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京大学教授呼吁:把版面留给年轻人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2023-11-25 10:48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在近期举办的《江海学刊》创刊65周年座谈会上,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暨历史学院教授孙江谈到了学术期刊的职能定位。他表示,一份好的学术期刊是研究、教育和宣传三个品格共同推动的结果。期刊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要发挥地域性优势、编辑团队优势,应把作者的重心放在年轻人身上。

根据南京大学旗下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近日刊发的发言记录,孙江表示,一份好的学术期刊应该有三个标准:第一个是研究。学术期刊以发表优秀论文、推动学术前行为本旨。第二个是教育。研究没有限制,触及事物的多样性、差异性乃至对立性,但从期刊的教育职能看,则以追求最大公约数为导向。第三个是传播或曰宣传。期刊发行后要送到读者那儿,如何把学术观点、教育宗旨传递给读者,是需要认真考量的。

他表示,研究、教育、传播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研究追求特殊性,“标新立异”;教育倡导“求同存异”,追求同一性;传播特别是宣传,旨在把研究和教育成果社会化,因而“张大其事”。对三者的不同侧重规定了期刊的性格。

孙江提到了一部由南京大学前身——国立东南大学创办的学术杂志《学衡》,“百年前,面对滚滚西潮,如何守住中国文化的根,进而继往开来,一群国立东南大学的教授聚集在一起,创办了《学衡》,其宗旨是: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国粹’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精粹,它的反面是‘国渣’,这个词当时就有了。那么什么是新知呢?指外来的知识,相对于已知的知识(传统文化)而言。对于新知,不能全盘照收,要融化它,和国粹结合在一块。”在他看来,一本民间杂志能把研究、教育、传播高度融为一体,在时光过去100年后依然熠熠闪光,《学衡》毫无疑问是楷模。

“再看当下,我们的学术期刊数量之多,刊发的论文之众,堪称世界第一。有多少好文章?平心而论,很少!”孙江表示,作言造语,妄称文武的学术太多了。我们有愧于时代,有愧于纳税人。一本好的学术期刊是编辑、作者和读者三者“共谋”的产物,作者是入口,编辑是中介,读者是出口,其中编辑最为关键,决定期刊成功与否。

孙江提到,衡量好编辑的准则有三条:首先要“眼光高”,知道论文的优劣。很多编辑可能不写论文,但他们绝对是高级的论文鉴赏者,像文物专家一样。第二要“身段低”,眼光代表的是品味,身段反映的是教养,好的编辑懂得尊重作者。第三点也非常重要,即“骨头硬”,在坚持政治正确的前提之下,要敢于推动追求个性化、特殊性的研究。有些论文可能不合时宜,但可以引导,要爱护有加。

在他看来,一本好的期刊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发挥地域性优势,发扬编辑团队的特长,为此一本好期刊应该把重心放在年轻作者身上,特别是青年博士身上。回顾世界学术,成名学者在其成名之际大多成了过去时。“我不是危言耸听,试看有多少学者的研究超过了自己的博士论文?每次开会,总有编辑围着我这个年龄的学者约稿,从‘油腻男’处能约到什么好稿子?我孤陋寡闻,好像国外重要学术期刊的主力都是年轻作者。”

他认为,好的编辑要把重心放在对年轻作者的挖掘和培养上,“如果你们发表了他们的论文,我可以担保一句话:永远活在他们心中。如果你们草率拒绝一个年轻作者,伤害一颗年轻的心,我也敢说会得到这么一句话:想象的报复——怨恨。”

    责任编辑:王俊
    图片编辑:张同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