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百书画印如何再现赵之谦,看浙江美术馆“朗姿玉畅”特展
赵之谦(1829-1884)是清代最重要的“全能型艺术家”之一,在书法、绘画、篆刻等方面均为晚清代表性人物。澎湃新闻获悉。12月5日,“朗姿玉畅——赵之谦特展”将亮相浙江美术馆。这是浙江美术馆近年来继王铎、傅山、何绍基等自主策划实施的“中国传统经典系列”名家特展后的又一个主题大展,也是该系列中第一次出现的浙江籍艺术家。
此次展览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西泠印社、天津博物馆等十八家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借展近300件(组)作品、文献,通过学术梳理,整合成书法、绘画、篆刻和文献四个单元,全面呈现赵之谦一生绚烂的艺术成就与鲜明的风格特征,是赵之谦代表性作品的集大成,也是近年以来赵之谦专题性最强、规模最大的展览。
展出现场
赵之谦一生在诗、书、画、印各领域都卓有建树,尤其是他的书法风格独树一帜,“颜底魏面”是其特有的艺术符号。赵之谦还是一位学者,一生致力著述,於经学、史学、词章、金石学等方面皆有成就。
赵之谦存世作品并不是多,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7件国家一级文物,其中展出的近百方篆刻作品,占赵之谦存世篆刻的四分之一。展览着力呈现赵之谦丰富的人生经历、精勤的学古意志、开阔的艺术视野、超凡的创新勇气,为今天更好地理解、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宝贵的示范与启示。
杨憩亭画赵之谦像刻石拓本 清代 52cm×81cm 西泠印社藏
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后改字撝叔,号冷君、悲庵、无闷等,浙江绍兴人。赵之谦一生命途多舛,却创造了无比瑰丽的艺术世界。他是晚清一位具有全面修养且有开创之功的杰出书画家、篆刻家、学者。与吴昌硕、厉良玉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清末三大画家”。著有《国朝汉学师承续记》《悲庵居士诗賸》《悲庵居士文存》《补寰宇碑访录》《六朝别字记》《章安杂说》《悲庵賸墨》《二金蜨堂印存》等,编有《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等。
花卉图轴 赵之谦 1868年 136.4cm×30.3cm 杭州博物馆藏
赵之谦从青年时代起,就刻苦致力于经学、文字训诂和金石考据之学,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赵之谦书法初师颜真卿,后取法北碑,世称“颜底魏面”。篆隶脱胎于邓石如,参以魏碑体势,婉转圆通,别具一格。楷书起讫干净,朗姿玉畅;他将魏碑笔法融入行草,疏宕俊美,妍媚遒丽,正如其自称“汉后隋前有此人”。赵之谦以金石入画,题材广泛,敢画前人所未画,画风古丽,开前海派之先河。他的篆刻初师丁敬,后学邓石如,合徽浙两派之长,力追秦汉,印外求印,广求碑额、瓦当砖记、泉文镜铭等各种文字体势,融会贯通,还规仿“龙门四品”之《始平公造像》,创边款阳文之例,大开新境,欲“为六百年来摹印家立一门户”。赵之谦与杭州的缘分很深,早年时在杭州有一段丰富的生活与艺术经历,逝世后营葬杭州丁家山。
楷书 风流辨雕联 赵之谦 1850年 168.5cm×36.5cm×2 浙江省博物馆藏
展览通过书法、绘画、篆刻和文献对应“汉后隋前”“天质神秀”“印外求印”“餐经养年”四个单元,着力呈现赵之谦丰富的人生经历、精勤的学古意志、开阔的艺术视野、超凡的创新勇气,为我们今天更好地理解、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宝贵的示范与启示。
展览现场
书法:颜底魏面,汉后隋前有此人
赵之谦书法上屡钤“汉后隋前有此人”一印,标举了他一生的书法志趣。赵之谦书风独树一帜,虽自谦“于书仅能作正书,篆则多率,隶则多懈,草本非擅长,行书亦未学过”,但却是有清一代具全面修养且具有开创之功的杰出书家。
行书 秋草水云联 赵之谦 清代 130cm×30cm×2 君匋艺术院藏
他自言“取北宗意向,学南宗法”,因此“颜底魏面”成为其标志性的艺术特征。赵之谦在三十岁之前以习颜字为主,《章安杂说》中自言“二十岁前,学《家庙碑》五百字”。三十岁后,在他乞食东瓯、入京赶考那七八年间,醉心金石,使其书风由颜转魏,温文沉着,饶有古趣。赴江西谋职后,以北碑方折入篆、隶、楷、行,研媚流利,婉转活络,对后世影响深远。
行书 《集禊帖》联 赵之谦 1865年 134cm×30cm×2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藏
赵之谦于篆书,或因其学篆刻,最初源自邓石如、吴让之,其次受同事胡澍影响。当时的篆刻,皆以小篆入印。清代善篆书者以邓石如为第一,这在赵的时代已成定论。但赵之谦在邓石如、吴让之、胡澍之外,别出新意。而此新,则主要在于“结构”之美。
篆书 许氏说文叙册(选二开) 赵之谦 清代 32.4cm×57.5cm(每开) 故宫博物院藏
隶书对于赵之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附带性的书体。他曾说:“生平因学篆始能隶,学隶始能为正书。”但赵之谦于隶书涉猎很广,从其传世作品中便可知其所学。从三十五岁至五十岁以后,作品中皆有临汉碑者。三十五岁进京后,广搜碑版。曾为沈均初藏《刘熊碑》作详细考证,以天一阁宋拓本及翁方纲摹刻江秋史巴予籍双钩本为底本,逐一校勘,并作释文题记。又别出双钩之法,大量钩摹汉碑刻石。
隶书 临《刘熊碑》轴 赵之谦 清代 92cm×40cm 君匋艺术院藏
对于楷书,北魏书是赵之谦用力最勤、亦最得意者,自称“仅能作正书”。赵之谦作品最多、传世最广的是行书。三十五岁前作品多行书,皆自颜体。四十五岁以后,心手双畅,已能随心所欲,故而一任自然,从笔驱毫,挥洒自如。赵之谦曾自称:“行书亦未学过,仅能稿书而已”。
楷书 节录杜甫《东西两川说》轴 赵之谦 1859年 101.8cm×18.4cm 故宫博物院藏
行书 节录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四屏条 赵之谦 清代 160cm×41cm×4 君匋艺术院藏
绘画:天资神秀,“开前海派之先河”
赵之谦的绘画成就主要体现在花鸟画方面,山水、人物亦有涉猎,但传世不多。他的写意花鸟画一方面受到明代徐渭、陈淳、周之冕、陆治,清代八大山人、石涛、王武、恽南田、蒋廷锡、李鱓等前贤影响。
龙门山卜营寿藏图 赵之谦 清代 32.8cm×131cm 中国美术馆藏
但赵之谦更长于分析综合,他把恽南田的没骨画法与“扬州八怪”的写意画法相结合。特别是汲取李鱓小写意的手法,以“南田”设色出之。将清代两大花鸟画流派合而为一,创造出新的风格。
花卉四屏条 赵之谦 清代 245cm×60cm×4 君匋艺术院藏
花卉扇面 赵之谦 1859年 18.8cm×51.3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另一方面,由于他书法功力深厚,线条把握精到,在笔法上,以北碑书法入画,“浑厚奇古,得金石之气”(黄宾虹语);在结构章法上,受其书法、篆刻结构布局的影响,平中取奇,险中求稳,大开大阖,气魄雄大,增大了画面空间的对比度;在设色上,反对轻浮、艳俗和秀媚,探索以秾艳而强烈的色彩营造拙逸之境,增加了画面的饱和度和冲击力;在题材上,求新奇怪异,将原本极少有人涉猎的海中异鱼、仙人掌、夹竹桃、铁树等物入画,令人耳目一新。尤其在他三十三岁时为避战乱而客居温州一带,在那儿见到了新奇的花卉和海产品,他将所见一一写入画中,从而大大开拓了绘画的题材。
异鱼图卷 赵之谦 1861年 35.4cm×222.5cm 温州衍园美术馆藏
以上种种形成了赵之谦瑰丽、古雅、奇肆、清新,没骨勾勒共治一炉的风格,富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赵之谦的花鸟画影响了清末海派大家蒲华、吴昌硕等人。诚如潘天寿先生所言,赵之谦“开前海派之先河”,为后来海派写意花鸟画的形成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范例。
花卉图册(选页) 赵之谦 1859年 22.9cm×31.9cm 故宫博物院藏
篆刻:印外求印,为六百年来摹印家立一门户
赵之谦是明清以来文人篆刻的集大成者,在印学理念、探索路径、印风塑造等方面,都为后世的篆刻创作、创新树立了典范。
赵之谦所处的时代,正值文人篆刻鼎盛,浙、皖两派笼罩印坛之际。赵之谦篆刻“由浙入院,几合两宗为一,而仍树浙帜”(魏锡曾《吴让之印谱跋》语)。取法中他善于溯源竞流,深造丁敬、邓石如两位宗主之堂奥,尤其对丁印的金石之气,对邓印的篆法笔趣有深刻体悟。
真正使赵之谦篆刻得越古超今之神妙者,还是他“印外求印”的理念与方法。其专精的金石学素养和开阔的古文字视野,尤其对于碑额、摩崖、诏版、镜铭、砖瓦、钱币等铭文入印的敏锐与兴致,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多元、开放、动态的印风体系。在晚清印家林立的格局中,他抗志尘表、开辟新局,把文人篆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自己欲“为六百年来摹印家立一门户”(“松江沈树镛考藏印记”款语)的篆刻高志。
文献:餐经养年,看其一生及其友朋同僚
赵之谦一生颠沛流离,从绍兴、杭州到温州、福州、黄岩、进京赶考,三次会试不第。在他的一生中,结识了一批友朋同僚,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既有患难之交,如缪梓、丁文蔚、江湜、陈宝善、胡澍、魏锡曾等,他们倾囊互助,共渡时艰;又有金石之交,如沈树镛、温元长、刘喜海、刘铨福、王懿荣、李文田、潘祖荫等,他们一起寻碑访帖,稽考辨难;还有文字之交,如胡培系、谭献、曹籀、戴望、刘焞、方鼎锐、郭钟岳、钱国珍、鲍康 、许增、董沛、张鸣珂、程秉钊、唐仁寿等,他们同气相求,上下议论。在赵之谦避难温闽、任职赣中期间,傅以礼、邵燮元、孙憙、宗源瀚、刘坤一等,援手施济,帮助赵之谦排忧解难。
致谭献佚札二通(选页) 赵之谦 清代 尺寸不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篆书 悌堂横幅 胡澍 清代 25.5cm×49cm 西泠印社藏
考据《刘熊碑》并双钩本 赵之谦 清代 尺寸不一
此外,赵之谦还收钱式、朱志复、魏本存、韩佛生等为弟子,奖掖后学,不遗余力。赵之谦与这些师友之间,皆有文字往还,悲哀愁苦之衷,愤激放浪之态,析疑赏奇之乐,悉留存于尺牍之中,一百多年后,读来仍令人动容不已。
粉彩荷莲纹碗 赵之谦 清代 高6cm 口径13.6cm 足径5.6cm 故宫博物院藏
赵之谦虽以艺名传世,但他一生却醉心于学术,苦求于仕途,著有《国朝汉学师承续记》《悲庵居士诗賸》《悲庵居士文存》《补寰宇碑访录》《勇卢閒诘》《六朝别字记》《章安杂说》《悲庵賸墨》《二金蜨堂印存》《张忠烈公年谱》。编有《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等。这次展览展出有关赵之谦的一些生平文献,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他的艺术思想与创作风格形成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经历。
笔筒 赵之谦 清代 高15cm 腹围38cm 天津博物馆藏
除展出文物外,展览还将艺术融入科技,营造独特观展体验。在场景体验上,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赵之谦篆刻为原型,赵之谦《异鱼图》为蓝本,赵之谦艺术年表为素材,分别打造了3个互动体验区,观众可以在这些互动体验区中感受到篆刻的精妙,绘画的广博,从而去体悟赵之谦的艺术人生。多种形式的公教活动,将为公众献上丰富的跨年文化大餐。
展览现场
展览同期,浙江美术馆将继续推出系列学术活动“谈席”,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开展赵之谦生平、艺术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分享与交流,推进赵之谦研究、推广和传播,打造赵之谦学术研究的新阵地。
注: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3月3日,本文部分图文据浙江美术馆提供资料综合整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