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秋冬季节儿童健康“大作战”,这几款高发呼吸道疾病要当心!

2023-12-04 16: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儿童呼吸道疾病

请家长们仔细阅读

上海气温过山车已启动

和=͟͟͞͞冷=͟͟͞͞冷=͟͟͞͞冷一起来的

还有最让宝爸宝妈们揪心的

咳咳咳

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炎支原体

……

各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来势汹汹

轮番“轰炸”

儿童呼吸道免疫“防线”

如何让屋里囡囡远离“咳咳咳”

下面这份《作战秘籍》请查收!

董晓艳

主任医师,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变态反应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01

为什么秋冬季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

秋冬季节天气变化复杂

气温低且不稳定

昼夜温差大

气候干燥

呼吸道粘膜在不断的

乍暖乍寒的刺激下

抵抗力减退、功能失调

导致秋冬季成为

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无法有效抵抗病原体感染

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

特别是病毒感染

如果再不注意家庭护理和休息

更易导致感染持续和反复

02

近期高发的呼吸道疾病症状有哪些?如何诊断?

秋冬季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以病毒多见

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

也常见非典型病原体的肺炎支原体感染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等也不少见

这些病原体在

季节交换、气温下降、空气干燥等

环境变化下容易传播

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感染症状

如咳嗽、发热、喉咙疼痛等

流感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一般是突发高热,咳嗽、咽痛,可伴寒战、头痛或肌肉关节酸痛,婴儿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佳甚至少动等。

流感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潜伏期一般为1至4天,平均为2天。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多见于低龄婴幼儿。轻症及感染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或喘息症状;如果病情控制不佳,重症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喘息加重、食欲减退等,甚至并发呼吸衰竭等。

大多数轻症患儿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

腺病毒

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症状是发热、咳嗽、鼻塞和咽炎,另有部分分型的腺病毒可引起婴儿和学龄前儿童胃肠炎,导致腹痛、腹泻等。

腺病毒感染一般属于自限性疾病,免疫力正常的轻症患儿病程在7天左右可以自愈。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非典型微生物,支原体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在起病时表现为有剧烈的阵发性的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头疼、流涕、咽痛、耳痛。以学龄期和学龄前期儿童感染多见。

支原体肺炎病程一般2周至4周,一般轻症肺炎病程较短,重症肺炎病程较长。

鼻病毒

鼻病毒是一种常见的感冒病毒,它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鼻病毒通常会引起鼻塞、流涕、喉咙痛、头痛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会在感染后的一周内自行消失。

对一些免疫力比较差、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对病原体清除不及时,容易出现多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

如何诊断?

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可以到医院进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与鉴定等帮助明确病原。

病毒抗原和核酸检测是临床上主要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用于病例的早期、快速诊断;病毒分离培养是病例确诊的金标准,但往往耗费时间长,所以实验室检查更乐于选择病原核酸和抗原检测。但这里也会存在因为没到检测最佳时间,以及检测试剂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足,而导致假阴性、假阳性,所以实验室检查只是一个辅助手段。

医生更会结合病原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一起综合判断。

03

孩子出现呼吸道感染,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

当孩子出现呼吸道感染时

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时

一般早期都以病毒感染为主

只要孩子一般情况还好

可以先给予退热、或止咳的对症治疗

并仔细监测病情变化

家长们不用过度的慌张

有儿科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均具备诊疗能力

绝大部分孩子到家附近的医院就诊即可

没有必要到大医院扎堆聚集

以免再次交叉感染

如遇到困惑

或需要开药、咨询

可选择各家医院开设的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咨询和诊疗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症状变化,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孩子尽快康复:

01

注意饮食,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给孩子吃过于油腻或刺激性的食物。

02

要保证孩子的休息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睡眠,以修复身体免疫力。

03

注意孩子适当保暖情况,但也不要过于保暖,避免孩子反复出汗受凉感冒,以免加重病情。

04

如果孩子的症状表现没有减轻或者出现高热不退的情况,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点击查看全市儿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信息04

有哪些预防措施?

科学防护

接种疫苗、主动预防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按需接种疫苗接种,如流感疫苗等。

接种流感疫苗后一般2至3周可以产生足够的抗体,所以最好在流行季节前接种。

目前,支原体肺炎没有针对性的疫苗来预防。

开窗通风,远离人员密集区

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呼吸道病原体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等喷出带有病菌的飞沫进行传播,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场所去。

注意手部卫生

家长及儿童都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卫生礼仪。

勤洗手,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接触眼口鼻前都要用科学规范的方法认真洗手。

可以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定期进行消杀。

充分休息

规律作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睡眠充足

保持足够的睡眠,保持放松愉悦的心情。

均衡饮食

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

合理膳食,增加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多吃瘦肉、鸡蛋、蜂蜜等富含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的食物

不喝生水,不吃不清洁的食物,不生吃海鲜肉类食品

保暖穿衣

昼夜温差大的时节,外出推荐“洋葱式穿衣法”,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穿搭:

贴身层可选排汗、透气的内衣

中间层选面料轻薄,具有排汗、保暖效果的卫衣等

最外层选防风效果好的外套

穿衣合适的标准是——“颈背温暖无汗”。

适当运动

增强运动锻炼。

天气晴好时,多鼓励宝贝们到空旷的空间晒晒日光浴、补补钙。

做一些体育锻炼,增强机体防御能力。

天气较冷时,外出注意保暖。

运动前先做热身运动,运动后适度拉伸。

05

门诊常见问题Q&A?

01

如果症状较轻,可以居家治疗吗?

如果孩子出现了发热伴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而没有其他全身的表现,家长可以选择居家治疗,使用一些对症的药物。但应保持观察孩子的状态,一旦出现精神不好、喘息、呼吸增快、抽搐、不能进食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婴儿,特别是三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现明显发热,以及孩子持续高热超过三天,或者咳嗽厉害,甚至影响生活作息的情况,也建议及时就医。

02

感染肺炎支原体一定会得肺炎吗?会出现“白肺”吗?

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不一定会引起肺炎。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肺炎只占20-40%。

“白肺”实际上是影像学中的一个口语化表述,通常说的“白肺”主要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导致双肺弥漫性病变,肺通气、以及和周围组织气体交换有困难,会有呼吸困难的表现,往往需要紧急抢救。而支原体肺炎患者,虽然肺部影像上也显示有一片“白色”,这是肺部的炎症实变造成的,和医学上所说的“白肺”是不同概念。这里可以是因为黏液栓堵塞了支气管,影响了肺通气,肺部有大量炎性分泌物渗出而导致,通过拍背排痰、药物祛痰、支气管镜治疗等手段,患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所以对“白肺”的概念还是要请专业的医生来评估、解答。

03

明明打了肺炎疫苗,怎么还得支原体肺炎?

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没有针对性的疫苗来预防。现有肺炎疫苗针对的是细菌(肺炎链球菌)所导致的肺炎,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没有预防作用。

04

家长在家照顾小孩,会被感染吗?

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感染疾病,人群普遍易感的,通常都是通过咳嗽时喷出的飞沫进行人际传播的。因此,这种传播方式很容易在家庭内部发生。

家长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以预防感染。

05

怕孩子被感染,不去上学了可以吗?

作为家长,担心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是很正常的。但环境微生物也无处不在,对病原抵抗力,在于儿童自身免疫功能。孩子生长阶段反复接触一些少量病原,有利于对孩子的免疫系统刺激,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成熟的免疫系统,从而更好地抵抗未来的病毒和细菌感染。

通过接触病毒,孩子的免疫系统会学习如何识别和攻击这些病原体,并产生抗体来中和它们,这种抗体记忆可以帮助孩子在以后遇到相同的病毒时更快地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 这并不意味着让他们故意感染病毒。父母应该避免让孩子接触已知的严重传染性病原,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健康风险。另外,一旦有感冒、发热了,还是建议居家休息,有利于自身病情恢复,也避免对其他健康孩子交叉感染。

06

能不能在家自己做雾化?

特别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呼吸道疾病都可以使用雾化治疗,对一些哮喘发作患儿或是有反复咳痰不畅的,可以选择居家给予相应雾化治疗进行平喘或化痰治疗,以减少反复往返医院和避免交叉感染。但前提需要在专业医护对疾病进行正确评估和专业的用药指导及规范操作,要按照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根据正确的方法操作使用雾化器。如果在使用雾化器过程中,感到任何不适,如咳嗽、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雾化并咨询医生。

资料:上海市儿童医院、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医学会科普分会、上海发布

原标题:《秋冬季节儿童健康“大作战”,这几款高发呼吸道疾病要当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