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来韶关,别只知道丹霞山……

2023-11-24 16: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要说广东哪座城市最能称得上“佛”

韶关必定是当仁不让的

而来韶关旅游

更不能只知道丹霞山

这座城市,值得深挖

这里作为禅宗文化的发源地,古刹名寺林立,人文渊薮。早在1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岭南人的祖先——马坝人,就已经在韶关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正如明代的《广东通志》所言:“南粤文化,粤北最古老。”

如今,韶关这座广东最北最老的城市,也有了很当代的打开方式,而且不止一处。它们的出现,成为我们触摸千年韶城、照见禅宗空性之美的新方式。

01

“走,去风度书院看展去!”

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去韶关不是为了观丹霞地貌,也不是为了南华寺“朝圣”,而是奔着看展去的。

从广州出发,高铁一小时,便能身临书院。

韶关风度书院

韶关风度书院坐落于莞韶城天子岭长塘、佛塘湖畔,近有古松,远有烟岚,坐拥一片带状水域,背山面水,拥有180度视野的自然景观和极佳的地理位置。

建筑主体由东莞籍院士何镜堂等十多名建筑大师共同设计,书院以老砖砌筑,还原了岭南园林求实兼蓄的独特风格,又以巨构内型、简洁形体彰显现代气质。

楼高4层,分为地上2层及地下2层,占地面积4645.79平方米,建筑面积2724.83平方米。这雅韵,实在是看不够。

之所以起名“风度”,源于唐代名相张九龄。

张九龄是韶关人,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那心系天下安危、为国家尽责、对百姓尽心而笑看生死的风采,以及洒脱豁达、刚直不阿、敢言直谏却淡泊谦让的气度,被称之为“九龄风度”。

引此“风度”入空间,其心志可见一斑。作为广东省第二批重点打造的岭南书院,风度书院也是莞韶对口帮扶建设的公共文化项目。

韶关风度书院展厅

对禅宗文化感兴趣的旅客到韶关一般都直奔名气最大的南华寺,而风度书院的首展“我自南来——郭莽园艺术作品展”即受到了禅宗精神的洗礼。展览展出郭莽园先生大写意、文人画作品八十余件。

以“明心见性”为圭臬的禅宗,对中国艺术影响极大。文人画即承传禅宗对自性的大彻大悟,从而能得大自在、大自由。受禅宗沾溉,中国绘画可谓大师辈出,如王维、苏轼、董其昌、徐渭、八大山人等。

郭莽园先生的创作,是当代文化和禅宗文化交互作用、共融发展的重大收获,画中那虚空、平淡、简远的意趣和意境,正是禅宗空性思想的美学体现。

我自南来——郭莽园艺术作品展

漫步展厅,观众随之进入郭莽园先生营造的艺术世界。那里有鹤舞花丛《一路春风》,有碧波画船《广陵心事》,有疏石寒鸦《乾坤人我》,有风神各具的《罗汉系列》,有笔墨开张的《意象敦煌》……虽逸笔草草,一写而就,却意象多变,为观众带来高品质文化享受。

书院不远处的水面上,便是莞韶城的另一座文化地标——“衣山钵影”。“衣山钵影”公共艺术项目,灵感来自《坛经》中六祖慧能衣钵的文字原典:“衣山”立于丘陵之上,形似慧能的袈裟;“钵影”则放置在水面中心,取意于他的钵头。

衣山与钵影,若隐若现,非实非虚,因此两者应合慧能禅意:“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公共艺术项目“衣山钵影”让禅宗文化以当代的方式外化,变成普罗大众都可以感受到的艺术和思想。

即便是此前并不了解禅宗思想的年轻人,也在潜移默化地践行着某种禅宗思想的当代变奏。抱着一杯热咖啡或给自己煮一壶热茶,静坐在书院,为心的悠游提供一个空间,回归平静,这便是禅。

韶关风度书院咖啡厅

02

“把艺术装进粮仓”

除了武江,古老翁城也表现得越来越“年轻”。翁城人在玩一种很潮的行为艺术——把艺术装进粮仓,他们将民俗与时尚、传统与当代,在乡野山间融于一炉。

翁城“1号粮仓”建于1952年,前身是国有粮仓。2021年,翁城镇将闲置的粮仓进行改造,在保持原有结构外观不变的情况下,对粮仓内部进行返修、加固。旧粮仓摇身一变,成为一幢自带历史韵味的艺术展馆。

它不仅承载着老一辈翁城人的共同记忆,也打造出属于翁城人自己的乡村文化空间。

翁城“1号粮仓”

艺术家与村民一同开始在地性创作,创作材料更是来自这片土地的所谓“废弃之物”。

在翁城自然、原始的乡野状态下,旧的历史物件被重新解构和组合,继续在现代生活中发声,村民精神上关于这件物品的理念开始有了新的转移或链接,激发出他们根植于心的朴素的艺术观,形成新的故事。

艺术家与村民一同开始在地性创作。

吴德灏、陈佳 《重中之重》 综合材料 2023

凌桐 《风度》 废旧金属 2023

贴近生活的艺术是鲜活的,越平实的东西越能感动人。

当艺术走进田野和大山,让“物质粮仓”转型为“精神粮仓”向外展示当地文化,再现旧粮仓时代印记。走进展厅,慢慢品味每一个历史节点和物品,当代艺术进乡村的种子就此撒下。

今年元宵节,“1号粮仓”举办杨一古诗词吟诵音乐会,开设客家古诗词吟诵公益培训,打造“吟诵小镇”品牌;“书卷气”系列展览、“多彩南粤 魅力非遗”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巡展、“翁城八景”主题展览、“天大地大”公共艺术展、“翁城笑脸主题摄像作品展”等一系列书画、摄影、装置艺术大展让小镇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前沿艺术熏陶,打响了“1号粮仓”品牌展馆的名号。

一条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正日渐凸显。韶关市文联、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和翁城镇政府三方的深入交流合作、创新打造“共创型”艺术下乡模式是关键一步。

在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的牵线搭桥下,一批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能人来到翁城。他们中有茅盾文学奖得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美术馆创始人,还有一批专业书画家、摄影家、当代艺术家、资深媒体人等。

在“引进来”的同时,翁城农民也组团“走出去”,在大湾区参观“化作通变:第七届广州三年展”和南海大地艺术节。

翁城农民艺术家在南海观展。

如今的翁城,镇村处处是舞台,群众人人做主角。

深挖培育本土非遗、书法、吟诵、摄影、采茶戏、舞蹈等各类民间艺术团体和文化能人,将群众参与创作的诗歌、书画、艺术海报、艺术装置等作品巧妙遍布全镇各个角落,形成浓厚的文艺氛围,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小镇”。

孩子们在开展诗歌讲习活动。

不得不说,翁城的当代艺术,来得有点猛。

03

藏在山里的宝藏美术馆

除了“1号粮仓”,翁城还藏着韶关市唯一的专业性美术馆,还是一家省一级美术馆。

翁源籍旅美油画大师涂志伟倾其所有,在故乡亲手设计兴建的涂志伟美术馆,实现了韶关地区专业性美术馆零的突破。

2020年10月,涂志伟美术馆被评为广东省一级美术馆(民营),是全省八家一级美术馆之一,也是目前我省除广州、深圳外唯一一家省一级美术馆(民营),是韶关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群众艺术欣赏和美育的公益平台。

涂志伟美术馆

美术馆坐落在山清水秀的滃江之滨,开创独特的外形设计,融合音乐元素,像一台钢琴镶嵌于山水之间,远离都市,与自然风光共谱艺术的乐章,是当代“天人合一”造物思想的视觉体现。

涂志伟美术馆展厅

美术馆内藏有涂志伟艺术作品2000多幅,长期展出作品700余幅,2013年10月落成至今已免费接待观众210万人次。

邵谒塑像

“壮国山河倚空碧,迥拔烟霞侵太白”,这是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的邵谒所写的《紫阁峰》中的诗句。邵谒是出生于韶关市翁源县的晚唐著名诗人,他有32首诗入选《全唐诗》。

而如今,这32首诗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赫然呈现在邵谒曾经读书的地方。

涂志伟邀请海内外32位书法名家书写翁源籍晚唐诗人邵谒存于《全唐诗》中的32首诗,并将这些书法作品刻于碑石上,历时5年制成碑林,与滃江水一起万古流芳。

邵谒诗碑林

如今的涂志伟美术馆一带,以晚唐文化遗址“书堂石”为核心景观,形成南岭极具特色的,集文化旅游、农耕体验、艺术展览、艺术培训、野外露营于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

涂志伟美术馆就像是翁城的一个艺术磁场,不定期的展览、艺术介入乡村……通过“界外”的努力,让本地村民和艺术有了交集,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游客走进韶关、走进翁城。

从千年韶城的人文传统中延伸与传承,这大概就是一个当代的态度。我们欣喜地看到,当代艺术所倡导的开放、兼容、多元的文化精神,正在这座城市激荡、升腾。其实,千年韶城土生土长的文化底蕴本身就十分吸引人,艺术就在韶关,它早就发生了。

News

原标题:《来韶关,别只知道丹霞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