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外交|中方在一天内推出三项有力举措,巴以距离全面停火止战还有多远?
12月2日,加沙地带北部升起的浓烟。新华社 图
临时停火7天后,12月1日,以军与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武装战火重燃。
加沙地带临时停火协议于当地时间12月1日7时(北京时间1日13时)到期后,以色列国防军发表声明称,哈马斯方面违反临时停火协议,向以色列境内开火,以色列国防军已恢复对加沙地带哈马斯组织的军事打击行动。另一方面,哈马斯则表示,临时停火并非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而是找到结束“这种占领”(巴勒斯坦领土)的机制。而自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据央视新闻报道,双方已有超1.64万人死亡。目前加沙境内流离失所者多达180万人,造成严重人道灾难。
尽管以色列与哈马斯冲突再起,但这并不意味双方停止了接触,谈判仍是一段时间内双方的首选。着眼现实,停火止战不仅符合巴以双方的利益,更是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共同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前巴以临时停火的关键节点,中方在一天之内采取三项有力举措: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主持安理会巴以问题高级别会议、发布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显示出中国为实现中东和平的责任担当。
“本轮冲突确实到了出现转圜的重要时间节点,从此前以军事冲突为主,转向政治外交和军事冲突并存的阶段……中方一系列持续努力也必将为巴以冲突重回政治解决轨道发挥重要建设作用。”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指出。
至于下一阶段局势将如何演进,刘中民认为,尽管以色列进退失据,但冲突仍将继续,关键在于军事行动在多大程度、范围上开展,以及未来加沙地带如何进行政治安排。同时,考虑到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态势,也预示着巴以冲突的不可持续性。
本轮巴以冲突的规模与付出的代价均超越以往,长远来看,巴以未来能否走出冲突循环爆发的怪圈,回到政治解决的轨道,并建立起更具权威的国际机制仍有待观察。
中方多渠道推动巴以停火止战
实际上,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的近两个月里,无论是达成临时停火协议期间,抑或是双方恢复对峙冲突之际,中方始终在以双边、多边、穿梭外交等多种方式与有关各方密切沟通,积极劝和促谈,推动停火止战。
在双边层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同包括巴以双方在内的多国外长通电话或会见时,就巴以问题交换意见,明确阐述中方立场,发出中方呼声。
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国际多边场合,11月15日,中国作为本月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推动安理会通过了2712号决议,这是本轮巴以冲突以来的首份相关决议,决议呼吁在整个加沙地带实行紧急人道主义暂停、建立人道主义走廊。落实到行动上,中国已通过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和联合国机构提供了20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援助,通过埃及向加沙地带提供了价值1500万元人民币的食品、药品等紧急人道主义物资。
此外,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开展穿梭外交,就巴以局势赴中东多国访问,并在埃及出席巴勒斯坦问题开罗和平峰会,在巴黎出席由法国倡议召开的支援加沙平民国际人道主义会议。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9日是“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在当前形势下,这一天更具特殊重要意义,中方在当天适时推出多项有力举措,显示责任担当。一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这也是习近平主席连续第11年向纪念大会致贺电。同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国中国倡议下,安理会11月29日举行巴以问题高级别会议。会议由王毅主持,近20个国家的外长和高级别代表以及所有安理会成员出席。
11月29日,王毅主持联合国安理会巴以问题高级别会议。外交部官网 图
同样在29日,王毅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集体会见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讨论内容包括推动全面停火止战、切实保护平民、确保人道救援,并就全面永久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确定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的11月20日,王毅还在北京同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举行会谈。中国也是外长联合代表团开展国际斡旋的第一站。
11月29日,纽约联合国总部,王毅集体会见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外交部官网 图
不仅如此,在巴以双方处于临时停火协议执行期间的关键当口,中方还发布了《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提出国际社会在推动全面停火止战、切实保护平民、确保人道救援、加大外交斡旋、通过落实“两国方案”寻求政治解决等五方面工作原则和重点。
“这份立场文件既着眼于当前巴以冲突的急迫性问题,又着眼于未来政治解决巴以冲突的根本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道义价值,得到了参会的20多个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刘中民分析称。
重新交火后,巴以局势将如何演进?
从当地时间11月24日上午7时,到12月1日上午7时,历经7天的临时停火,以色列与哈马斯12月1日在加沙地带冲突又起。
停火协议到期后,以色列开始对加沙地带南部、北部和中部的多个地区发动空袭。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办公室在12月1日发表声明强调,随着战斗重新开始,以色列将致力于实现“释放被扣押人员”,“消灭哈马斯”和“保证(哈马斯控制下的)加沙不再成为以色列居民的安全威胁”等一系列目标。
未来一段时间,巴以局势的发展趋势主要受到三个层面因素的影响。就冲突本身而言,以色列、美国和巴勒斯坦无疑是三个重要角色,尤其是其中的美以关系,以及巴勒斯坦内部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的主要支持者美国出现削减对以色列支持的倾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1月30日访问以色列与内塔尼亚胡会谈时表示,美方反对造成平民大规模伤亡,要求以方在今后的军事行动中更为“精准”。这也是新一轮巴以冲突以来,布林肯第四次访问以色列。
同时,随着加沙平民伤亡数字的增加,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援引美国官员的话报道称,拜登政府由于支持以色列而遭到越来越多的内部反对,美国国务院的工作人员普遍认为,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必须受到限制。对此,刘中民分析指出,在冲突初期,美国对以色列展现出从政治、外交到军事全方位的支持。但随着事态发展,美国需要考虑既展现对以色列的支持,但又绝不想在俄乌冲突之外,再将美国陷入中东,这也不符合近年来美国的战略收缩态势。因此,美以分歧愈发扩大。
“正是由于美国的战略考量,也决定着巴以冲突是不可持续的冲突,这也是巴以冲突与持续了近两年的俄乌冲突的不同之处。”刘中民称。
除了冲突相关方,地区国家的行动也将对本轮巴以冲突的演进产生影响。从现有的表现来看,尽管中东国家之间仍存在一些微妙的矛盾分歧,但它们仍在冲突解决方面展现出团结统一的立场。在11月11日举行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领导人联合特别峰会上,与会国家提出多项要求和呼吁,包括打破对加沙地带的围困,立即向该地运送包括燃料在内的人道救援物资,调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违法行为等。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总统莱希也出席了本次峰会。伊朗和沙特以往一直被视为在中东地区争夺影响力的“宿敌”,2016年断交,今年3月刚刚在中国斡旋下实现和解,4月复交。莱希此次赴会是2012年以来伊朗总统首次访问沙特。分析认为,莱希赴沙特参会反映了这两个地区大国致力于缓和地区局势的决心。
此外,从国际社会的层面来看,主要国家之间能否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与战略竞争思维,在联合国框架下就全面停火止战、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达成更多共识,亦将影响着巴以局势的走向。考虑到新一轮巴以冲突规模、伤亡代价之大,刘中民认为,巴勒斯坦问题长期被边缘化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国际社会或将比以往更加重视“两国方案”。
王毅在安理会巴以问题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也提到了安理会应发挥的作用:“中方将继续同有关各方加强协调,凝聚共识,推动安理会承担起应有责任,为和平尽责,为正义发声”。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