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强邻环列流量互争,南昌凭什么逆袭突围?

翟杨/搜狐城市
2023-12-01 10:01
澎湃江西 >
字号

天下“地域梗”若有一石,江西曾经堪称“独占八斗”。

从“阿卡林省”,到“环江西经济带”、“环江西985高校圈”、“环江西自贸区”……有关江西的“地域梗”,一定程度上曾经是经济实力不足、存在感薄弱的映射。

发展的紧迫性之下,近年来江西重新排兵布阵——“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提升南昌发展首位度和综合竞争力”。

南昌,这位江西方阵的领头大将,开始发力冲刺,并在中部崛起中率先突围。

-01-

流量飙涨

南昌,火了。

“去南昌了!滕王阁序背了、国内最高的摩天轮去了、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去了、鱼尾洲公园去了,拌粉和瓦罐汤吃了、老三样吃了……”

今年以来,各大社交平台上,“特种兵式旅行之南昌”的攻略讨论不断。

一向低调的南昌,初尝网红城市滋味,话题度飙升——“感觉全世界的人都来南昌了”、“南昌全是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南昌成新晋网红城市了吗”……

南昌地标建筑“滕王阁”和旁边的高楼。    视觉中国 图

与激增的热度相对应的是,一组直观的旅游数据。

“五一”假期,南昌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326.31万人次,不仅比2019年同期增长54.2%,还超越了广州、南京等老牌旅游城市;同期,旅游接待收入77.62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73.6%。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南昌热度不减,全市累计接待游客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3.5%;旅游综合收入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2.2%。

暴涨的流量,也在南昌地铁数据中有所印证。双节期间,南昌地铁线网客运量达1266万人次,其中,“十一”当天,单日客运量达206.83人次,创历史新高的同时,更以1.61万人次/公里的客运强度首次摘得全国榜首宝座。

而更重要的是,南昌的火,不只体现在文旅兴盛所带来的客流,还体现于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所吸引的常住人口“增量”。

据南昌市统计局,截至2022年末,南昌全市常住人口达653.81万人,同比新增10.06万人,此增量不仅超过北上广深汉蓉等一众强市,还带领江西人口增长扭负为正。

近年来南昌市常住人口增长情况。     搜狐城市 制图

不断流入的人口,也使南昌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一路攀升。

2000年,南昌市常住人口占全省人口总量的比重约为10.44%,但在二十余年后,南昌将占比提升至14.44%,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提升。

-02-

步步为营

长沙、武汉、合肥等强邻环伺之下,一向“低调”的南昌,为何能在这场流量争夺战中突围?

解析其背后原因,自然离不开当地政府在打造文旅IP方面的努力,但若挖掘底层逻辑,则得归功于强省会战略引领下,南昌的“步步为营”。

2021年11月,江西“强省会战略”正式出炉,南昌“一枢纽四中心”的定位也随之确立——“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科创中心、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与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心,提升省会经济首位度和辐射带动力”。

隔年5月,江西省印发一系列举措,宣布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对南昌予以倾斜,目标到2025年,南昌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提升至25%左右、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提升至第12位,到2030年,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8%左右、排名再前进2位以上。

同时,江西省委进一步释放信号——“怎么重视省会城市都不为过,怎么支持省会城市都不为过”。

上层战略既定,南昌“闻风而动”。

以打造交通枢纽为例,2022年11月,《南昌市第二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获南昌市政府批复,本轮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共12条,总里程约539公里。

同期,南昌市1号线北延、东延及2号线东延3条延长线在建里程31.7公里,设站19座,计划2025年底建成通车。

今年6月,南昌宣布将大力实施“十桥同架”规划建设,预计在2027年所涉十座桥梁全部完工。这是南昌历史上首次出现“十桥同架”的情景,创南昌市桥梁建设史之最。

如果说,“十桥同架”、“三条地铁延长线同建”,助力南昌畅通“微循环”;那么,投运在即的昌景黄高铁、南昌东站,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昌九高铁,将推动南昌牵手主要经济区,连通经济“大动脉”。

南昌东站将于近期投运,与南昌西站、南昌站、南昌南站等共同组成南昌铁路枢纽。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昌景黄高铁西起南昌,经瓷都景德镇,东至安徽黄山,预计年底全线通车。该线路通车运营后,不仅将是跨越皖赣两省的世界级黄金旅游线,还将会成为南昌连通长三角的又一条高铁大动脉。

此外,正在建设中的昌九高铁,作为“京港通道”的组成部分,将是辅助南昌打通南北向时速350公里高铁通道的关键区段。

南昌,一座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正在逐渐成型中。

-03-

工业脊梁

与大手笔交通基建同步推进的是,南昌在工业领域的谋篇布局。

无论是“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中心”的战略定位,还是南昌市市长万广明的公开表态——“工业强则省会强,省会强则全省强”,无一不在表明南昌力图“挺起工业脊梁”的决心。

其实,南昌工业底蕴深厚,作为中国重要的新兴工业城市,南昌曾制造出新中国工业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架飞机、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第一辆边三轮摩托车、第一批海防导弹……

历经多年发展,南昌现如今的工业格局可概括为“4+4+X”新型工业产业体系,即四大支柱产业、四大特色优势传统产业,以及多个前沿科技未来产业。

据《南昌市新型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南昌为四大支柱产业设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营收力争突破5000亿元;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营收突破300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营收突破10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航空装备产业纷纷力争突破600亿元。

江铃新能源汽车产线,江铃系南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而目标营收的设定,也大抵透露了南昌日后工业经济发展的两大绝对重心——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至于如何实现上述产业发展目标,南昌市政府近期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表明了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南昌将主攻移动智能终端ODM制造、深耕LED芯片制造和封装,在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倍增发展的同时,努力招引一批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以构建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生态圈。

今年一季度,南昌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华勤电子科技二期项目全面投产,在LED芯片市场占据了约40%份额的兆驰半导体,则于今年二季度完成扩产,南昌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持续提升。

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南昌亦有所收获。

作为新能源电池企业的材料供应商——华创新材,正在南昌建设全球单体最大的铜箔生产基地。预计今年12月底,项目将具备10万吨高端锂电铜箔的生产能力。

此外,南昌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军企业——江铃新能源于10月推出易至EV3青春版,力求在新能源微型车市场分得一杯羹。

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11月,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李红军率队赴美访问福特汽车公司,希望福特加大在昌投资力度,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加速推动江铃汽车迈上新发展台阶,助力南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而无论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是电子信息产业,除南昌之外,武汉、郑州、合肥、长沙等中部省会城市也都在力争一展身手,产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至于如何在这场产业竞争中突围,《南昌市新型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大抵给出了答案:新一轮区域竞争,已由过去的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低成本优势竞争,转向投资创业的制度性成本、城市活力、创新生态、文化感召力、公共服务资源等软实力的竞争。

那现在便是到了南昌秀“内功”、拼“内涵”的时候了。

参考资料

[1]南昌市各项国民经济指标数据,南昌市统计局

[2]南昌市新型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南昌市政府

[3]关于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南昌市政府

    责任编辑:李倩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