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为什么迈克尔·杰克逊和皇后乐队“牙叔”的这首对唱歌曲生前没有发行
最近全球音乐行业的一个热点事件就是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出版发行了他们最后的一首歌曲Now and Then(现在和过去)。这是约翰·列侬1977年坐在自己纽约公寓的钢琴前,用盒式录音机录下的一首未完成的歌曲。这首歌仅仅是个样带Demo,录音质量很差,但是在现代AI技术下,这首歌复活了。去世的列侬、乔治·哈里森和健在的保罗·麦卡特尼、林戈·斯塔终于在2023年短暂地相聚了四分半钟。歌曲诞生了46年才让世人听到,真让人伤感。这首披头士真正的绝唱也打动了无数歌迷,至本文截稿时,这首歌曲在英国排行榜上荣登冠军宝座。
披头士乐队最后一首歌曲Now And Then音乐录像封面
这是伟大的披头士乐队在英国榜上的第18首冠军曲。这也使得披头士成为了英国歌曲排行榜历史上获得冠军次数最多的英国艺人。
那么,你是否知道,英国的另一支国宝级乐队皇后乐队(Queen)与流行乐之王——美国的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曾经合唱过一首歌曲,这首歌在主唱生前也没有发行,直到两人都过世了,才让世人听到?
这首歌就是《人生必须有更多》(There Must Be More to Life Than This,也有翻译成《超越生命的意义》),是由皇后乐队的灵魂人物、“牙叔”弗雷迪·墨丘里(Freddie Mercury)创作,弗雷迪与迈克尔·杰克逊合唱的一首歌曲。由于两人的唱功都卓越非凡,因此这首歌也被认为是流行音乐史上最强对唱歌曲之一。
这首歌收录在皇后乐队2014年的合集《永远的皇后》(Queen Forever)里,2014年11月10日在好莱坞唱片(Hollywood Records)旗下发行,制作人是威廉·奥比特(William Orbit)。
这首对唱歌曲其实是由弗雷迪·墨丘里一个人创作的,由于是自己的作品,所以他单人也录制过这首歌。1985年4月29日,弗雷迪的个人第一张专辑《坏家伙先生》(Mr.Bad Guy)在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旗下发行,制作人是雷因哈德·马克(Reinhold Mack)。皇后乐队的其他三位成员都没有参与这张专辑的录制工作,是弗雷迪请别的乐手来录的音。《人生必须有更多》是这张专辑里的第8首歌曲,也算是弗雷迪生前发表过的,但是没有迈克尔·杰克逊的对唱。
请注意上面两段信息,因为这是目前能够确认、毫无争议的事实。
但是接下来要写的东西可就有争议了,因为关于这首对唱歌曲背后的故事以及衍生出来的故事,更加扑朔迷离,具有高度的争议性,甚至还有未解之谜。原因很简单,因为关于这首歌的来龙去脉,媒体的报道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其中自相矛盾的地方很多,到今天为止,西方所有的权威都不敢给这首歌下定论,因为太复杂了,没人说得清。
我写文章喜欢收集资料素材,最好有相关的唱片封套、书籍、报纸、杂志、网络,当然,最好的就是直接采访当事人。
那这样就能解开歌曲背后故事的秘密了吗?未必!
先谈谈唱片封套和内页。作为正式出版物,唱片的封套和内页的文字和图片都是比较严谨的,尤其是里面提到的词曲作者、录制人员名单、发行单位等,都不太会出错。所以,著名乐评人王小峰一直建议写歌曲的时候要参考唱片或磁带,比如我在写《那一首粗俗歌曲背后的故事里,其实还藏有另一个故事》的时候,遇到了困惑,王小峰老师建议我查看唱片内页。果然,后来我找到了线索。电影《寻找小糖人》里的南非记者克雷格·史奇顿曾经说过:“这个世界,金钱的真相往往就是事情的真相。”唱片名单涉及了众多参与者的录制酬劳和音乐版税,所以不太容易出错。
各种音乐传记也是揭开歌曲背后秘密的很重要的工具。但是很多传记尤其是自传类书籍,作者往往有自夸和扬长避短的做派,而且数据方面的考证也未必准确。举一个例子,西摩·斯坦的传记《听见天才》的英文版(英文版名为My Life in Music)写得非常坦诚,我看过很多传记,但西摩·斯坦这样直白坦率的传记还真罕见。不过王小峰在帮忙校正的时候发现有些歌曲的出处和数据有点问题,于是他列了十个疑似问题的单子给我。我转交了西摩·斯坦,后来证实有八处竟然真的是有问题,于是进行了改进。可以说,《听见天才》的中文版比英文原版更为准确。
《听见天才》英文版和中文版封面
那么报纸、杂志和网络呢?其实网络最玄妙,很多消息传播最快的就是网络,但是出错最多的也是网络。相对来说,维基百科是网络里比较有权威性的,但是也会时不时地出错。至于传统的报纸杂志,相对来说可靠性要高一些。比如《滚石》杂志,这是一本权威性很强的音乐和文化以及政治类杂志,它在美国文化的塑造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很多的美国俚语(American Slang)都出自《滚石》杂志。这本杂志的编辑风格非常严谨,作者、责任编辑、主编三轮审稿,出错的机率比较小。
那么采访歌曲的当事人呢?比如歌手、乐手、制作人等,他们能告诉你事情的真相吗?根据我多年的采访经验,那要因人而异。具体怎么判断,要根据采访者的直觉和经验了,我九年前采访过愚人花园(Fool’s Garden),因为他们创作并演唱了那首《柠檬树》(Lemon Tree)。但当我拿到采访的文字,感觉里面好多都是Bullshit(胡扯),所以也就一直没有完成那篇采访。
看吧,我也扯淡了这么多,为什么要这样弯弯绕?因为接下去我要写的文字的来源有书籍、杂志、网络、采访(去了邮件但不知会不会回复),但很多都是自相矛盾的。为了公正起见,也为了不误导读者朋友们,我都列出来,还是把判断留给大家吧。
那我们开始吧。
01 弗雷迪·墨丘里是怎么和迈克尔·杰克逊认识的?
既然“皇后”和“国王”要合作,那么必须先认识一下吧。那么皇后乐队的牙叔是何时何地认识杰克逊的呢?
根据1983年《滚石》杂志记者丽莎·罗宾逊的报道,她曾经采访了弗雷迪·墨丘里。弗雷迪是这样说的:“大概在三四年前,他(指迈克尔·杰克逊)来到洛杉矶看我们的演出。我猜他是喜欢我们的音乐,于是我就去和他见面了。那些日子里,他连续几次来看我们,我想他可能想请我们出去吃饭。我记起来了,我们是一起出去吃的大餐!”
同样是1983年,《滚石》杂志是这样叙述杰克逊前去拜访皇后乐队的情形的,当一个记者问杰克逊:“你能告诉我们的读者,你是皇后乐队的歌迷吗?”杰克逊回答:“不!我只是弗雷迪·墨丘里的歌迷!”
弗雷迪·墨丘里与杰克逊成为了好朋友,弗雷迪还说了一句:“当我和他交流时,天哪,我比他大了12岁!但是他在音乐行业里的时间要比我长啊!”(弗雷迪23岁才进入音乐行业,杰克逊6岁就进入音乐行业开始舞台表演了。)
而且,杰克逊在和弗雷迪交流时,听到了皇后乐队新专辑《游戏》(The Game)的素材,立即建议用专辑里的一首《又倒下一个》(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作为主打歌单曲发行。而弗雷迪真的听进去了,他说:“好的,小兄弟。”
事实证明杰克逊的确有眼光,或者说他更了解美国的音乐市场。这首歌1980年8月22日在美国Elektra唱片旗下推出,不但成为了美国Billboard单曲榜的冠军,而且成为了皇后乐队卖得最好的一首单曲。(不是你以为的那几首大金曲),最后这首歌还让皇后乐队第二次获得了格莱美奖的提名。
如果这个信息属实的话,那弗雷迪和杰克逊的认识一定是在1980年8月22日之前。
我们再来看一本关于弗雷迪的传记是怎么说的。我查了一下亚马逊上关于弗雷迪的书籍有25种,各种乐评人、音乐人、记者、朋友写的。我选了彼得·弗里斯通(Peter Freestone,担任了弗雷迪11年的私人助理)的《弗雷迪·墨丘里》里面的一段叙述:“弗雷迪·墨丘里第一次见迈克尔·杰克逊是在洛杉矶的The Forum体育馆的后台休息室,是1980年的7月左右。”
这样,基本确定了一个事实,弗雷迪和杰克逊的第一次邂逅是在1980年的美国洛杉矶!
而且有照片为证。
迈克尔·杰克逊与弗雷迪·墨丘里
这张照片是美国著名摄影师尼尔·普利斯顿(Neal Preston)于1980年拍摄的,地点就是The Forum体育馆的后台休息室。
这也是弗雷迪和杰克逊为数不多的同框照。很多人不解,网上看到那么多弗雷迪和杰克逊同台演出的照片呢!我告诉你,那都是假图,都是P的。因为弗雷迪和杰克逊根本就没有同台演出过,哪里来的合照呢?
这是假图,P的!
这也是假图,P的!
这都是假图,统统都是P的!
按理说,弗雷迪和杰克逊是好朋友,又是超巨星,合作机会一大把,怎么会没有一起演出过呢?慢慢看下文,你就会明白了。
02 什么时候录制的《人生必须有更多》?
既然认识成为了好朋友,杰克逊又帮皇后乐队成功地挑选了一首主打歌,那弗雷迪自然和杰克逊关系熟络起来。杰克逊率先提出的合作,弗雷迪不用咬牙都轻松答应下来。
怎么合作?当然是合唱歌曲了。
根据现在掌握的所有资料表明:弗雷迪和杰克逊一起合唱了三首歌,一首是《人生必须有更多》,第二首是《震惊状态》(State of Shock),第三首是《胜利》(Victory)。
想想都会激动不已,这是地球上两个极具辨识度的超级嗓音,一起唱会有多大的链式反应呢?的确,很多人听过公开发行的《人生必须有更多》都表示:这是史上最强对唱之一!
而且,两个人都还是词曲创作高手。
《人生必须有更多》,作词:弗雷迪·墨丘里,作曲:弗雷迪·墨丘里,由弗雷迪·墨丘里一人搞定。
《震惊状态》,作词:迈克尔·杰克逊、兰迪·汉森(Randy Hansen),作曲:迈克尔·杰克逊、兰迪·汉森。兰迪·汉森是一位美国知名的吉他手。令人蹊跷的是,2021年兰迪在接受美国音乐史学家兼脱口秀主持人埃迪·特兰克(Eddie Trunk)采访时表示:他不记得自己有任何参与这首歌的创作,他不应该得到任何荣誉!
《胜利》作词作曲:???这是最神秘的一首歌!因为这首歌从来都没有公开发行过,谁也不知道它到底是谁创作的。
三首合唱歌里,只有《人生必须有更多》公开发行过——2014年11月10日全球发行,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但是这首歌是什么时候录制的,就无法考证了,因为各种资料的记述自相矛盾。
我们来梳理一下。
根据唱片的信息和维基百科的记载来看,这首歌是为了1982年皇后乐队的第10张录音室专辑《火热空间》(Hot Space)而录制的,但是没有完全录制完成。录制时间应该是1981年到1982年3月份,主要的录音地点在联邦德国的Musicland录音棚,录音师和制作人是雷因哈德·马克。这个录音棚,是赫赫有名的音乐大师乔吉奥·莫罗德尔(Giorgio Moroder)建造的。而录音师兼制作人雷因哈德·马克是要重点关注的,因为他很可能是解开本文谜团的关键人物。
如果是在联邦德国录制但又没有完成,说明迈克尔·杰克逊只是匆匆而过,也许就是来录音棚探班之际录了一下唱的部分就立刻走了。因为那个时候,“杰克逊5”组合正好在欧洲巡演。但无论如何,杰克逊都会在1982年的4月赶回美国洛杉矶,因为他要在那里的西湖录音棚完成一项人类流行音乐史上的壮举——《颤栗者》(Thriller)。
1982年5月4日,皇后乐队的《火热空间》发行,但是专辑里面并没有收录进弗雷迪和杰克逊的对唱《人生必须有更多》。理由是时间匆忙,歌曲没有来得及完成。
皇后乐队1982年专辑《火热空间》
1982年11月29日,迈克尔·杰克逊的《颤栗者》发行,专辑里也没有收录进这首《人生必须有更多》。而之前,迈克尔·杰克逊是要求弗雷迪参与这张《颤栗者》的录制的。结果没有收录,弗雷迪从杰克逊管理团队得到的答案也是时间太赶了,没法完成!
迈克尔·杰克逊1982年专辑《颤栗者》
然而,三本传记的描述却大相径庭了。
首先看迈克尔·杰克逊的传记Michael Jackson: For the Record,里面是这么写的:大约在1983年的夏天,弗雷迪和他的私人助理彼得·弗里斯通被杰克逊邀请到洛杉矶的家里做客,在杰克逊家里的录音棚,他们花了5到6个小时,录制了三首歌曲,《人生必须有更多》《震惊状态》《胜利》。
迈克尔·杰克逊的传记Michael Jackson: For the Record
弗雷迪的传记《弗雷迪·墨丘里的亲密传记》(Mercury: An Intimate Biography of Freddie Mercury)里这样叙述:“这三首歌肯定是1983年在杰克逊家里的录音室录制的。这三首都是伟大的歌曲,但问题是时间,我们那个时候都很忙。”
其实时间不是妨碍歌曲完成的唯一原因。皇后乐队的经纪人吉姆·比奇说他接到了弗雷迪的求救电话:“你他妈必须把我带离杰克逊的录音室!”吉姆问为什么?弗雷迪在电话里咆哮:“因为他妈的我和一只骆驼呆在录音室里。杰克逊每天都要带他的宠物美洲驼到录音室来。我真的不习惯,我受够了,我想离开!”
这里面提到了每天,难道弗雷迪在录音棚录了不止一天?
而在彼得·弗里斯通写的传记里,又是这样的:我和弗雷迪去了迈克尔·杰克逊家,这是他们第二次见面。迈克尔和他母亲凯瑟琳以及两个姐妹住在一起。在工作的时候,弗雷迪坐在钢琴边,一边弹奏一边说着什么,而迈克尔不断在旁唱着。他的妹妹珍妮·杰克逊也加入进来即兴哼唱。在录制第三首歌《胜利》的时候,因为录音室没有乐队只有一个技术人员,而弗雷迪和迈克尔的工作方式很相似,都是鼓机打出节奏,在保持节拍的情况下伴随着做好的音乐伴奏录制唱的部分。
在这本书里,牙叔和杰克逊的家庭录音竟然是他们第二次见面的活动。整整三年了,弗雷迪和杰克逊都没有见过面吗?我很怀疑这点。这和1981年弗雷迪和杰克逊合作为皇后乐队甚至杰克逊新专辑录制歌曲的信息是自相矛盾的。那个年代,没有电子邮件,没有社交媒体,甚至连DTA都还没有问世,所以不存在数码文件,要录制合唱的歌曲,必须见面才能完成。
是维基百科和那些报纸信息错了?还是这些自传书籍错了?
我不下结论,不急于判断谁对谁错,就权当它们都是正确的。有一种可能存在,就是杰克逊1981年或1982年年初在联邦德国和皇后乐队有过录音雏形,甚至只是讨论但没有完成,但是那次生活助理没去,而他以为的第二次见面就是杰克逊在家里和弗雷迪改进或完成他们合作的三首歌曲。
这样看来,联邦德国录音棚的那个录音师和制作人雷因哈德·马克肯定知道事情的真相。
年轻时候的雷因哈德·马克
03 为什么《人生必须有更多》的对唱在弗雷迪和杰克逊生前没有发行?
三首合唱歌曲里,《人生必须有更多》完成度最佳,但并没有收录在1982年皇后乐队的《火热空间》和杰克逊的《颤栗者》里,尽管两人都曾经说过要收录但最后未达成意愿是因为时间。
其实,从唱片工业的规律来说,这首歌没有被收录进去也是情有可原的。我们来看看这两张专辑里都有哪个嘉宾参与了。
《火热空间》专辑,皇后乐队邀请了超级巨星大卫·鲍伊参与了创作和演唱歌曲《压力之下》(Under Pressure)。《颤栗者》专辑,杰克逊邀请了同样是超级巨星的保罗·麦卡特尼来一起唱了《女孩是我的》(The Girl is Mine)。可见,两张专辑里都有超级明星客串。但是一般来说,不会邀请太多的超星参与,否则就喧宾夺主了,而且专辑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本质。所以,皇后乐队与迈克尔·杰克逊的唱片公司和管理团队没有收录那三首对唱歌曲,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时间问题也许就是一个借口。
但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有点严重了,杰克逊接下来的新专辑是参与了“杰克逊”乐队(The Jacksons,前身是杰克逊5组合)的《胜利》(Victory),这张专辑是1984年7月2日出版发行的。
本来弗雷迪以为迈克尔会把去年两人合唱的《胜利》这首歌放进去,毕竟专辑的名字就叫《胜利》,但是意外的是,整张专辑都没有找到这首歌。这是什么鬼操作?失望之余的弗雷迪意外地发现他们去年合唱的那首《震惊状态》收录进去了,但不是和他对唱的版本,而是迈克尔另外找了滚石乐队的主唱米克·贾格尔重新录制了一个版本!
震惊!弗雷迪真的处于震惊状态了!随即义愤填膺!都说好一起合作,结果你改弦易辙,找了一个死对头来合作!米克·贾格尔的嗓音和弗雷迪相比,还是逊色不少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但是迈克尔本人和杰克逊家族以及唱片公司都没有解释。也许这不是迈克尔的本意,也许这是家族或唱片公司高层的集体决定,谁知道呢?但他们有这个权利重新找人录制歌曲,因为这首歌的词曲版权在杰克逊家族和兰迪·汉森手里,与弗雷迪无关。
但弗雷迪肯定生气了!换做普通人也会不开心的。于是在1985年4月29日出版的个人第一张专辑《坏家伙先生》里,弗雷迪也放弃了和迈克尔·杰克逊对唱的那个版本,重新录制了一遍《人生必须有更多》。毕竟,这首歌的词曲版权是他自己的,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首歌的制作人和录音师依旧是那几年一直与皇后合作的雷因哈德·马克。
弗雷迪1985年个人专辑《坏家伙先生》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弗雷迪和迈克尔已经闹僵了,不是说好的“好朋友”的剧情么,怎么突然就画风改变了呢?
不过两人并没有在媒体上公开决裂,也没有说过不做朋友了。只是,早就有迹象表明,自从1983年弗雷迪在迈克尔家录完音之后,两人就已经渐行渐远。弗雷迪认为迈克尔在录音室里放进美洲驼,是对他的惊吓和不尊重。而杰克逊则认为弗雷迪在他家的录音室里一直吸食可卡因,这让他非常厌恶。
于是,两人都认为对方有问题,之后也就相互疏远起来。
直到1991年弗雷迪、2009年迈克尔相继去世,这三首两人合唱的歌曲都没有能够公开发行。
但皇后乐队的其他三位成员不乐意,他们对于这三首歌耿耿于怀,尤其是《人生必须有更多》,这可是弗雷迪创作的歌曲,怎么也得让它问世吧?!
皇后乐队
于是2012年的时候,布赖恩·梅、罗杰·泰勒、约翰·迪肯(1997年宣布退休)三人联合起来与杰克逊家族沟通。这个沟通非常费力而且缓慢,梅坦言:“就好像在胶水里前进一样。”
终于,两年后,杰克逊家族同意了。这样,2014年弗雷迪·墨丘里和迈克尔·杰克逊合唱版本的《人生必须有更多》才真正问世。皇后乐队这次找了麦当娜的制作人威廉·奥比特来处理,虽然这个时候还没有诞生AI技术,但是数码时代已经能够顺利将此歌完成。只是弗雷迪和迈克尔已经没有机会听到这个最终的版本了。
04 后记:采访彼得·弗里斯通
通过朋友的帮助,我找到了雷因哈德·马克和彼得·弗里斯通的联系方式,分别给他们去了邮件。到本文截稿时,马克没有回我邮件,但彼得·弗里斯通回复了我,并回答了我提出的问题。
彼得·弗里斯通做了弗雷迪·墨丘里11年的私人助理,对弗雷迪自然非常了解。我在后面刊登出这个简短的采访,只字未改。当然,他的回答也未必是事情的真相,读者朋友可以与前文的分析做对照。也许,在你们的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当年弗雷迪和彼得·弗里斯通
彼得·弗里斯通近照(照片由彼得·弗里斯通本人提供)
Q:墨丘里和杰克逊一起唱了三首歌:《人生必须有更多》《震惊状态》和《胜利》,但唱片公司、报纸甚至维基百科都认为这三首歌是为1982年皇后乐队的《火热空间》录制的,只是从未完成。这三首歌是在德国的音乐城录制的吗? 但你的书上说这三首歌是1983年在杰克逊家里录的,而且还没有全部录完。你认为这两种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在迈克尔位于恩西诺家中的工作室里,他们制作了三首歌曲,但没有一首真正完成。弗雷迪在《震惊状态》中演唱了,但没有混音,所以在发行的版本中可以听到米克·贾格尔的声音。《人生必须有更多》是用一个话筒一遍就录制成功的,弗雷迪弹钢琴,迈克尔唱歌。《胜利》从未走得太远。他们在一起做了一个粗糙的曲调,据我所知,歌词甚至还没有开始。
Q:你听过《胜利》吗?这首歌还没出来是什么原因?
A:他们两人已经创作好贝斯和鼓的走向,我和磁带操作员一起把这一轨录了下来。接下来他们只是把脑子里想到的任何东西都放下来,没有任何固定的路线,只是想看看会发生什么。
Q:你在书中提到墨丘里和杰克逊在洛杉矶家中的会面是他们的第二次会面。两人在1983年之后还见过面吗?
A:据我所知,在迈克尔家的那一天之后他们就再也没见过面。
(感谢王小峰、余永黎、胡安索林、周俭、葛闻易、HeidHan、Phillip Jarrell对本文的协助,特别鸣谢迈克尔·杰克逊中国俱乐部的创始人Michael Chan,感谢彼得·弗里斯通先生接受采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扫描歌声”,澎湃新闻经作者授权转载,略有删改。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