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原来历史上的福山鲁菜也这样火!

2023-12-05 19: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要想吃好饭,围着福山转......土生土长的福山人,从小到大总是听着这样的顺口溜。这些代代流传的民谚,不仅形象地说明了福山美食深受人们喜爱,也彰显了福山的美食文化。你对福山鲁菜的历史渊源有了解吗?下面跟随小编一起去追溯福山鲁菜的历史吧!

01

福山鲁菜历史悠久、花样繁杂

福山地处黄海南岸,物阜粮丰,民善烹饪。福山菜与济南历下菜、孔府家宴并称“鲁菜”。清朝末年,北京著名八大饭店中的东兴楼、致美楼、泰丰楼、永丰楼、萃华楼、宴福楼等,皆为福山人开办、掌灶。福山人经营的福寿堂、会贤堂、金华馆等曾供奉过宫廷御膳。福山烹饪业历史悠久,长期兴旺发达,烹调技术代代相传,不断推进和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宋时期,福山烹饪趋于成熟,讲究宴席礼仪;明朝以后,福山名菜佳肴从民间走进宫廷王府,供帝王享用,又有多种名菜名点从宫廷流入福山,丰富了福山菜的品位;清朝初年,福山菜风格基本形成,成为鲁菜文化三大发源地之一;1861年,烟台开埠后,烟台·福山鲁菜文化遍播大江南北,享誉海内外。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三十年代,在福山县城较为有名的饭馆、饭铺就有三四十家,开办在古现、高疃、门楼等较大集镇的小型饭馆饭铺也有几十家。开办在县城的主要饭馆大都集中在“三门”内外,即东门(现“福城大桥”西头),西门(现新华书店门前),南门(原药材公司附近),其它街道零星散布。例如:

“吉升馆”,在城里大街中段路北,为当时福山第一大饭馆。

“中兴楼”,在东门外。掌柜史洪起(史家庄人),以经营凉拌菜、面条为主。面案师傅吴学根(张格庄村人),拉面技艺高超,该馆“油盐拌”面条特别有名。

“合兴”(饭铺),在西门外。掌柜赵义年(莱阳人),该铺以经营油饼、锅饼、火食、饽饽、片片、切面、炒茄子、炒辣椒、炒一般蔬菜等家常饭菜为主,很受顾客欢迎(此铺有一部手摇切面机)。

“全福馆”,在南门里路西。掌柜王鹤亭(城里村人),以经营烧肉、杂烩为主,该馆的杠子面火食远近闻名。

......

除了这些有名号的饭馆饭铺外,还有一些散布在县城内外主要街道上的小型店铺,如“老陶羊肉馆”(北店子街)、“徐培善烧鸡铺”(西北关)、“王其甲饺子馆”(衙门前街)等二十余家;另外,还有长年在集市经营之饭食点,如锅饼、麻糖、火食(糖豆火食、肉火食、叉子火食)、饺子、馄饨、脑饭、馒头、莲子、水煎包、老豆腐、肉梓烩火食、凉粉等,达四、五十处之多。

当时福山县城圆周只有三华里之长,人口亦仅有五、六千之数,但就在这小小的县城里,却开有如此众多的饭馆饭铺,确实属罕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像这样大大小小的饭馆、旅店、饭食点,在县城之外的一些主要乡镇也随处可见。例如,开办在门楼街道的饭馆(铺)有“同生德”(大面馆)、“同乐天”(经营各种炒菜、大面、饺子、包子等)、“天合馆”(羊肉馆)等三四十家;开办在高疃镇的有“日新春”(经营各种炒菜、大面、包子、火食,包办酒席等)、“大兴馆”(经营大菜、冷菜、大面、油饼等)、“同升馆”等二十几家;开办在古现镇的有“天合馆”(经营炒菜、大面,当灶王振兰之“醋溜黄花鱼”烹制技术有名)、“陶家馆”(大面馆,掌柜陶清源,其“清水面”很受众人欢迎)、“春泉馆”等二三十家......

由此看来,无论是从饭馆饭铺的数量上,还是从他们所经营的饭菜花样种类上,分布的范围地域上,足见二三十年代福山烹饪业的盛行发达之状。

02

福山鲁菜走出福山、迈向世界

烹饪业的兴旺发达造就了过硬的烹调技术和优秀的烹调人才。那些身具烹调技艺的厨师里手,有的在家乡故土立灶兴业,有的在齐鲁县城开铺悬号,也有的到京都要邑苦心经营,展示才能,更有的漂洋过海于异国他乡奋斗创业,将鲁菜文化带出国门。他们在世界各地施展、传授着家乡福山的传统烹调技艺,撒“良种”于四方,开“秀花”于食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上,福山烹饪技术在京津一带有口皆碑。据有关资料记述,北京的北方饭馆,以山东饭馆的历史最为悠久,规模也较大,很多饭馆从明清就开设了,经营者也基本都是山东胶东人。山东饭馆在北京分为“两帮”,一为“福山帮”,一为“济南帮”。“福山帮”精于制作海味,从明朝到清末乃至二十年代前后,北京的大饭馆大多是“福山帮”。

张友鸾先生为《中国烹饪》撰写的文章中说:“五、六十年前,在北京有名的大饭庄,比如什么堂、楼、园、居、春之类,从掌柜的到伙计,十之七八是山东人,厨房里的大师傅,更是一片胶东口音。”

如,开设在什刹海后海的“会贤堂饭庄”,就是北京最大的饭庄之一。掌柜王成武,福山西关村人,车汝保,福山北车家村人,当灶厨师于世焕,北于家村人。该饭馆开业于清末,曾侍奉御膳,于一九四二年关闭;再如,开设在金鱼胡同的“福寿堂”,掌柜宁春圃,下夼村人,张宝恒,西牟村人,邹积涛,山后村人,当灶厨师王延浠,古现人。该饭馆有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第二次开业,职员有几十人,其中百分之八九十是福山人......如今我们在各种饭店、餐馆吃的“葱烧海参”、“三不粘”、“宫保鸡丁”、“糟溜三白”等,在当时也都是各大饭庄极具代表性的特色菜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京津地区,历史上东北三省名城也几乎到处都有福山厨师的足迹,因此东北烹饪也深受鲁东菜系福山风味菜肴的影响。据史料记载,解放前在东北从事烹饪业的大多是福山高疃一带人,仅南村在大连就有四五十人之多;另外,福山籍人在上海、青岛等地从事烹饪业的也大有人在,如开业于三十年代的上海“国际饭店”的“丰泽楼”所经营的中餐,就是以福山风味菜肴为主。“丰泽楼”的掌柜是福山人栾礼亭,当灶的厨师有福山吴阳泉村的吴缉健、东吴家村的吴语延、南张家村的张传信等,墩子厨师有赵家庄的郭光德,面案技师是南十里堡村的王道成和义井村的潘启元等;至于福山人在近埠烟台操持烹任业的更是不胜枚举......

放眼世界,福山籍厨师凭借着精湛的厨艺,在各国“大展身手”。例如,在日本,有渡口村人潘士义开设的“锦城阁”、门楼村人刘家齐开设的“新北京”、盐场村人王鸣久开设的“集英楼”等五六十家餐馆;在韩国,有栖里村人陈庆选开设的“泰和馆”、栖里村人陈学询开设的“振城饭店”等二三百家餐馆;在英国,有高疃西村人王寰海开设的“环海京菜”、高疃南村人柳鸿新开设的“华北饭店”等五六十家餐馆......在美国、东南亚地区,甚至南美洲、非洲等地,都有福山籍厨师的脚步。

03

福山鲁菜名誉满载、传承“鲁味”

如今,福山鲁菜享誉全国,名厨遍天下。2001年10月,福山区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鲁菜之乡"称号。

鲁菜之乡标识

韩国仁川电视台采访福山大面

海外媒体纪录片取景拍摄

2014年,福山被批准建立“中国鲁菜研发基地”,“鲁菜烹饪技艺”和“福山大面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山烧小鸡传统技艺”、“福山三不粘手工制作技艺”和“福山饽饽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部分历史资料为张允德先生在八十年代搜集整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也造就一方美食

福山鲁菜的发展

带有时代的痕迹

福山的地域文化在鲁菜发展中传承

人们在笑谈中增进情谊

在享用美食的同时

感受福山人对生活的热爱

来福山吧

来福山品百般滋味

感受生活的烟火气吧~

福山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原标题:《原来历史上的福山鲁菜也这样火!》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