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智能汽车观临港|创新转型重要阵地,上汽临港基地加快新能源项目导入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贺梨萍
2023-11-26 07:52
来源:澎湃新闻
自贸区连线 >
字号

【编者按】

临港,位于上海东南角的滴水湖畔,也是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这里新描绘了一张蓝图——智能汽车生态城,已经走进这张蓝图的每一位生态参与者是先行者、共建者,他们扎根临港,也开启自己新的征程。

过去的2022年,临港新片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值达2634亿元,成为新片区首个产值突破2000亿的产业。在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的发展浪潮中,作为上海汽车产业“黄金三角”之一的临港势头尤为猛烈。

截至目前,围绕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和上汽集团临港生产基地,临港已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的态势。然而,在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之际,未来的汽车将演变为与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深度融合,产业协同、关键技术突破、政策法规创新等都将持续向纵深处推进。

临港打造智能汽车生态城,将在建设中试图给出“临港方案”,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在新一轮变革浪潮中引领全球。

1717459,这是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下称“临港基地”)整车厂大屏上看到的一个数字,也就是该基地2008年9月投产至今累计下线的车辆数。

“从上个月底开始,临港基地已经启动两班生产,从每天将近500台车的产量增加到将近900台。”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分党委书记、临港整车厂总监陈培锋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介绍,临港基地在11月下线车辆要达到近22000台,为全年产量做最后的冲刺。

 从打下第一根桩到建设完工,从第一台车下线至今,陈培锋是临港基地15年全历程的见证人,过去的情景历历在目:在这里,上汽人从零起步,克服了地理位置偏远、人员紧缺、任务艰巨的创业困难;迈过了工艺摸索、体系建设、质量管理的沟壑;战胜了新品密集投放、产能扩增、翻班作业的严峻挑战;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创新发展之路,“这里也成为了上汽自主品牌人才输出、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的标杆制造基地。”

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上汽的创新转型和新旧赛道切换也备受外界关注。临港基地在15年前拓荒而来,15年后仍肩负重任,“这里不仅主要承担上汽集团旗下四大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的生产制造,也是上汽集团创新转型的主要承载地之一。”陈培锋如是提到。

值得一提的是,临港可谓上汽集团创新转型的重要阵地之一。除了将发力自主品牌的上汽乘用车最早布局在临港外,上汽集团近年来大力培育的多家“科创小巨人”也纷纷入驻或布局临港,包括延锋国际汽车、友道智途、赛可智能、中海庭等。

临港基地15年:周边“朋友圈”越来越大

陈培锋介绍,临港基地于2008年9月建成投产,总占地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包含了整车和发动机制造,是国内率先达到传统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全覆盖的高柔性化制造基地。

实际上,上汽乘用车在国内布局了四大生产基地,分别位于临港、南京、郑州和宁德。临港基地是上汽乘用车布局最早的生产基地,对于其在上汽乘用车的制造版图中承担的角色,陈培锋表示,“作为上汽乘用车最核心的生产基地之一,临港基地在过去的15年中承载了多款旗舰车型与主销车型的制造重任。”

据上汽集团最新发布的产销快报,过去的10月份销售整车49.1万辆,创下今年新高,新能源、海外市场月销“双双破十万”,月销量继续保持环比连涨势头。而在刚刚过去的11月,荣威D7、敞篷电跑MG Cyberster等重磅新能源车型也已密集上市。

尤其提及海外市场,陈培锋谈道,“对过去的中国汽车行业来说,出口海外,尤其是出口到发达国家,这是不敢想象的一件事,但上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从零走到现在。”

2022年整年,上汽海外市场销量达到101.7万辆,同比增长45.9%,连续7年蝉联国内车企榜首。更直观地看,现在海外每卖出3辆“中国车”,就有1辆是“上汽造”,欧洲也成为上汽首个“十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

“从临港基地下线驶出的多款车型,目前已经远销欧洲、澳新等高能级市场。”陈培锋表示。

陈培锋同时提到,作为一家汽车主机厂,临港基地有责任在临港汽车产业发展中起到“带领”作用,“包括我们的智能工厂、新能源汽车导入,以及以后的无人驾驶,都会来临港基地落地。也希望临港作为整个中国的汽车产业标杆区域,为全国以及全球输出我们优良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上汽等主机厂在临港的率先落地,临港新片区的汽车产业才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在目前新片区构建的“6+2”前沿产业体系,汽车产业是其中产业规模最大、带动效益最强的一个产业集群。

据临港管委会方面披露的数据,临港汽车产业产值从2019年的31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413亿元,仅用4年时间就完成了产值翻三番的瞩目成绩。产业链齐备正是临港汽车产业呈现出的特点之一,截至2022年底,临港新片区已集聚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170余家。

“汽车产业有着相当长的产业链,它能带动钢铁、电子电气,甚至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在我们临港基地的周边,都有着为我们提供配套的供应链伙伴。包括之前在外的一些零部件供应商,现在都已经在临港扎根落户了。”

陈培锋强调,目前从全国范围内来看,长三角地区的汽车供应链最为完备,“仅从成本角度来考量,这种集聚效应也会越来越明显。”

此外,就临港基地本身而言,近年来也在智能制造环节不断拥抱新趋势。临港基地还领先打造了国内首个“黑灯工厂”无人车间示范生产线,成为上海市经信委首批认定授牌的数字化智能工厂,助力上汽乘用车成为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以及国内首家通过智能制造成熟度(CMMM)4级认证的整车企业。

上汽乘用车还聚焦临港基地全业务链数字化运作,构建了完善的数字化平台并落地应用,构建“智工艺、智生产、智物流、智品质、智运营”的应用生态圈。陈培锋进一步提到,步入新时期,临港基地还将推进产业高端、绿色、智能化转型升级,深度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

“生产基地本身的转型升级,也是为了更好地承担公司新能源汽车转型重任和保证产品在海内外的高质量交付。”陈培锋表示。

临港基地加快新能源项目导入,产量将进一步提升

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开幕当天,上汽集团对外发布了重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上汽集团当时称,将通过品牌战略优化和创新技术深耕落地,加快体制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步伐,自我加压、自我革命,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推进创新转型。

按照上述三年行动计划,上汽集团2025年达到新能源车年销量350万辆,较2022年增长2.5倍,年复合增长率50%,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为70%,同时基本完成新老赛道的发展动力切换。

上汽集团还具体提到,计划未来三年推出4款智己全新车型,力争在2025年完成整车年销量30万辆,进入全球新能源车企的第一阵营。此外,飞凡、荣威、MG将在未来三年也发布13款以上新能源产品。

实际上,为实现上述2025年新能源车年销量的目标,临港基地在其中肩负重任。陈培锋表示,为该目标,临港基地从现在开始已经在排计划,未来将进一步提升临港基地产量。

陈培锋强调,临港基地的定位就是为整个集团输出高端新能源汽车。“我们在临港探索最先进的东西,在临港做好以后再慢慢扩展出去,可以说是第一个尝试新技术的基地。”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目前的规划,临港基地将加快新能源项目导入。

对于临港当下在智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陈培锋也认为将有助于临港基地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希望临港可以持续聚焦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通过产业、技术和资本等多项赋能,重点发展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智能网联等相关产业赛道,打造成为一座面向未来智能时代的国际汽车城。”

陈培锋提到,临港对先进制造业产业生态的重视和支持,大大助力了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宁德时代、长电芯片等重点企业和项目的相继落地,不断补强我们的整车产业链,对汽车供应链的完备和产业集群效率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其强调,临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政策配套,比如完善对外快速交通体系,构建G1503、S2和两港大道等快速路网格局,有效提升了物流运输的效率。

而更为基础的是,临港全面实施“人才筑巢工程”,通过落户政策、购房政策、租房政策、特殊人才个税政策等,“让更多的年轻人来投身临港的发展,也让更多的汽车专业人才加入我们。”

陈培锋认为,上述诸多因素都是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