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桂梅》③|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能走多远?

2023-11-28 17: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0天共读一部经典好书,满足你的知识渴求。

「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5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的故事,本书以充满穿透力、感染力的文字,全方位揭示了张桂梅不平凡的心路历程,真实讲述了一位基层教育工作者助力少数民族女孩成长的故事,生动再现了张校长坚如磐石的人生。让我们共同阅读这本书,了解真实的张桂梅的故事。

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领读|储杨

十点人物志原创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人物故事——《张桂梅》。

昨天,我们读到张桂梅的少女时代,她不仅已经出落成可爱少女,还是一名文艺骨干。

中学时代,张桂梅得了一场大病,差点因此丢掉性命,好在,小小的张桂梅,挺了过来,于是,在每一次的经历中,张桂梅都有所成长。

母亲多病,不幸在她十几岁的时候,离开了人世,父亲为她将来考虑,让她去做有意义的事,于是,17岁的张桂梅,选择离开东北,去往云南。

17岁的她,又将遭遇什么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工作

正直花样年华的张桂梅,从牡丹江边的黑土地来到了崇山峻岭的云贵高原。

落脚于滇、藏、川三省区交界的云南西北部的迪庆州中甸县。

三姐帮她找在中甸县林业局,她被分配到青年队,去参加一个新林场的建设。

她的工作是炊事员,做十七个职工的饭菜,同时兼任卫生员,掌管着一些常用药品,上工地时背着药箱。

在青年队里,她被喊称张姐,其实,有的人比她年龄还大,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喊,也许是她从童年到少女时代经历了太多,显得比同龄人更加成熟老练。

大锅饭菜虽然不算好,但还过得去,张桂梅用东北厨艺努力粗粮细作、荤素搭配,让大家吃得开心。

张桂梅待人亲和,办事能力强,几个月后就小有名气,被调到另一个老林场机关工作,后来又当上了团支部书记。

张桂梅工作的地方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满山都是松树,郁郁葱葱,高耸入云,看不到一根杂木。

帐篷搭在山脚下的湿地里,周边到处是水草和盛开的小黄花,空气里弥漫着腐草的腥味。

菜运不上来,就靠盐巴水下饭,有时甚至只能吃白饭。

高原缺氧,没有高压锅,饭总是半生不熟,但工人劲头十足,这个工段大多数是女工,大家相处得和睦又愉快。

但是,伐木工作充满了风险。

有一天,因为山坡塌方,张桂梅甚至被整个埋了起来,幸亏工人们手脚麻利,从土里将她扒了出来。

后来,林场发生了一场重大伤亡事故,四个年轻人被砸死,悲伤之余,也让张桂梅陷入了思考。

因为,是无知害死了他们。

其中,一个叫沙马洛娃的年轻人,没有上过学,不懂得大树倾倒的物理法则以规避死亡,他甚至还没来得及向林场老工人请教劳动经验和相关知识,就失去了生命。

工段上的工人大都是少数民族,他们憨厚朴实,能吃苦,可惜百分之九十都是文盲。

于是,张桂梅向林场领导提出办一个文化夜校,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

领导非常重视,当即批准,并把普及劳动安全知识纳入夜校课程。

张桂梅承担起了文化教员的工作,从教汉语拼音开始,成了一名“准教师”。

夜校,也是学校!

学习,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必经之路。

张桂梅的人品和工作能力毋庸置疑,很快,她被调到党校去当团支部书记。

党校什么班都办,由于学员中青年人占多数,她时常为他们讲政治课。

慢慢地,张桂梅也适应了小知识分子式的生活,但远没有在山上集体劳动那么有情趣、那么贴近人间烟火。

不久,张桂梅又被调到林业局机关工作,在行政办公室任文书兼秘书,还兼行政管理员、行政团总支书记、机关妇女主任。

爸爸也走了

生活像铁轨一样长,总会教人一些什么。

那一天,跟往常一样,但是,一个噩耗从遥远的故乡传来,张桂梅接到家里来的长途电话,爸爸患食管癌病危。

张桂梅觉得天塌了下来,她急忙请了假,交接好工作,买了车票,归心似箭。

从中甸到昆明要五天,从昆明到老家要六天,这十一天的漫长旅程让张桂梅心急如焚,生怕见不到爸爸最后一面。

好在,带着一身旅途疲劳的张桂梅,终于见到了爸爸,他已经瘦得皮包骨,她抱着爸爸放声痛哭,爸爸的眼泪和她的眼泪汇在了一起。

张桂梅还和几个姐姐大吵了一通,质问她们为什么不提前抓紧治疗。

一个姐姐回答:“你干什么去了?你在哪里?你管了多少?”

这句话把她噎住了,她在哪里?她在遥远的雪山上,长年望乡难回,唯有不时寄些钱,以尽孝心。

爸爸上气不接下气地对张桂梅说:“你多余说这几句话,惹出了多少是非?爸爸最不放心的就是你,宁折不弯,你这一辈子得碰多少壁呀!你有几个头?”

他一边喘息一边继续说:“你从小性子刚强,心地又太善良,外面的世界没有那么清亮,不改性子,早晚会撞得粉身碎骨啊。”

因为吵了一场,家里人对张桂梅都很冷淡,吃不吃饭也没人问。

不久,爸爸走了,张桂梅连着三天粒米未进。

爸爸艰辛的一生,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为人邻,忠厚尽职;

他拼体力,洒汗水,不违法,明事理,凡是都为他人着想。

他是张桂梅人生第一个启蒙老师,把幼时的她从“笨蛋”的压抑下解救出来,让张桂梅坚信自己是最聪明的孩子!

当地风俗,没出嫁的女儿是不准上新坟的,她被人强拉住,没能送父亲到坟地。

第三天圆坟,张桂梅给他老人家的新坟添了土,就径直去往火车站,准备买票回云南。

自此,她在黑土地上丢失了最后的挂念,不再有家。

回到单位,张桂梅直面“大仙姑”这个绰号。

她身边的好友、同事都找到意中人结婚成家了,有的连孩子都上学了,而张桂梅一直还是单身。

没有父母催婚,也没有亲属关注,人们认为她是事业型女人。

时间进入20世纪80年代,那时的张桂梅,也想结束单身生活。

林业子弟校有一位老师,是中山大学毕业的老知识分子,张桂梅与他一家相处得很好,他们关心她,托朋友在大理给张桂梅介绍了一位教师,人不错,就是“岁数有点儿偏大”。

张桂梅提出让他先写信给自己。

信很快就来了,字数不多,只一页信笺纸,字迹遒劲工整,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他的沧桑、他的倔强、他的才华横溢。

张桂梅当即回信,表示愿意交往,并很快找了个出差的机会去看他。

青年张桂梅

就像谍战片中的接头,张桂梅和董玉汉见了面。

只见董玉汉穿着一件60年代流行的中山装,裤子后面有两块补丁,头发很长,发梢耸拉下来遮住了右眼。

显然,这并不是张桂梅想象中爱情的样子,她的心中五味杂陈,大失所望。

但是,她礼貌地站起来和他握手,心里埋怨自己的朋友:怎么给找了个“牧马人”啊?

张桂梅无心插柳,不情愿地把他领到了自己的下榻处,倒水,请他落座,他既不紧张,也不谦卑,就好像和张桂梅是老朋友。

“真没想到,你这么漂亮。”他一句话,把张桂梅夸得飘飘然。

爱情往往是从赞美开始的,张桂梅接受了他滔滔不绝的讲话。

董玉汉是白族人,他母亲靠当保姆,把他姐弟三人拉扯大。

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师专,靠着一个月几块钱的奖学金把书读完,想深造却没钱。

如今,已经三十好几了,也谈过几个对象,都嫌他穷。

张桂梅不假思索就表态:“你继续考,我供你读书。”她甚至还答应,可以马上结婚。

被遗忘的新娘

第二天,张桂梅就回了单位,晚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到底该怎么办呢?

往后一个月,张桂梅都没接到董玉汉的来信,张桂梅想着这件事到此结束也正好。

突然有一天,张桂梅收到了他的来信。

他告诉张桂梅,和她分别的第二天,他去省城大医院做手术,医生问他打不打麻药,不打麻药效果要好一些,但要两个小时,而且非常疼。

他选择了不打麻药,手术过程中,疼得实在受不了,医生说,打点儿麻药吧,他仍咬牙拒绝。

下了手术台,护士问他,为什么能忍着如此的疼痛这样坚持,他说为了他的女朋友。

张桂梅拿着信,什么也不再想,请了几天假,奔到大理,一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结婚吧!”

定了结婚日期,正值董玉汉单位举办集体婚礼,一共有五对新人,张桂梅这一对是大龄。

张桂梅与丈夫

结婚这一天,闹出了大笑话。

接新郎新娘的大巴来了,董玉汉的同事簇拥着他上车,除了他以外,没一个人认识她这个远来的新娘子。

张桂梅素颜淡妆也没戴花,最后竟没有挤上车去。

她孤独地回到简陋的新房,新房竟然连糖果都没有摆,张桂梅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

两个多小时后,新郎回来了,满面春风,张桂梅看着他的笑脸,真想冲上去打他两耳光。

因为随同来了很多祝福的人,张桂梅不好发作。

董玉汉拉完二胡又弹三弦,心花怒放,张桂梅冷冷地站在一边,好像看热闹的局外人,本来也没有糖果可散发,众人渐渐散去。

张桂梅的新婚之日索然无味,心中甚至升起乡愁:

如果爸妈看到“小老五”结婚结成这个样子,一定会伤心得哭泣,甚至拉着女儿退婚回家。

看着在婚床的另一头酣睡不醒的新郎,张桂梅又陷入了思考。

木已成舟,怎么办呢?若是决然离开这里,那等于向世人宣告自己的失败。

大理洱海之畔,这是个美丽而诱人的地方,成了张桂梅的伤心之地,去留两难,真不知如何是好。

新郎终于从他的梦中醒来,他们面对面坐着,都很尴尬,他想解释点什么,张了几次嘴,都没说出来。

张桂梅心一软,没好意思提要走的事情,她越生气越想吃东西,还特别能吃。

张桂梅说了一句:“我饿了。”

董玉汉连忙下床:“我洗洗脸就去买早点,坚持一会。”

这句话又感动了张桂梅,一顿早饭,张桂梅就成了俘虏。

吃完早饭,董玉汉就去电大上课了,他说自己的工资花完了,上课的课时费能供两人生活。

张桂梅的工资也已经花完,爸爸的丧事的花销很大,平时自己又大手大脚惯了,偏偏现在又嫁给了贫穷。

这个地方是陌生的,不能称为“家”,对于张桂梅,无可留恋。

中午,董玉汉回来,手里提着菜,张桂梅心不在焉地开始揪,结果,菜损失了一大半。

董玉汉生气了:“怎么这么浪费?这些都是能吃的,不会择就别择了。”

这是个什么破新郎!

张桂梅哭了,开始收拾东西,背起行李就走了。

董玉汉没有挽留,也没有送行,真是一截朽木!

张桂梅没买着车票,在旅社里住了一宿,这一晚她毫无睡意,哭了一整夜,又希望,第二天早上他能出现在自己面前。

希望变成了失望,自己又不好意思转回去,便硬着头皮坐上长途汽车回到中甸林场。

从此,张桂梅没有接到一封信、一个电话,他们半年都没有通消息。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正值花样年华的张桂梅,背井离乡来到了云南中甸县。

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人品,张桂梅在工作上顺风顺水。

不久后,张桂梅的父亲去世了,张桂梅也在别人介绍下,与董玉汉结婚了。

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好像并没有张桂梅想象中幸福,她与董玉汉,到底何去何从呢?

原标题:《《张桂梅》③|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能走多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