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改革创新」薛峰:必须加大力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下午好!
2023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不能回避的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内外压力严重影响民营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因此,必须加大力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特别是要优化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北京金融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积极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具备首都特色的“金融执行方案”。2022年7月,北京金融法院携手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联合打造金融执行协同治理机制和平台。该机制发挥北京金融法院金融案件集中管辖的优势,从国家治理、社会成本、企业信用以及引导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等角度,兼顾最大化实现债权人权益和保护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与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围绕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中暂时性流动风险和非正常信用风险等引发的债务危机以及金融底层逻辑,精准定位金融执行的切入点,积极守正创新优化民营企业因债务危机进入司法执行程序至破产重整阶段的营商环境,探索建立了以全面推进信用修复、鼓励盘活资产优化配置、低成本高效率保护权益、助力企业涅槃重生和全面实现金融机构债权为特点的新路径。金融执行杀伤力大,是重器中的重器。按照常规思路指导金融执行容易导致“执行一个案件,破产一个企业”。该机制积极运用司法手段推动破解因暂时债务危机被强制执行的民营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实现了依法保护、平等保护、全面保护、高效保护和能动保护,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以法治保安全、固根本、稳预期、提信心、促增长、利长远,为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司法服务与保障。截至目前,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工作机制处理案件49件,其中申请执行人31家,涉及金融机构29家;被执行企业36家,涉及各类民营企业34家;被执行自然人50人中,涉及民营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主债务人的27人,作为担保人的12人。案件覆盖能源矿产、现代物流、民营医院、文化旅游、高新技术、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49件案件结案标的累计238亿余元,已执行到位金额累计157亿元,在充分保障实现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同时,纾危解困一批民营企业,保障了8万余名涉案企业职工稳定就业,实现了办理一个案件,救活一个企业,保护一个行业的“多赢”效果。
一是聚焦金融纠纷底层逻辑,构筑当事人沟通交流平台。生存发展壮大是民营企业举债初心。确保资本快速流动、借款人信守承诺、担保财产保值增值、债权稳定安全是金融机构追求的目标。一旦债务主体的流动性、履约偿债出现问题,加之双方沟通不畅,作为债权方的金融机构便会采取“雨天收伞”的强力方式维护其合法权益,不但使暂时陷入困境的债务主体加速走上破产清算之路,也会使矛盾纠纷“点状散发式”地影响营商环境。这些金融机构的清收“乱拳”看似积极履行了保护债权职责,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仅可能将脆弱的市场主体推上绝路,也可能最终丧失实现债权的保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工商联的各自优势,以积极修复和重塑被执行人信用,切实保障金融机构等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最大化为工作重点,为双方当事人构筑交流沟通的平台,力促当事人互信互谅,助力妥善解决矛盾纠纷。
二是聚焦企业核心诉求,助力企业纾困解难。聚焦涉案企业中陷入财务困境到仍具有发展前景和挽救价值民营企业生存发展中需要延长还款时间或平等发放贷款等核心诉求,查明相关事实后,引入营商环境专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潜力和已保全财产对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等要素进行充分评估,通过评价、谋划、助推,提出切实可行的专业性纠纷解决方案。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创新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在执行阶段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对因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等导致资金流动性困难暂时不能清偿债务的,一方面积极引导当事人盘活资产和引入投资,并处理对企业发展影响不大的资产,回收资金和支付部分欠款,另一方面向金融机构介绍法院查明的涉案企业的资产、前景等金融机构自身难以了解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增强金融机构的信心,力促达成分期支付、延期支付的方案,让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在生产经营中解决。
三是聚焦修复重塑信任信用,赋能企业重生发展。金融的核心是信用。因违约导致不信任是金融纠纷激化的核心问题。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创新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立足双方信用关系修复及重建,综合运用“市场精准评估+企业全力自救+投融资天使他救”的全新纠纷解决模式,帮助被执行人修复及重构受损的信用,并重新获得申请执行人的信任和理解,充分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功能,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针对具备较高发展潜力、但暂时不能清偿债务的朝阳企业,通过组织磋商,展示被执行企业的发展前景,逐步恢复双方信任;针对债权企业对被执行企业信用评价较低的实际,创新执行担保方式,支持被执行企业以现有的和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以及仓单、提单、知识产权等财产提供担保,促进纠纷解决;针对拥有一定数量不动产及金融资产的具备挽救价值的企业,一方面通过加速处置低增值资产支付欠款实现自救和展示诚信,稳定债权企业的预期,促进双方互谅互让。同时加大对和解方案的提醒监督,确保被执行企业严格落实方案,逐步恢复被执行企业已经受损的信用,最终实现申请人合法权益最大化,保障被执行企业平稳、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效果。
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年来,在多方共同推动下,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工作指引》,形成了工作机制整体框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意见》对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指明了方向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壮大和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及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指示精神,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引导民营企业通过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需要党委、政府、司法机关、工商联组织、业界学界等各方面的协调联动、共同发力。
一、进一步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加大政府以帮扶助平等保护力度,灵活运用国有资本帮助陷入困境的企业解决问题。一是明确专门负责民营企业帮扶保护的部门。为了帮助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政府出台了多种政策,但是由于主管部门比较分散,民营企业实际获得感并不明显。建议明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专责部门,统筹负责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研判与实施,为民营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协调和服务指导,特别是对陷入发展困境的民营企业提供帮扶。二是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并完善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的民营企业进行必要财务救助和资源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作用,推动涉企资金直达快享。加大涉企补贴资金公开力度,推动优质企业转型升级。三是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示范带动作用。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按照行业相近、主业相关的原则投资入股暂时陷入困境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从事新兴战略产业、科技创新等“朝阳”民营企业。通过为民营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短期财务性投资等综合服务,引导社会资本、民营资本注资投资形成加乘效应,增强金融机构对企业信贷支持,在激发民间资本活力的同时,扩大国营资本的影响力,实现双赢。
二、适当调整监管和内控政策,提升金融机构促和解纷的主动性、积极性的问题。一方面,适度调整对金融机构监管和内控政策,为金融机构帮扶民营企业适当松绑。作为债权人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国资背景的金融机构,在发生不良贷款后,基于快速收回信贷资金维护债权安全的考虑,在内部合规审查、外部行业监管的双重压力下,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进而引发责任风险,更倾向于迅速选择司法程序纸上收回债权,很难选择二次授信、贷款展期或更加灵活的方式与债务人实现和解。部分民营金融机构则呈现出较大灵活性,更容易接受营商环境专家的意见,为债务人提供适当的“挽救”机会,帮助债务人走出困境。为此,建议金融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在符合法律政策的前提下,适度调整对金融机构监管和内控政策,为金融机构更加灵活落实政策适当松绑,缓解金融机构“蜂拥而至”“雨天收伞”的恐慌情绪。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重点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引导资本向善和服务实体经济,实实在在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困境、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服务民营经济稳定发展。
三、充分发挥工商联组织联系民营企业的优势,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信心的问题。在前一段工作中,涉案民营企业对工商联也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条是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不断推动纾困惠企政策完善,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另一条是注重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继续搭建各类政策、融资、创新、人才、法律等平台,发挥所辖商会的作用,促进政企有效沟通协商,企业之间技术资本有效畅通,引导民企资本、社会资本参与陷入困境企业的帮危救助,进一步实现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目标。自助而后人助。涉案民营企业也要深刻吸取案件教训,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切忌贪多求快图全,进一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积极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确保企业行稳致远。
四、发展和完善配套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问题。一是对接和建设有影响力的财产处置信息平台,解决盘活待处置财产、优化资源配置的问题。传统网拍平台存在无法实现财产信息发布的全覆盖、无法在短时间内匹配到潜在竞买人、无法实现财产市场价值最大化等局限。为此,急需对接有影响力的财产处置信息平台,扩大信息发布范围、挖掘更多的潜在竞买人,充分激活闲置的待处置财产,实现财产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从源头上保障债权人和被执行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引入权威机构,提升对被执行企业市场价值的评估评价精准性、权威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工作机制一项创新做法是引入优化营商环境专家评估评价被执行企业的市场价值。由于评价评估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均存在一定的局限,个别债权主体对这种评估评价尚不能完全认可,进而影响促和解纷工作。迫切需要党委政府和其他相关方面帮助法院引入更加权威的评估机构,提供更加精准的评估评价,有效消除双方分歧,接受矛盾解决方案。
五、做好法院间的司法执行协同,进一步提升司法机关服务保障水平的问题。陷入债务危机的企业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身陷多轮诉讼。由于回款不及时或其他因素造成短期内资金链断裂,引发信贷纠纷,进而引发其他连锁纠纷,造成企业陷入困境。各相关执行法院要有协同意识,积极建立联系,加强沟通,确保工作协同,给企业摆脱困境创造必要条件,以高效的司法合力助力企业脱危解困。
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需要全国“一盘棋”。对于我们发现的上述影响民营企业生存发展壮大和保护的困难和问题,希望参会嘉宾充分研讨、建言献策、共同破解。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精神和《意见》等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支持新市场、新业态、新技术发展中法律问题的联合调研和政策研判,持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机制,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及时回应关切和利益诉求,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帮助民营企业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共同推动首都现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共同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薛峰:长安街读书会成员、北京金融法院副院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