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6元“时装”卖了1亿件,赚了谁的钱
一场"游戏圈价格战",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网易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在介绍游戏环节,率先着重表扬了今年6月30日公测的开放世界武侠旗舰作品《逆水寒》手游。
财报显示,《逆水寒》手游实现强劲的收入和用户增长, 公测45天内注册玩家数量已经超过5000万 。
其中,价格战居功至伟。
上线以来,《逆水寒》手游不断发动“游戏圈价格战”。
据悉,为了满足用户“碎片化付费”的需求,《逆水寒》手游在游戏内上架一系列“6元游戏皮肤”。
具体套路则是,《逆水寒》在游戏内售卖6元的小额礼包,随后将一件标价68元的时装降价到6元,面向所有会员销售。
结果,根据网易官方披露的销量数据显示,游戏中的“6元低价皮肤”销量已经累积突破了1亿件。
由此,网易号称构建起了首个规模庞大的小额用户付费生态。
而在财报公布当天,《逆水寒》手游上架了两款新的商城直售时装和武器皮肤,以及一款低至3元的坐骑,并无售价相对较高的新祥瑞上架商城。
价格战还在延续,并进入了双12序列。
当电商退出双12大战,游戏厂商则开启了“双12”战争。
如围绕双十二,网易旗下《梦幻西游》手游推出了免费转换门派的大礼包。
作为一款上线8年的游戏,其核心玩家已经积累了相应的等级,按照《梦幻西游》网站信息,100—139级的玩家转换门派需要消耗3000仙玉,约合人民币300元。
此外,这样的促销方式在其他游戏大厂的游戏产品中同样存在。
腾讯旗下《白夜极光》通过游戏内购小额礼包的方式刺激玩家消费。
米哈游的《崩坏:星穹铁道》的新手卡池,10连抽打8折,50发保底一个5星角色的方式来促进新手玩家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游戏公司打起价格战之际,海外游戏公司的3A大作却在纷纷涨价。
甚至有游戏制作公司对外表示当前的游戏价格太低。
价格战,真的有价值吗?
热战“双12”背后,意味着什么?
国内、国外的游戏价格,为何冰火两重天?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李哲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价格战,是暗战,针对的是玩家进行心理攻略,而非对手游戏。
本质上,免费畅游、道具付费模式下的价格战是个伪命题。
一些不影响游戏平衡的道具或一些曾经神装的道具,价格下调后,变成人人可拥有,除了让免费玩家心动付费外,也让人民币玩家为了追求更好的道具加持而选择加大付费力度。
不难看出,这是一种在游戏内“拉仇恨”的营销打法。
或许会有更多游戏公司加入其中,目的是激活更多玩家成为人民币玩家,并加大消费。
但通过游戏内虚拟装备的价格战,在双十二从其他游戏中拉新引流,意义不大。
如此一来,价格战绝不是游戏公司回馈玩家的让利行为。
反而,这是在玩家消费疲软,且大量玩家选择免费游戏的背景下,进行的一种消费诱惑,本质上是游戏自身激活消费的一种自保选择。
此外,价格战不会带来游戏格局的改变,只有真正玩法体验独特的游戏,才能撬动游戏格局的改变。
但也有人担心,如果网易、腾讯等游戏巨头挥舞着价格战的“屠刀”,会对腰部游戏公司的利润造成影响。
愚以为:单个玩家的月游戏花费是相对恒定的。
一旦大量网易、腾讯等头部公司的免费玩家因为价格战而选择付费,自然降低其在其他游戏中的付费可能。
腰部游戏公司的利润确实可能受到影响,但影响并不大。
至于国内国外游戏价格一降一跌的“新鲜事”,其实不难理解:
国外单机买断制游戏、网游时长付费模式是主流,其涨价行为是游戏收益来自和玩家的“一锤子买卖”,有一定的涨价空间。
国内是道具付费模式,是在免费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设置障碍来诱导玩家付费购买道具,加速游戏角色升级和提升游戏体验。
两种不同的模式决定了国外涨价、国内降价,都是一种营销行为。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新出版有《自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