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凭什么说他是“漫画界的杜尚”?

2023-11-25 17: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小插图,可以视为杂志页面的无名劳动者。它很小、不引人注目,常常会被读者坚持不懈地在分栏和广告间追着故事发展时忽略。它是页面底部填充文字的亲戚,但以视觉为语言,因此在平衡分栏的同时亦有火花闪现。

没有哪家出版机构像《纽约客》(NewYorker)一样钟爱小插图,小插图自1925年起——出现的地方随着时间有所改变——就一直依附于正式的杂志设计语言。这种设计语言来源于文本占统治地位的19世纪。在过去,《纽约客》的小插图很随机,不同的艺术家在指定的话题下构建出差异巨大的风格和主题,你会觉得艺术部门是优先按照尺寸来设计和部署小插图。

理查德·麦奎尔所绘《纽约客》封面

不过,近几十年,杂志将一期中所有小插图的位置都分配给同一位艺术家,这种现象,再加上数码排版很大程度消除了杂志对小插图的物理需求,给了小插图一份新工作。现在,《纽约客》的小插图不再是版面填充物,它自身——尽管有着与生俱来的谦逊品质,人们对它还是有种邪教式的狂热——成了一个吸睛点。

“百变怪”理查德·麦奎尔醉心于这种形式并不令人意外。麦奎尔,这个编绘了无法形容的、跨越时空的《这里》(Here,2014)的人,还是一位动画师、作家、童书绘者、玩具制作人、《纽约客》令人难忘的封面的创作者,以及妙不可言的贝斯手(Liquid Liquid 乐队)。他在漫画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在一条与同事们大相径庭的职业道路上急速回转。

他是漫画界的杜尚—一位拥有强大技能的概念主义者,不愿遵循任何常规,但其一举一动都会对粗鄙之人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他有时候采用系列小插图,就像在给《号角日报》❶ 创作一个除了不能用文字外没有任何限制的七格条漫;有时候像是在画沿着高速公路设计的缅甸剃须膏广告❷ ;有时候像是在展示翻页动画书的示例帧。

除了其非语言的特性,以及在尺寸和细节上的限制,创作系列小插图的另一个主要考虑因素是空间:每一张独立的画都被分得很开,相隔数页,所以每一幅小插图都需要单独成立。除非你对小插图格外关注,否则你很有可能会从中间部分拾起一个系列,然后需要向前或向后翻动才能完整欣赏它的发展,而有的时候你从何处入手并不重要。

麦奎尔的一些系列是有分类的:鸟笼、帽子、冰,或者装饰本书封面的线条集合。它们能够在第一时间表现出诙谐、甚至是有点儿科学的特质,会让你希望在书中看到100幅这样的范例而不仅仅是7幅。

《鸟笼》

有些系列,就如同中世纪圣徒生活记录,是一段段可以随机排列的编年史,例如对鸽子的选择性调查,或者是对餐桌忠实成员——盐、胡椒、番茄酱和芥末——日常活动的奇思遐想。

尽管他的系列通常是叙述性的,但在叙事方面又有很多细微差异。它们类似连环画,例如火烈鸟和雨伞的那场闹剧,不过系列小插图的空间特性使其在处理时间上比起连环画更具弹性。

一个系列里两幅画的时间间隔可以以分钟计(《出租车》),或者以小时计(《山云树旗人日》),或者以星期甚至以月计(《三个朋友》)。

一个叙事可以只有松散的联系(《浪》),也可以有紧密的情节(《蜘蛛》),还可以似一场天命难违的宏伟戏剧(《刀子、叉子、勺子,三角恋》)。

就此而言,这些小插图可以像珠子一样连成一串,例如他对诺曼·洛克威尔❸ 为《星期六晚邮报》画的著名封面不可思议的戏仿——角色鲜明、故事丰富(《物品间的闲聊》)。

麦奎尔有一种特殊的天赋,能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个性,他利用极简的手法达成这一目的。在《三个朋友》中,倒霉的停车计时器有点儿像人脸,发出永久的屈辱呐喊,它死气沉沉的邻居邮箱 —托把手的福 —看起来就像在僵硬地微笑,而其他的物品单纯靠着原本的“肢体语言”实现卡通化。

在《物品间的闲聊》中,剃须刀弯着脖子,显示它是个大忙人;剪刀看着很好骗——它的指圈变成傻傻的眼睛;牙刷用刷毛大笑;牙膏头上悬着一节挤出来的膏体作为橡胶额发;还有牙线不受控制地乱飞。这些物品都严格按照现实来描绘,甚至不需要像《石头、剪刀、布》里的石头那样长出手脚。

他特别吸收了古典现代主义,将其重新改造,为自己所用。无需细看 ,就能在《地铁》中看到费尔南德·莱热 ❹ ,在《出租车》中看到胡安·米罗❺ ,在《分享想法》中看到埃尔·利西茨基❻ ,在《建筑》中看到弗拉基米尔·塔特林❼ ,在《吵闹的楼上》中看到各位德国表现主义者。

《地铁》与费尔南德·莱热

每一个系列都包含了一个确定的主题,以及一个或者多个受限的形式:等分的脸、水平的间隔、一个拉长并扭曲的网格—或者,就像《触碰》,是一部全由特写镜头组成的电影。麦奎尔是一位指挥家,拥有一支供他调遣的风格大军,它们以高度精炼的形态,呈现于此。

(以上文章选自《物品间的闲聊》序文)

注释

❶ 《号角日报》(Daily Bugle):漫威漫画中虚构的纽约小报,蜘蛛侠的真实身份彼得·帕克就是该报记者。

❷ 缅甸剃须膏(Burma-Shave):美国剃须膏品牌,其广告非常具有特色,常用 5 到 6 个间隔 30 米的公路广告牌组成一支广告。

❸ 诺曼·洛克威尔(Norman Rockwell):20 世纪早期的美国画家和插画家,他一生中的绘画作品大都经由《星期六晚邮报》刊出,作品体现了美国传统价值观的转变。

❹ 费尔南德·莱热(Fernand Léger):法国画家、雕塑家、电影导演。早年由印象派、野兽派转为立体派,作品风格充满机械般的形状和粗线条轮廓。

❺ 胡安·米罗(Joan Miró):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 20 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

❻ 埃尔·利西茨基(El Lissitzky):俄罗斯艺术家、设计师、摄影师、印刷家、辩论家和建筑师。他是俄罗斯先锋派的重要人物,为苏联设计了大量宣传品和展览品,其作品大大影响了包豪斯和建构主义运动。

原标题:《凭什么说他是“漫画界的杜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