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砚之巨匠!对话制砚大师,探索端砚制作传承→

2023-11-26 19: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

洒进端州区白石村的小道,

一家家制砚工厂开始忙碌起来,

屋门前、村道旁、店里面

随处可见埋头刻砚的场面,

活脱脱一幅“白石制砚图”。

△端州区白石村。梁亮 摄

2004年,肇庆市被授予

“中国砚都”特色区域荣誉称号,

此后三次均按期通过复评。

2006年,肇庆端砚制作技艺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国内以端砚为主题最大的博物馆—中国端砚博物馆。图源 肇庆西江网

据了解,肇庆现有端砚相关企业2200多家,从业人员约1.2万人。产品销往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和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地,端砚文化产业及相关收入综合产值超40亿元。

端砚制作技艺传承了千年,

见证过去沧海桑田,

也孕育出不少名家大师。

他们在砚石的方畴之间精心雕琢,

刻出端砚制作文化的兴盛与传承。

 刘 演 良 

提及端砚,不得不说刘演良。

刘演良有许多“名片”:

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肇庆市端砚协会名誉会长、

端砚鉴定专家等。

△刘演良大师。黄海敏 摄

他的端砚作品曾在广东省、

全国的各类展览展出,获奖无数,

对端砚文化的传播发挥重要作用。

△刘演良旧照。黄海敏 摄

要在方寸之间表达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我就做以山水为题材的砚。

由“意象”而生“意境”,

“刘家山水”端砚作品的风格正在于此。

这得益于刘演良良好的

传统文化教育和深厚的艺术素养。

他精书法、通国画、博文史、雅诗词。

△刘演良工作室内的诫言。黄海敏 摄

以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趣入砚,

他的山水端砚作品,

弘扬前人山水端砚之长,

融合古典文化的审美意趣

和砚雕技艺的发展潮流,

开创出清丽脱俗、宁静致远的

“刘家山水”端砚风格,

掀开砚雕历史新一页。

 梁 弘 健 

另一位中国文房四宝

制砚艺术大师是梁弘健。

他以诗书画巧妙入砚,

开创“大岭砚桥”流派,

倡导“文人砚”审美观,

为端砚注入更多艺术基因,

营造更广阔的欣赏空间。

△梁弘健大师。肇庆市端砚协会供图

1991年,梁弘健留学回国后从事绘画、雕刻艺术工作。他发现,多年来,端砚艺术多在民间艺术的层面操作,雕刻工艺多承袭祖传或师承成法,格式图文较为固定,缺乏工艺美术基础。

梁弘健认为端砚不应该

局限于民间工艺的层次,

砚艺中应该有中国画的精髓,

将诗书画印入砚,

提高端砚这一古老工艺的文化品位。

他于是大胆尝试,

开启“文人砚”篇章。

△梁弘健大师正在介绍“唐诗”砚。黄海敏 摄

 蔡 三 洪 

出生于制砚世家的蔡三洪,

祖上制砚始于宋代,世代以制砚为生,

至清代已成为肇庆

颇有影响力的制砚家族。

△蔡三洪大师在介绍传统端砚的纹理构造。黄海敏 摄

他自幼在父辈的影响及指导下,

以雕刻物象“蔡家龙”家族绝技闻名。

为更好传承端砚雕刻技艺、保护传统文化,在蔡三洪40多年制砚生涯中,通过参加业界各种活动、创办工厂和广收徒弟,以推动端砚文化传播及发展。

△图为肇庆首届“砚都工匠”蔡三洪。图源 成美影画

在创作过程中,

他亦经常与年轻一代和老制砚者

互相学习交流,

在实践中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促进雕刻技艺创新,

力求创作更多端砚艺术精品,

为我国端砚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柳 新 祥 

出生在江苏泰兴的柳新祥,

17岁高中毕业后

就跟着木雕名师学习手艺。

三年勤奋学习,他很快

掌握设计制作木家具的雕刻技艺。

△柳新祥大师。肇庆市端砚协会供图

1983年,柳新祥作为技术人才被引进到肇庆,从事端砚设计制作。柳新祥全身心投入制砚艺术研究和创作,把我国的宫廷砚雕技艺和江浙地区传统的制砚艺术流派(俗称海派),通过探索锤炼,巧妙地融入岭南砚雕艺术中。

好作品在柳新祥手中不断问世,

并在国家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精品博览会上频频获奖:

《喜上迎春砚》《畅叙幽情砚》

《封侯图砚》《龙啸九天砚》等

是他的经典代表作。

△中国砚村柳新祥端砚艺术馆内的各式端砚。黄海敏 摄

几十年来,他把自己的

制砚技术手把手传授给学生,

培养出一大批端砚设计制作技术人才,

在同行中享有很高声誉,

为砚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从初唐只用于研墨的简单形制,

到宋砚开始实用与欣赏并重,

到了清代以工制胜,

融雕刻、绘画、诗词、篆刻于一体

——端砚实现了由粗糙到精美、

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变化。

△中国砚村白石宏溪端砚厂的师傅对端砚进行雕刻。黄海敏 摄

其实,在与制砚大师的交流中,

每位大师都不约而同谈到艺术性。

诚然,随着国内经济飞速发展,

人们愈发关注端砚的艺术欣赏性,

对端砚的工艺提出更高要求。

刘演良

端砚是具有深厚内涵的,融合文学、历史、哲学、美学、书画、雕刻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端砚除了实用价值,更重要的是欣赏价值,给人美的享受,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端砚作者要有很好的文化素养,

要懂文学、懂美学,要与时俱进,

时代发展了,

端砚也要随着时代去突破。

△中国砚村柳新祥端砚艺术馆内,摆满了造型别致的砚石。黄海敏 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如今已经92岁高龄的刘演良,

还在不遗余力为端砚文化的

传承与弘扬发挥着光和热,

体现出老一辈制砚大师可贵的工匠精神。

△刘演良大师。肇庆市端砚协会供图

同样,梁弘健也表示,

端砚不单单是工艺品,

要上升到艺术品去欣赏,

创作者自身要有良好的综合素养。

△梁弘健大师。黄海敏 摄

他还专门开设“端溪讲堂”,开班授业,主要提升制砚人综合素养。除了雕刻,创作者还要有书法、绘画、诗词、拓片等素养,这样才能提升端砚艺术高度。 

△图源 端州发布

目前,肇庆端砚产业结构

从单一的创作生产扩大到

涉及旅游、文化创意、教育等

多产业的综合体系。

千百年来,众多能工巧匠,

汇集智慧与汗水,

雕塑出一方方精美别致的端砚,

技艺传承至今。

△端砚作品《当代星湖春晓砚》(黎铿大师作品)。来源 《端州区志》

“中国砚都”的形象已深入城市肌理,

成为肇庆向前发展中

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名片。

那么,如何更好地

把端砚文化和技艺传播出去?

梁弘健

可以多开展端砚技艺大赛,让年轻人继承端砚雕刻;政府要投入资金收藏好的端砚作品作为博物馆馆藏,提升端砚价值;开展端砚文化进校园活动,利用端砚研墨的本质,结合书法、绘画等专业,让端砚结合文化样态,推动端砚发展。

△2023年第二届全国文房四宝用品制作砚雕技能竞赛决赛。图源 肇庆市端砚协会

蔡三洪

端砚是肇庆一张靓丽的名片,要将端砚技艺传承下去,不仅要传给自己下一代人,还要在社会形成这样一种爱砚制砚的风气,让端砚发扬光大。我每年都会接收一批来自肇庆学院美术专业的学生,在为期一个月时间里,我亲自从维料、设计、雕刻、打磨等每个工序进行传授,让更多人了解端砚,推广端砚。

多年间,

柳新祥已收百余徒弟,

很多徒弟已经成为

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

△柳新祥大师打磨雕刻砚石。黄海敏 摄

另外,

柳新祥的儿子柳飞子承父业,

从事端砚创作。

谈到儿子,柳新祥也甚是骄傲,

让“柳门砚雕”品牌得到传承。

△柳新祥(左)和儿子柳飞探讨端砚制作技艺。图源 新华社

柳 新 祥

端砚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把这门艺术更好地传承、弘扬,这是大师们的责任。端砚文化要加大力度去宣传,由政府部门牵头,推动端砚走进国家级博物馆、美术馆、工艺馆参加展览,同时要到海外去推广,让海内外华人华侨了解端砚,并举办展览、拍卖会,提高端砚的价值,提升端砚知名度。

此外,柳新祥还建议将端砚文化

推广到中小学、大中院校中去,

邀请知名端砚大师给学生进行授课,

传授端砚知识,培养更多端砚接班人,

让“中国砚都”金字招牌

永不褪色,永绽光芒。

△肇庆四中学生正在老师指引下进行端砚雕刻实践课。受访者供图

刘演良、梁弘健、蔡三洪、柳新祥……

一个个名声响亮的国家级、省级端砚大师,

凝聚了肇庆端砚人精雕细琢的艺术追求,

延续着“中国砚都”源远流长的千年文脉。

他们是业界翘楚,

代表着一代代肇庆端砚人的工匠精神。

“中国砚都”,名副其实。

来 源: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记者/编辑:黄海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