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智能汽车观临港|座舱、智驾、车路协同如何进一步推进?
【编者按】
临港,位于上海东南角的滴水湖畔,也是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这里新描绘了一张蓝图——智能汽车生态城,已经走进这张蓝图的每一位生态参与者是先行者、共建者,他们扎根临港,也开启自己新的征程。
过去的2022年,临港新片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值达2634亿元,成为新片区首个产值突破2000亿的产业。在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的发展浪潮中,作为上海汽车产业“黄金三角”之一的临港势头尤为猛烈。
截至目前,围绕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和上汽集团临港生产基地,临港已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的态势。然而,在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之际,未来的汽车将演变为与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深度融合,产业协同、关键技术突破、政策法规创新等都将持续向纵深处推进。
临港打造智能汽车生态城,将在建设中试图给出“临港方案”,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在新一轮变革浪潮中引领全球。
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商汤绝影的展台俨然是一位“大明星”,吸引众多全球知名车企的高管驻足交流:大模型热潮之下首次展示接入大语言模型“商量”、多模态大模型“秒画”的展项,近30款合作量产车型集中展出,行泊一体量产解决方案加速落地……
“近年来商汤绝影的各项智能产品受到了国内外汽车厂商非常大的关注。”谈及近两年来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新趋势,上海临港绝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商汤绝影”)车路协同业务副总裁陈治华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如是表示。
作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软件公司,商汤科技在2016年正式切入汽车领域,酝酿5年、时机成熟之际,商汤对外正式发布旗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新品牌SenseAuto绝影。去年9月,商汤智能汽车产业总部入驻临港新片区,同时正式将2018年就在临港成立的专门进行智能汽车相关技术研发和测试的公司更名为上海临港绝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临港绝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车路协同业务副总裁陈治华。
“临港的影响力对我们帮助非常大,从去年智能汽车产业总部落地临港以来,我们在这里接待全国以及全球的考察已达上百次,大大提升了商汤绝影的品牌影响力。”陈治华说,发展中的商汤绝影会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但能帮助公司走出去的正是在临港多年探索中积累的成果和经验。
“公司始终立足临港、辐射全国、走向世界。”陈治华强调,临港之于商汤绝影,就是研发、工程、运营等全方位的“核心”。
智能汽车赛道抢占先机,大模型带来什么?
在智能汽车的赛道上,绝影这匹“速度极快、蹑影追风”的千里马已经抢占先机。
从业绩来看,总体而言,今年上半年绝影的量产业务实现了573%的同比增长,量产交付数量达到39万台车,规模量产也带动了单车毛利提高29%。新增定点数量达500多万台,累计定点车型160多款。绝影的累计定点车数量截至目前超过了3600万辆。
就目前竞争火热的智能座舱来看,商汤于2018年切入该赛道。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智能座舱也在不断迭代。陈治华提到,商汤绝影智能座舱实际上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早期是提供软件,满足驾乘人员的行为监测和管理,再到进一步提供娱乐,全方位地感知乘客和驾驶员的需求,成为暖心和懂我们的‘好管家’。”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智能座舱在智能汽车上的价值,已经从此前的附属性到越来越主角性。陈治华表示,基于商汤的语言大模型、智算中心的算力服务,结合起来给到量产车企,就可以实现将更多的软件硬件及平台打通,从而实现更好的“智能汽车管家”的价值。
商汤科技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了智能座舱量产的高速增长,其中前装产量是去年同期的4倍。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最新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乘用车智能座舱软件供应商前装市场份额榜单,绝影排名第一。
“今年座舱确实非常火,这个业务板块我们大量招人。”这是陈治华的第一点直接感受,而另一点则是海外汽车厂商对座舱热度也大幅提升,这些“热度”大概率也会转化为商汤绝影明年智能座舱订单的新增长点。
出海加速,商汤绝影首秀欧洲,携智能座舱大模型全系产品亮相2023慕尼黑车展。
除了智能座舱,商汤绝影更长线的业务还包括自动驾驶,实际上这也是公司最先切入的领域,堪称高起点进入汽车领域。
2016年,日本著名车企本田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基于视觉技术的自动驾驶合作伙伴,商汤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参与本田的项目。彼时与本田的合作,也让商汤成为了亚洲首个与全球前五大车企品牌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AI企业。
“截至目前,我们主要是面向量产车企提供基于L2++以上的智能驾驶软件。”陈治华提到,作为国内第一批率先激活L2++级别自动驾驶量产的服务商,绝影交付车型不断增加。
过去的2022年,商汤绝影在自动驾驶方面也实现了里程碑,即高速领航的量产。去年年末,广汽埃安AION LX PLUS搭载了绝影智驾成功实现跨城高速领航驾驶,从广州到深圳100公里城际高速公路测试全程零接管。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广州车展上,多款搭载商汤绝影量产产品的车型也再次全方位呈现了商汤绝影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的最新成果。其中与商汤绝影深度随行的广汽埃安旗下高端豪华品牌昊铂王牌车型GT亮相抢眼,其凭借领先的BEV目标感知算法、BEV车道线感知算法及创新NN-Fusion融合感知算法,绝影以三大感知黑科技为终端用户带来更好的高速领航辅助驾驶体验。
据悉,除了广汽相关车型,绝影也正在加速与更多车企的合作,持续打磨、优化智驾算法部署落地,推进“行泊一体”的全场景智驾功能落地。
广汽埃安旗下高端豪华品牌昊铂王牌车型GT搭载了绝影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全套方案。
大模型对商汤绝影旗下业务究竟能带来怎样的变革?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绝影智能汽车事业群总裁王晓刚指出,大模型给智能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变革,一个是端到端的自动驾驶,另外一个是智能座舱形成了以大模型为基础的座舱大脑。驾驶和座舱将逐渐深度融合并将实现在同一颗芯片内,舱内外传感器与数据实现零拷贝和极低延时传输,最终在产品层面给消费者带来极致体验,“通用人工智能将让智能驾驶变成安全可靠的老司机,让智能座舱变成暖心懂你的好管家。”
实际上,大模型在重构人车交互方面的潜力已经初步显示出来。在今年的上海车展期间,语言大模型“商汤商量SenseChat”以及AIGC文生图平台“商汤秒画SenseMirage”也已首次“上车”。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商汤的自动驾驶大模型UniAD算法还斩获了CVPR最佳论文,这也是CVPR史上第一篇以自动驾驶为主题的最佳论文。UniAD把自动驾驶的检测、跟踪、建图、预测及规划整合到一个框架下,实现了全域优化,把多目标追踪准确率提升了20%、车道线预测准确率提升了30%、目标轨迹预测的误差下降了38%、规划误差下降了28%。
在“大装置+大模型”的底层支持下,商汤绝影当下正不断增强“驾、舱、云三位一体”的架构体系,剑指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通用人工智能核心供应商。
面对商业化落地挑战,临港探索价值何在?
商汤科技本身诞生于香港中文大学汤晓鸥教授领导的计算机视觉实验室,其科研投入和能力,成为区别于国内市场上其他公司的明显特质,这也是陈治华上述提到的商汤绝影得以建立技术壁垒的重要原因。
然而,对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诸多技术驱动型企业而言,如何快速实现其商业化价值,是公司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直面的一个挑战。
一项技术从突破到可行可用,再到产品化,直至最后产品的落地以及规模化,这是一件“长周期”事项,“这样的长周期需要我们快速地把周期中的环节加快实现,这是我们要走的路,也是整个行业要面临的挑战。”
从商汤绝影的历程来看,陈治华说,“更快速地把核心技术和实际场景深度结合,这是我们走出的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其以商汤绝影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之外的另一项业务车路协同为例,“我们都是在示范区里面去打造产品,技术和行业需要高度的融合,不能‘闭门在家’做产品,然后推广到市场上反复被检验和打回来。”
提及商业化探索,陈治华多次强调了商汤绝影大本营所在地临港的支持。“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都推动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从早期支持自动驾驶测试到示范应用,到今天的无人化、商业化,都对智能汽车的快速和规模化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
2022年9月30日,商汤绝影在滴水湖AI创新港举办商汤智能汽车产业总部入驻临港新片区剪彩仪式,迈出了商汤绝影立足临港、扎根临港的第一步。
以临港为例,早在新片区刚刚揭牌之际,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即正式开园。今年6月,《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总体建设方案》(下称“《建设方案》”)发布,目标3年内开展车路协同开放道路建设、建立智能网联大模型算力服务中心、构建智慧城市孪生平台等,到2025年,力争把临港建成全国第一个“数据通全路、云网联全车、智能赋全城”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临港在今年6月还发放了基于立法基础的全国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同时,依据《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实施细则》,临港新片区临港公交、临港捷运两家企业获得了上海首批智能网联公交示范运营牌照。
陈治华认为,无论是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建设,还是智能汽车生态城建设,对行业内人才和企业均能起到很好的聚集作用,“这对未来企业之间进行生态的联合开发,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和机遇。”
其举例提到,上述《建设方案》指出将打造L3级和L4级自动驾驶车辆所需的开放测试和运营支持环境,推进智能网联公交、智能出租在扇形片区联网化达到100%;运营里程突破1600万公里。此外,在车路协同开放道路建设方面,将聚焦“滴水湖核心片区、国际创新协同区和前沿科技产业区”,建设200千米以上的智慧道路和400个以上的智能路口。
“临港将推出更多的场景,这对我们高级别自动驾驶以及车路协同产品和技术的持续发展都是一个非常强的助力。”
上海临港已成为商汤智能汽车研发测试和项目落地的“大本营”。
当然,站在行业的角度,陈治华认为政企双方还需共同发力去进一步抢占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先机。以基于商汤的自驾软件、与车企合作打造的L4级自动驾驶小巴为例,在前期临港探索的基础上,截至目前已在超过5个城市实现了商业化、车队级的商业化运营。
“商业化是自动驾驶车辆可持续运营的一个核心点,商汤绝影会继续投放更多车辆,但小巴到底如何去大规模商业化运营,这背后不仅有技术继续突破、成本进一步下降的因素,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是否愿意去探索创新模式也非常重要。”
此外,在车路协同发展上,陈治华期待未来在临港在有相关平台牵头下组建类似技术开发联盟,“政府在政策和真实落地场景方面进一步支持,同时推动高级别智能网联车、车路协同企业一起加入进来,尽快形成从单车智能到协同智能的一套完整的研发标准体系,大家在同一套框架体系下去打造技术架构,我想这对全国来讲都是迫切需要的。”
陈治华表示,就商汤绝影而言,目前也正在力推整个行业实现车路协同的平台、硬件和更多的量产智能汽车实现连接、互信,直至融合决策。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