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2

从实验室到货架:安徽省农科院的科创成长之路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邵媛媛
2023-11-30 12:2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对科研成果有定价权,是“十四五”以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安徽省农科院”)最大的变化。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三省一市的协同发展从此驶入快车道。作为发展引擎,科创协同更是长三角城市群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安徽省农科院为代表的科研大院,也走出了一条有迹可循的科创成长之路——更高效的技术转化,更紧密的科创协同。

安徽省农科院俯瞰。 安徽省农科院 供图

“十二五”到“十四五”,技术定价更高了

从纵向转化上看,农科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上的成长明显。

“十二五”期间,农科院的研究产出多停留于文章专利上。“十三五”期间,院里政策开始强调成果转化应用,并在人员激励上作出了实质性的规定,院里的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出现了明显增幅。再到“十四五”,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成果转化定价更加成熟、渠道更加多元,尤其在定价上,科研院所也渐渐有了话语权。

“以前的转化定价很低,几万块就把专利买走了。现在我们逐步以转让许可的方式做成果交易,比如合作企业要保证每年至少推广100万亩,每一亩提成1元。这样可以防止企业买断你的技术或品种之后,不推广我们的品种,而是去推广它自己的品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黄慧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

2022年,安徽省农科院的一项基础研究成果“一种基于杂合雄性不育的杂交水稻育种新技术”,卖出了这年的最大科技成果转化合同价。

该新技术兼具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育性稳定,和两系不育系配组自由的优点,突破两系不育系受温度影响导致制种风险的“卡脖子”技术瓶颈,制种时不依赖特定光温条件,不受地域范围限制,可实现就地制种,显著降低制种风险和种子生产成本,和提高优良水稻新品种选育效率。

黄慧说,此项基础研究的突破属于“十年磨一剑”,归功于院水稻育种团队常年在实验室、田间地头往返奔波。“他们在海南的南繁基地一呆就是大半年。核心成员之一是80后,他把最好的10年都用在了这个成果研究上。”

技术一经发明授权,就被安徽省一家国家级种业龙头企业以5000万的价格买断,并将投入下一步研发。购买技术的企业负责人表示,该项技术一旦落地,将会大大提高种业企业的收益。

2023年,安徽省农科院受合肥市科学技术局邀请,首次参加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会,并卖出两件玉米品种,价格分别为500万与200万。这两个技术都实现了溢价。而更大的收获,则在于眼界与信心。

“以前在定价上,一口价转让知识产权,很多科研人员觉得太低了,不舍得。”黄慧表示,G60科拍会是一个农科院在长三角地区的展示平台,而用拍卖会这种更市场化的方式定价,也让科研人员打开眼界,让他们知道科技成果是能卖出高价格的,“这让大家更主动、积极地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拿出来。”

一体化“后进生”,积极融入科创协同

参与G60科创成果拍卖会可视为安徽省农科院融入长三角科创协同的一个缩影。在横向协同上,长三角科创资源在区域间的流动与融合正变得更为紧密。

安徽是长三角区域的“后进生”。2019年12月,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长三角区域范围正式定为苏浙皖沪四省市全部区域,意味着安徽全省加入长三角。

“因为我们安徽是最后一个加入的,感受到的变化还是很大,安徽毕竟是在发达省市区的周边。我们现在从观念上先发展起来,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的合作。”黄慧说。

在长三角区域的合作关系上,黄慧也感到了明显的变化,以前长三角各省市农科院开会较为“务虚”,如今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与推进中,有了实质联动。

例如,2019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农科院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协助下,联合成立了一个农业科研创新协同平台——长三角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院采用轮值机制,共建长三角食药用菌、鲜食玉米、花卉、西甜瓜等10多个产业创新联盟,整合各农科院在学科、成果、人才以及科技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促进交流,优化资源配置。

2023年,安徽省农科院成为长三角乡村振兴研究院轮值单位,组织了多个联动项目。例如5月,联合长三角鲜食玉米产业创新联盟,在安徽省肥西县召开长三角鲜食玉米成果推介会,对在肥西基地种植的220多个甜糯鲜食玉米新品种,评选出十佳甜玉米和十佳糯玉米。

6月,安徽省农科院联合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长三角乡村振兴研究院、六安市主办全国早熟桃展评大赛,吸引全国12个省及直辖市参赛鲜食桃550份,其中来自长三角区近400份,现场签约金额5500万元。

“总体来说,我感觉思路开阔了,合作空间也变大了。交流变多后,在长三角的行业内,知道大家在做什么最新研究,有什么最新成果,有没有重复性,有没有共性,可不可以围绕区域农业产业开展共性研究,成果可不可以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共同示范发布推广等等。”黄慧表示。

从上世纪以来,中国的科技规划就一直强调“科技成果转化实际生产力”与“面向经济建设”。安徽省农科院的科创成长,从提高科技转化效率与融入科创协同生态,两条相辅相成的路径,加速了科研技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货架。

当然,要真正充分实现科创作为区域发展的引擎,这些探索都仅仅是开始。

设计 白浪

——————

《浪尖报告》,深化长三角产业协同,推动上海与40城深度对话合作。

由澎湃研究所团队主理,传播关键信息,支撑政商决策,探索合作机会,实现优质传播。

    责任编辑:吴英燕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22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0)
    发表
    热评论
    郑州城轨交通学校是收了钱把学生劳动力卖给富士康的。
    2017-11-25 ∙ 广东
    1
    回复
    举报
      什么鬼学校。
      2017-11-24 ∙ 上海
      回复
      举报
        2017-11-23 ∙ 未知
        回复
        举报
          一天与上班相关时间超过15个钟!
          2017-11-23 ∙ 四川
          回复
          举报
            昨天同学聚会,大家一致认为,现在已经基本找不到不加班的公司了
            2017-11-23 ∙ 上海
            1
            回复
            举报
              这些学生还没适应这个社会!
              2017-11-23 ∙ 未知
              回复
              举报
                这种将特定实习与毕业挂钩的做法是合法合规的吗?
                2017-11-23 ∙ 河北
                2
                回复
                举报
                  11小时 比我们这好多了
                  2017-11-23 ∙ 未知
                  回复
                  举报
                    十一个小时不是问题,新加坡的打工仔还不是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而且还要做加班
                    2017-11-23 ∙ 未知
                    回复
                    举报
                      富士康就是用人来当机器用
                      2017-11-23 ∙ 未知
                      1
                      回复
                      举报
                        嘿嘿,这个管不了
                        2017-11-23 ∙ 北京
                        回复
                        举报
                          工地实习生对此表示不屑
                          2017-11-23 ∙ 未知
                          2
                          回复
                          举报
                            不加班有钱赚??
                            2017-11-23 ∙ 海南
                            2
                            回复
                            举报
                              若干年后机器人进入,想加班都没机会了。
                              2017-11-23 ∙ 广东
                              1
                              回复
                              举报
                                新评论
                                郑州城轨交通学校是收了钱把学生劳动力卖给富士康的。
                                2017-11-25 ∙ 广东
                                1
                                回复
                                举报
                                  什么鬼学校。
                                  2017-11-24 ∙ 上海
                                  回复
                                  举报
                                    2017-11-23 ∙ 未知
                                    回复
                                    举报
                                      一天与上班相关时间超过15个钟!
                                      2017-11-23 ∙ 四川
                                      回复
                                      举报
                                        昨天同学聚会,大家一致认为,现在已经基本找不到不加班的公司了
                                        2017-11-23 ∙ 上海
                                        1
                                        回复
                                        举报
                                          这些学生还没适应这个社会!
                                          2017-11-23 ∙ 未知
                                          回复
                                          举报
                                            这种将特定实习与毕业挂钩的做法是合法合规的吗?
                                            2017-11-23 ∙ 河北
                                            2
                                            回复
                                            举报
                                              11小时 比我们这好多了
                                              2017-11-23 ∙ 未知
                                              回复
                                              举报
                                                十一个小时不是问题,新加坡的打工仔还不是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而且还要做加班
                                                2017-11-23 ∙ 未知
                                                回复
                                                举报
                                                  富士康就是用人来当机器用
                                                  2017-11-23 ∙ 未知
                                                  1
                                                  回复
                                                  举报
                                                    嘿嘿,这个管不了
                                                    2017-11-23 ∙ 北京
                                                    回复
                                                    举报
                                                      工地实习生对此表示不屑
                                                      2017-11-23 ∙ 未知
                                                      2
                                                      回复
                                                      举报
                                                        不加班有钱赚??
                                                        2017-11-23 ∙ 海南
                                                        2
                                                        回复
                                                        举报
                                                          若干年后机器人进入,想加班都没机会了。
                                                          2017-11-23 ∙ 广东
                                                          1
                                                          回复
                                                          举报
                                                            加载中
                                                            • 废墟中搭起生命之桥
                                                            • 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举行
                                                            • 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揭晓
                                                            • 赛诺菲血友病新药美国获批,系首个降低抗凝血酶的血友病疗法
                                                            • 交通银行:拟向财政部、中国烟草及双维投资发行A股股票,募资规模不超1200亿元
                                                            • 上海市举办F1的赛车场
                                                            • 由海尔集团投资制作的国产动画片,主角是一对不同肤色的兄弟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