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红薯浑身是宝,亩产可超过3000斤随时收获,为什么没能成为主食?
说到红薯,现代人偶尔换一下口味可能会觉得很好吃,但是很多老一辈人可能听到这个名字都会有一阵反胃感。
之前看到一个视频,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成年之后就没有吃过红薯,听到红薯都害怕,因为小时候吃得太多了,顿顿都是红薯。
在过去,红薯绝对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三餐吃红薯是大部分家庭的常态,反倒是大米非常罕见,能吃上一碗白米饭那真的是要逢年过节的才有的福利。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要归功于红薯优秀的“粮食属性”。
红薯的亩产量非常高,对土地的要求却不高,我这边查到亩产3000斤以上那都是正常水平,在一些肥沃的地方甚至能达到8000斤,而作为对比,即便是现在水稻亩产量能达到800斤算是不错的了(过去只能亩产一两百斤)。
不仅如此,红薯藤也是能食用的,现在常作为蔬菜在市场销售,而以前更多的是用来喂猪的。
可以说番薯全身都是宝,而且作为粮食,红薯还有一个许多其它粮食作物无法比拟的优点,它们是块根植物,我们随时可以吃它们的块根充饥而不用特地等它成熟。
这些优点现在来看没什么,但是在那个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的年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各方面生产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红薯成为那个时代的救星,家家户户种红薯,顿顿吃红薯,吃到老一辈人都有心理阴影。
然而,这种过去老百姓的主食,现在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很多人可能都会好奇,这样一种优秀的粮食,现在咋就不怎么发展了呢?
更奇怪的是,2015年1月6日,农业部召开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确定将土豆作为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食作物发展,而不是红薯。
土豆的性质其实和红薯很像,两者都是薯类作物,同样非常高产,但是中国种植土豆的时间可比种植番薯短得多,而且在中国农作物种植历史上,红薯也比土豆要重要得多。
那么到底为什么土豆能成为主食发展,而红薯却不行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任何过去把红薯当作主食的人,可能都会有对红薯有阴影,原因就在于红薯确实不是很适合做主食食用。
首先,红薯不能大量食用,这东西吃多了胃会特别难受,会出现胀气、烧心(胃酸过多)等等一系列问题。
我看到很多人说这是因为红薯拥有一种特别的酶,以及高比例的纤维导致的,其实并不是,红薯的纤维含量并不丰富,至少比各种蔬菜要少得多,它也没有啥特殊的酶。
图:每100克红薯的甘露醇含量,图源:参考1
其实,真正导致红薯难以消化,让人出现胀气和烧心的原因是它含有高比例的甘露醇[1],这是一种人体无法消化吸收的糖醇,是红薯甜味来源之一。
有些人只要摄入少量甘露醇都会感到不适,大约摄入5克,绝大多数都会出现较严重的胃部问题,而每100克红薯中大约含有0.27克甘露醇
想想以前人们因为要劳作,一顿可能就要吃掉一两斤红薯,胃肯定不会好受,所以它给这么多人留下心理阴影。
其次,红薯有非常明显的甜味,这也很不利于做主食。
我以前特别想不明白为什么村里的人不种那种红心的红薯,而大部分土地都要种植那种特别难吃的白心红薯。
现在是完全明白了,这个其实就是因为红心红薯更甜,是没法当饭吃的。
因为我们需要盐的摄入,特别是以前需要长时间劳作的时代,人们需要大量的盐摄入,所以菜这些都要加盐食用。
如果你的主食是甜的话,这和你的菜会有明显的味觉上的不舒适感。
白心红薯正好就是不怎么甜的那种,所以在那个顿顿吃红薯的年代,大部分农民种植的都是白心红薯。
红薯无法当作主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这两个,而土豆正好没有这两个缺点,所以它可以很好地食用,并被人们开发出了各种烹饪方法,以及被加工成各种食品,所以它的主食地位只会越来越牢固。
实际上,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过去,有很多国家就是把土豆当作自己第一主食的,甚至把所有土地都用来种植土豆。
图:爱尔兰土豆饥荒的警示性宣传
但这种单一的粮食种植方式是非常危险的,这里有一个著名的灾难——爱尔兰土豆饥荒,过去爱尔兰曾过度迷信土豆的高产,但是一种被称为晚疫病菌席卷了他们的土地,让土豆颗粒无收,最终导致百万人饿死。
咱们国家以前选择红薯作为主食,而不是土豆,具体原因现在已经很难查证了,估计最有可能的是觉得红薯比土豆更高产,植株的利用率更高吧。
虽然一日三餐吃红薯不可行,但是作为一餐食用是完全没问题的,不过在咱们国家,随着其它粮食作物的增产,现在好像连一餐都不想留给红薯了,可能这种农作物留给我们的心理创伤真的有点大吧。
图:2020年红薯世界红薯产量,中国差不多占55%
不过,与许多人想得有点不同的是,虽然咱们国家红薯的种植面积确实逐年减少,但是咱们国家现在其实是红薯生产第一大国,全世界超过一半的红薯依然是由咱们国家种植出来的。
参考:
[1].https://vegfaqs.com/do-sweet-potatoes-cause-gas/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