将这些数据报告给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等平台。

根据最新监测数据,11月以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国内已出现减轻趋势。

从11月中旬开始,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门急诊的数据显示,目前肺炎支原体RNA阳性检出率从50%下降为30%,流感病人数量则有上扬趋势。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王全意也指出,从最新的监测看,肺炎支原体的流行强度降至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第四位。从全人群来看,流感、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排位前三的流行病原体。

2

欧洲、亚洲有更明显的病例上升

不过,今年以来,支原体肺炎感染情况确实有些不寻常,不仅在中国,在丹麦、荷兰、法国等多个欧洲国家也出现感染病例显著上升的趋势。

丹麦的支原体肺炎感染病例从夏季开始增加,但在过去 5 周内大幅上升,11月中旬报告了 541 例病例,是 10 月中旬的三倍。

荷兰从8 月初以来,去看全科医生的肺炎患者比往年多,但从9月中旬开始显著增加,11月下旬5至14岁的肺炎儿童人数增加至每10万名儿童中130人,比去年高峰期高出1.2倍。

法国11月上旬的数据显示,15岁以下儿童因肺炎看急诊以及使用SOS上门诊疗的人数,创下十年以来的新高,肺炎支原体肺炎占到了近期全部儿童肺炎的30%左右。

除此以外,瑞士、爱尔兰等地也出现支原体肺炎感染高于往年的情况。在美国的俄亥俄州沃伦县,自 8 月以来已引发了 142 例儿科病例,病例数量高于平均水平,已符合该州卫生部对疫情的定义。不过美国疾控中心表示在全国范围内,病例并无异常。

从各国公布的数据趋势来看,支原体肺炎感染基本从夏季开始有所增加,并非突然爆发,《柳叶刀》发布于11月23日的一则研究,监测了全球24 个国家今年4-9月的支原体肺炎感染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丹麦、瑞典、新加坡、瑞士等地的支原体肺炎感染病例均从8月开始出现快速上升。

3

主要原因:免疫落差

支原体肺炎为何会在今年冬天呈现出全球性的趋势?

一个重要原因是免疫落差(immunity gap),即疫情期间与疫情前群体免疫水平间的差异。

WHO流行病和大流行防范部门代理主任Maria Van Kerkhove认为,当前中国儿童呼吸道疾病疫情主要来源于免疫落差,而导致这一落差的原因可能是新冠疫情期间实施的非药物干预(NPI),如佩戴口罩、避免聚集、减少出行等措施。

放眼全球,在防疫措施放宽后,大多数国家曾面临免疫落差导致呼吸道疾病增加的问题。以美国为例,2022年秋冬肆虐美国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消退后,便呈现出非季节性的趋势。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自2017年至2020年年初,美国RSV通常于10月开始流行,并在12月或1月达到高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由于实施隔离、戴口罩等防疫措施,2020-21流行季没有发生典型的RSV流行。

但随着美国放宽管控,2021-22流行季提前于 5 月开始,7 月达到顶峰,1 月结束。2022-23流行季的开始时间和高峰期则分别为6月、11月,晚于 2021-22 流行季,但早于大流行前的季节。同时,这一流行季的PCR测试阳性检出率为近年来最高,接近20%。

简而言之,随着防疫管控的减少,群体的暴露风险增加,再加上免疫水平的落差,群体更易患上包括肺炎在内的呼吸道疾病。

4

肺炎支原体的免疫落差出现更迟

除了免疫落差,肺炎支原体在全球多地引起关注,还在于它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比,呈现“延迟出现”的特征。

在大流行的后期阶段,随着佩戴口罩、避免聚集、减少出行等措施缓解,一些呼吸道疾病很快出现死灰复燃。研究者指出,这种模式对于季节性病毒最为显着,例如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上文我们提到的RSV呼吸道合胞病毒就在美国2022年秋冬出现相较疫情前更高的感染情况。

而根据《柳叶刀》期刊的论文数据,截至今年9月,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水平并未达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数字。疫情前,支原体肺炎的全球平均发病率达到8.61%,2020-2021年、2021-2022年分别下降至1.69%、0.7%,2022-2023年也仅有0.82%,今年4-9月的全球平均发病率则约为4.12%。

这篇研究指出,这可能是因为肺炎支原体繁殖所需的时间更多,潜伏期更长(1-3周),且传播率相对较低。

由于这种“延迟出现”可能是这一支原体所独有的,因此,流行病学领域已有研究建议加强区分肺炎支原体与其他病原体的非典型特征,做好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监测。

总的来说,肺炎支原体在今年感觉“来势汹汹”,既有免疫落差效应的作用,也有病原体本身的独特性的影响。

除此以外,疫情之后,国内的检测手段增加以及患者、医生对精确治疗的意识提升也引起肺炎支原体“被检出更多”。

根据丁香园报道,医院采取二代测序(NGS)的手段检测支原体感染的情况越来越多,相比传统的实验室MP培养方法,更加准确,提高了临床呼吸道感染病原的检出率。即便是不采用 NGS ,如今医生也会更倾向于给患儿测一下 PCR,以进行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但肺炎支原体感染本身并不如大家想象的可怕,也不会酿成新一轮的大流行。

原标题:《支原体肺炎为何在全球高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