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最浪漫的古地之一,爆出惊世秘密

2023-12-06 17: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朵朵编辑部 耳朵里的博物馆

云梦,是一个听着就让人觉得浪漫的名字,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有诗云“气蒸云梦泽”,可以从中窥得古云梦泽的盛景。

然而,这个在千年前“水天共一色”的大湖群,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演化为陆地,成为历史事件的重要舞台,也成为回望历史的“窗口”之一。

来自微博@动脉影

因为那些蕴藏在地下的时光密码,让不大的云梦县,成为考古发现的大城,一次次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今天,我们跟随《寻古中国·云梦记》的足迹,一起探索秦“一统天下”的秘密。

-01-

秦简问世:

小人物笔下的大历史

1975年,临近年末之时,云梦县的百姓和往年一样,进行农闲时节的水渠修缮,却意外发现了睡虎地墓地。

在陈振裕的主持下,云梦睡虎地12座墓葬被陆续打开,一批精美的器物出现在大众的面前。

其中在11号墓葬中,还有大量的竹简,而这些竹简,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秦简。

这意味着什么呢?

著名考古学家李学勤先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记得在我们第一次看到刚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竹简照片时,大家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特别是内容的新奇丰富,无不令人惊异。”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掘,引起无数学者的关注,因为这一发现,弥补了中国考古学里面的一个空白,秦朝“一统天下”的历史将得到更多的重现。

在手绘还原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环绕在墓主人身边,场面十分罕见。

根据进一步的研究,这些竹简中多次出现“喜”这个名字,内容也是喜和家族的许多事情,同时也记载了很多罕见于史籍的国家大事。

公元前262年,是喜出生的一年,也是秦军进攻韩国野王的一年。之后,秦国一直都在持续战争。

喜在记载的时候,便通过战争的时间,来描述身边的事情,所以,这些记载看上去是喜的自传,却也是秦的一段历史。

这是难得一见的由不出名的历史人物做出的记载,让我们看到了在秦连年征战下的人物经历。

同时,也让我们对于秦发动的战争,有了不同的思想。在睡虎地4号墓出土的木牍家书,来自秦楚对阵的战斗前线,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家书。

写信的人是一对兄弟,分别叫黑夫和惊。他们在信中先问候哥哥和母亲,然后请母亲给他们置办夏季的衣服。

黑夫还很想知道,官府的授爵文书送到了没有,可以看到他们对于建功立业的心情。

公元前223年,是黑夫和惊写下这封家书的第二年,秦军向楚国发起最后进攻,楚国就此走向灭亡之路。

但在睡虎地墓地出土的竹简的记载却没有停留在这个时间。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帝国由此诞生,喜也回到自己的故乡,继续做一个文官小吏,在竹简中记录下秦始皇出巡经过云梦的事情。

历史的呈现,从不是单一的,留下这些记录的人,虽是几千年前芸芸众生的一员,但却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历史前行时扬起的尘土。

-02-

人口流动:

文化交融的策略

时间来到2021年,云梦县在距离睡虎地墓地3000米的地方,又有了震惊世人的考古发现——郑家湖遗址。

在这片总面积约有15万平方米的古墓群中,出现了大量的珍藏文物。

而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很多文物由于常年浸泡在水中,被隔绝空气,得到相对完好的保存。这是独特的饱水墓葬。

而陆续出土的文物,证实墓葬的年代跨越很大,从战国晚期到西汉初年,让云梦县再次成为探寻秦一统六国的重要地方。

不同于对器物的研究,这一次出土的物品中,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如保存完整的牙齿。

因为牙齿有着自己的生长规律,所以在科学的辅助下,通过牙齿可以从中窥得时间的变迁,以及先民的饮食情况。

而不同的食物又有着明显的地域局限,这便可以让我们看出个体的迁徙动态,再联系到秦在统一时做出的策略。

通过研究,郑家湖墓地的12位墓主样本中,有7人出生于北方,5人出生于南方,而这其中有9人曾进行远距离的迁徙。

其中,有一位姓“谢”的墓主人很特殊,作为秦人,他的随葬品中,有楚式的文物,也有秦式的文物。

而通过这些物品,可以判断出他是一名武将,在秦统一后,主动迁徙到郑家湖。

并且,从他的不同牙齿中,还可以看出这个迁徙时间,第一颗恒牙的信息,让我们得知他在幼年的时候摄入大量的小米;第二、三颗恒牙中又含有大量南方粮食的元素,这些信息叠加在一起,他的人生轨迹便清晰了起来:

出生西北,幼年时迁徙到江汉平原,长大后从军20年,郑家湖是他的最终归宿。

这位墓主人,并不是唯一从秦迁徙到楚的人,在郑家湖遗址,可以看到很多不同于楚文化的墓葬。

这也证明,云梦作为曾经秦楚争霸的重要地,最终成了秦楚融合的地域样本。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一种巧合,这是秦的统一策略。

在郑家湖墓葬中出土的一个木觚上,用约700字记载着一个史籍中不曾出现的故事:

一位叫荼的谋士,前往秦国游说,建议秦王停止四处征伐,秦王却用沉默待之。

很明显,荼并没有说服秦王。

随着秦攻占的土地越来越多,在秦律的鼓励下,移民也越来越多。

只有让族群融合,才能得到长久的安定,秦的方案,便是鼓励秦人迁往新地。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十余年间,便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移民,郑家湖先民,不过是大移民背景下的一个缩影。

-03-

秦律再现:

多元化的统一

在秦统一的策略中,通过人口流动,让文化交融只是其中一种。想要战败国家的百姓能更好地安定下来,则还需要更多的的准则规范。

在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秦代的法律文献,也第一次面世了。

其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全面,经济、文化、医学甚至艺术都包含其中,作为社会秩序的载体,秦律的重现,也为我们描绘出秦统治下的社会生活长卷。

比如秦律对农业的保障,是从种子就开始的:“县遗麦以为种用者,殽禾以臧(藏)之。”

意思就是说,按照谷子的保存方式来保存。

同时,秦律还规定了不同作物的不同用量,如稻子、麻,每亩田用种二又三分之斗种子,谷子和麦子每亩用种一斗。

让人感叹的是,这些规定并不是死的,还可以因地制宜,如果是好的田地,则可以酌量播种,可谓是非常人性化。

因为是农业社会,所以秦律对于农业十分重视,这一点也是秦能够统一六国的根据。

在出土的一些器物中,我们可以看到秦典型的耕战思想,如器物中反复出现的牛和马的形象。

马是战马,牛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畜力,百姓平时耕种生产,战时征战四方,兵力和粮食两手都抓起。

秦简《厩苑律》中也有提到,每年四月、七月、十月、正月,办耕牛评比,是县乡的一件大事,成绩优异的饲养者会获得奖励,把牛养瘦了的人,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不仅农业,秦律对于货币的统一也十分重视。

在秦统一之前,各国有着自己的货币体系,单是楚地就不止一种。

秦统一之后,便规范了货币的标准样式:圆形方孔铜币。

如在云梦县出土的半两钱,每枚重约当时的半两。

除此之外,秦还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等,从文化和制度方面,开启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秦的一统,是一个特殊的节点,越多的历史痕迹,可以让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还原更加真实,而秦所做出的这些举措,不仅奠定了后期汉朝的鼎盛,也让我们惊叹先民的智慧。

探索和留存,更是我们对于这份精神的延续。

原标题:《秦始皇被黑了2000年?中国最浪漫的古地之一,爆出惊世秘密!这150分钟,一秒都不舍得错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