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三角科创“云廊”:一项基础研究如何转化为应用技术?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邵媛媛
2023-11-30 07:3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科技成果转化链条长,纵贯“研究→开发→实验→中试→量产→销售”等诸多环节。这也意味着,一项技术从基础研究到量产销售,面临的关卡不少。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打通原始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

一项基础研究如何在长三角转化为应用技术?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如何展开科创协同?目前的转化通道有何特点与问题?澎湃研究所研究员通过调研采访,试图呈现基础研究在长三角成果转化的路径,描摹三省一市打造科创协同生态的一种图景。

闯入知识无人区:长三角如何发力基础研究开展?

2010年,复旦大学化学系研究生王飞的科研之路走得并不顺利。他专注于锂硫电池的研究,每天都满怀希望能装上新一批电池,第二天早上就被惨不忍睹的充放电曲线泼一盆冷水。

两年中,王飞如同西西弗斯不断失败,没能得到任何有效的数据,也没有把锂硫电池成果研制出来。但在过程中,他意外收获了新的研究方向,也为他十多年后发明全新的“锌电池”埋下伏笔。

2021年元旦,已是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青年研究员的王飞与团队的论文《基于过氧化锌反应的可充锌空气电池》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主刊上,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可充电锌空气电池。

以锌和氧的反应为基础的锌空电池已经使用了一个多世纪,并成功商业化,应用于医疗与通信领域,如微型助听器和无限信息传递装置,但它们是一次电池(不可充电)。

王飞团队的研究打破了碱性电解质对锌空电池的束缚,为锌空电池的可充电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未来可充电锌空电池的问世,或将标志一种更安全、更便宜的储能体系的诞生。

论文发表后,一些投资机构闻声而来,包括Wily-G60科技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为“Wiley-G60”)。Wiley-G60是全球三大出版集团之一Wiley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所合作的科研中介服务机构,依托于国际出版集团Wiley丰富的学术资料库,对接高校科研人才与企业、投资机构,旨在唤醒“沉睡”的科研成果,实现基础研究的产业化。

在Wiley-G60的牵线下,王飞团队与陕煤集团上海研究院达成合作意向,为锌空电池建立中试生产线。采购方认为,此技术在一年半内具有产业化的可能,预估市场价值高达500亿。

在学界,高校科研成果向应用技术转化的难度之高,被称为“死亡之谷”。

基础研究是一个探索知识无人区的过程,如王飞科研生涯前两年的颗粒无收,科研生涯注定孤独而漫长。在Wiley-G60负责这次技术对接的周健楠从业多年,他感受到:“基础研究的转换率不高,准确地说是很低。”

周健楠的感受,也是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普遍体会。中国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率在国际上偏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率中,农业领域1.2%,材料领域1.9%,能源领域1.7%。但上述三个领域在美国的转化率分别为6.5%、17.8%、19.5%。

在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面临“卡脖子”问题、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作为科创“源头活水”的基础研究,正被推向更为重要与急迫的位置。

“十三五”以来,政策也对基础研究加强了关注。例如,2018年《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发布,2021年《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新增“基础研究”专章等等。

长三角各省市“十四五”规划紧随国家风向,在加强基础研究与创新策源的重要性的同时,增加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比例,浙江、江苏和安徽皆将基础研究在R&D经费上占比提高至8%,上海则更高,12%。

同时,高校科研人员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要保证基础研究的开展,离不开人才激励政策的推动。在2023年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要引导科技人员摒弃浮夸、祛除浮躁,坐住坐稳“冷板凳”。

2016年,教育部、科技部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在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获得奖励的份额不低于总额的50%。2017-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先后将科研人员的激励份额提高至70%,加大激活科技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据悉,科研团队的激励机制都呈现出“三级模式”,例如王飞团队的转化合同中,激励构成为70%科研团队+15%学院+15%学校;而澎湃新闻调研的另一家科研大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以下简称“安徽省农科院”)则是70%科研团队+20%研究所+10%农科院。安徽省农科院科研处副处长黄慧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转化成绩也会写进科研人员的人才评价里,作为职称评审和人才项目类申报评议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大家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

推动技术转化:长三角一体化下的三种实践

然而,从研究到技术的转化,仍存在诸多梗阻。

Wiley-G60曾遇见一项较为可惜的技术成果。有企业希望找到针对工业废气VOCs更高效的处理方式。Wiley在论文库中筛选关键词后,找到了苏州大学的“多元催化剂嵌入法富集去除低浓度VOCs增强技术及应用”。2020年,该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企业计划用1500万购买三年使用权。但样机送至工厂测试时,效果并不理想。“相当于实验室做的数据都非常好,但工厂实际用的情况太复杂了,不是实验室那种‘完美’状态,这项技术现在只能再收回去完善。”周健楠说。

高校科研的“中试空白”并非新问题,且对高校和“大院大所”等创新主体来说,尤为突出。“中试生产”指在实验室完成研究后,采用与生产基本相符合的条件进行放大研究的过程,是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环节。2023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就曾建议,建立政府主导的、具有完整功能的中试平台,以促进科研成果更快地从科研人员的“抽屉”进入工厂的生产线。

“中试空白”之外,供需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另一个阻碍科研成果转化的典型问题。周健楠表示:“高校老师不对接企业的话,他们也不知道企业的诉求是什么。”而黄慧则发现,科研人员埋头于论文与实验室或科研一线,他们的性格其实并不适合对接市场。

但在需求侧,周健楠感到,企业对技术的诉求强烈。这源于企业更加市场化,也更具忧患意识。以陕煤集团为例,在节能减排的大势下,他们也希望在能源技术上转型。据悉,陕煤集团计划五年内面向高校院所投入30亿创新协同资金。

对接科研技术与应用企业的方式有哪些?澎湃研究所研究员采访调研发现,至少存在三种模式:

首先,以Wiley-G60为代表的转化中介服务机构。论文《科技成果转化的三要素》指出,此类机构可减低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成本,包括信息成本、交易成本与管理成本等。不过,周健楠表示,虽然Wiley-G60在高校方面资源丰富,但企业与投资机构方面的拓展有限,目前未能实现科技成果的供需资源平衡。

第二,以安徽农科院为代表的“院企合作”模式。企业提出所需目标,院所根据需求做科研。黄慧表示,农科院与省里农业龙头企业已经形成非常密切的合作,“他们知道市场的导向和消费者的需求,我们的研究团队根据企业的需求选定研究方向跟他们开展合作研究。”但在此模式中,科研机构在定价上的话语权仍有待提高。

第三,政府机构牵线搭桥建平台,以协同科创资源流动。在长三角地区,联动三省一市的科创共同体对此发挥着作用。

2023年7月18日上午10点,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调研时正逢一家企业参观完G60科创走廊展厅,同时,另一家企业正由讲解员带领进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科创组组长、松江区科创办副主任宋苏伟表示,这里每天来访的企业很多,一开始平均每天有7、8家企业约访,随着G60科创走廊知名度的打响,吸引了更多企业参观学习,最多的时候团队来访间隙排到15分钟一个班次。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大厅标识。 邵媛媛 摄

依托G60高速公路、商合杭高铁、沪苏湖高铁这几条交通干线,沿线上海松江,浙江嘉兴、杭州、金华、湖州,江苏苏州,安徽宣城、芜湖、合肥等九城协同打造“科创+产业+金融+人才”一体化发展的G60科创走廊由此诞生。每年,来自九城的青年干部会汇聚上海松江,开始一到两年的挂职工作。

在推进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方面,G60科技成果拍卖会(以下简称“G60科拍会”)已渐成影响力。2019年开始,G60科拍会以“1+365”的形式,即一年中有1天举办线下拍卖,同时全年都可以在线上平台进行技术成果的交易,以释放机制的长效性。

宋苏伟对G60科拍会上的一宗拍卖印象深刻:一项自动驾驶技术竞争激烈,经过13轮竞价,最终以高于原始价格近三千万的价格,被一家知名自动驾驶汽车公司收入囊中。而拍卖会当天,现场交易额达23亿元。2023年是G60科拍会的第五年,累计交易额高达109.68亿元。而在2019年举办的第一年,这个数字是1.04亿元,即五年内实现100多倍的增长。

宋苏伟告诉澎湃研究所研究员,科技成果拍卖会的举办不仅为上下游企业和机构提供了交易机会,还一边为企业方提供了技术选择,另一边也给技术方提供了市场反馈,以及政府协调的应用场景。而对于技术的出售方而言,黄慧表示,“通过拍卖会,可以知道技术成果的市场价值,并通过一定程度的溢价推动科技研发的动力。”目前仅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R&D指标就已经达到了6.79%,而其中90%又是由企业主导推动。

除了G60科创走廊之外,各省市亦有举办科技成果拍卖会。同时,从每年攀升的交易额可见,技术方与企业方对此的需求巨大,但如何更顺畅地对接上供需双方,仍值得思考。

一项基础研究如何实现成果转化?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路径下,打造科创协同生态,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上的各环节,是一种答案。

设计 白浪

——————

《浪尖报告》,深化长三角产业协同,推动上海与40城深度对话合作。

由澎湃研究所团队主理,传播关键信息,支撑政商决策,探索合作机会,实现优质传播。

    责任编辑:吴英燕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