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异常气象催生上海菜篮子工程,建设30年从保量到保质建品牌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2018-10-19 11:2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是如何诞生的,汽车业对外开放从哪里起航,上海浦东开发区有哪些“全国第一”……改革开放40年来,一批又一批具有原创性的改革开放措施闪耀着首创精神的光芒。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6月22日起推出专题报道,展现40年来的改革开放标志性首创案例。

曾经的松江九亭上海西郊农村产品交易市场。 本文图片均来自东方网

1987年,上海出现114年以来罕见的异常气象。2月异常高温,3月倒春寒,4月冰雹,7、8月台风暴雨。

这一年天气对农副产品供应的影响可想而知。时任市领导亲自担任“高级采购员”赴外省市采购。不过,这一年的气象反常,也加速上海“菜篮子工程”的落地实施。

曾经的五四农场蔬菜上市景象。

1988年是上海实施“菜篮子工程”的第一年。8月11日市委、市政府联合召开区县局干部大会,宣布了《关于建设郊区副食品生产基地,改革产销管理体制的决定》。从此,上海“菜篮子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序幕,一直到现在,“菜篮子工程”仍是政府工作民生之基。

2017年时的菜篮子工程车。

“菜篮子工程”首先是在沪郊落实一批蔬菜生产基地和养殖业畜牧业基地,投入不少资金,保障基本农副产品生产供应。更为根本的则是彻底改革旧的产销体制。1992年至1995年,市、县(区)两级政府领导都把改革蔬菜流通体制、鼓励农民参与流通、加快产销一体化进程,作为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点来抓,并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完善多层次蔬菜批发市场,鼓励和扶持菜区创建农办或农商联办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鼓励蔬菜多渠道流通,长期困扰着蔬菜供应的流通问题出现了重大转机。

1995年,通过多渠道上市的蔬菜已占到全市蔬菜总供应量的40%左右,菜区涌现几千名蔬菜运销员队伍,采用直批、直挂、直供、直销等形式,将蔬菜直接运进市区菜场、宾馆及国有企业食堂。

东海园艺场工厂化育秧。

2010年11月,市政府与九个郊区县及光明食品、上海实业两个集团公司签订责任书并制发考核办法,通过落实区县长负责制和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将蔬菜种植面积落到实处,常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夏淡”绿叶菜种植面积达21万亩以上,形成了一批“保淡”绿叶菜核心基地。

在搞好“大流通”的过程中,上海也建起几家大型的全国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外地“客菜”源源不断涌入。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的“菜篮子工程”建设,终于破解了特大型城市的副食品供应难题。

上海市农委透露,现在上海的菜篮子建设,已在保供应保质量的基础上,逐渐向品牌化、外延化扩展。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