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红遍全网、带火乡村!“稻田+咖啡”的风还能刮多久

2023-11-22 18: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一片金黄稻田、一间白色小屋,在田埂边冲一壶咖啡、尝几块甜点,静静享受惬意时光。去年以来,“稻田+咖啡”在昆明刮起一阵风,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周末生活,也带火了乡村旅游。

乡村咖啡店为何会成为流量密码?它和乡村振兴碰撞出什么火花?“稻田+咖啡”出圈的背后,是一场回归心灵的放逐,也是一趟留住乡愁的旅程,吸引青年人才回乡筑梦。

回归自然 美丽乡村引客来

从昆明市区开车出发,半小时即可到达位于五华区西翥街道大村社区的“麦和稻田”。白色的外墙,青灰色的屋顶,加上落地玻璃窗,充满文艺气息的咖啡店让人眼前一亮。沿着田埂上铺就的栈道,从咖啡店向田间深处延伸,两侧放置着帐篷、露营椅、蒲墩,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

与城市咖啡馆不同,“麦和稻田”周围四季美景更迭,不断有顾客涌入。在七八月旺季,“麦和稻田”稳居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本地热搜榜。成千上万的咖啡馆分布在昆明大街小巷,人们为何要远程驱车来乡村喝一杯咖啡?五华区西翥街道大村社区党委书记、“麦和稻田”创始人段聂道出了其中奥秘,即让游客获得三个“还不错”的感受:拍照水平还不错、长得还不错、品位还不错。他还有自己的一套“引流”方法,出片的景观加上适度的主动“推流”,一些消费者在打卡“麦和稻田”后成为“自来水”,在社交平台上晒照片、分享体验, “小稻田”一度成为“大网红”。

在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秘书长唐丽霞看来,将城市要素嵌入乡村,是打破城乡割裂现状,让乡村价值多元化、农业功能多样化,借助城市动能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2019年,中国农业大学与昆明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选择昆明近郊的6个村开展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示范,唐丽霞负责统筹协调6个实验村的工作。团队根据不同村的资源特色,将民宿、研学、非遗体验等业态嵌入其中,形成“七彩梦乡、万溪梨园、福安六坊、雁塔花巷、康旅石桥、彝青人家”等特色乡村振兴品牌。

寻找特色 契合乡村发展需要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

近年来,昆明市把青年人才党支部建设作为回引优秀人才、储备村组后备干部、培养村级组织“领头雁”、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建立141个青年人才党支部,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汇聚青年党员3186名。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回引人才带回担当、智慧、干劲、资金及人脉,完美契合当下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成为一股强大的内生动力。

初中就外出求学的段聂怎么也没想到,从农村出来的自己,又以另一种方式回到农村。

大学毕业后,段聂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凭着眼光独到、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多个行业做得风生水起,甚至把生意做到了国外。作为头雁计划回引人才,2019年,段聂抛下生意,带着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资源,怀着一份乡愁回到家乡。走马上任五华区西翥街道大村社区党委书记后,段聂一边走村入户,摸清村里的基本情况,一边四处奔走,争取项目和资金,寻找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 经过一段时间调研,段聂发现家乡守着那么好的资源却没有好好利用起来。西翥街道大村社区处于昆明“1小时经济圈”,交通便利、青山绿水、历史悠久,还有西游洞等丰富的文旅资源,但整体缺乏特色,传统农家乐获客能力有限,游客简单消费后便匆匆离开。

如何走一条差异化发展的路子?段聂日思夜想、绞尽脑汁。一次,他在村里转来转去,在一片黑压压的塑料大棚前停下了脚步。把破坏景观的大棚拆除,恢复生机盎然的稻田,喝咖啡、闻稻香、捉泥鳅,为城市居民打造乡村梦,这不就是特色吗!于是,打造昆明首家“稻田咖啡”店的计划在他的脑海里萌生。

创新思路 开启共创集体产业之路

计划容易,做起来却一波三折,阻力来自三方面:一是村民不相信眼前这位“85后”书记;二是村民不理解,为何要去种不赚钱的水稻;三是缺钱,全村集体账上负债15万元。

行动是最有力的证明。抱着回来一心一意发展家乡的决心,段聂咬牙跺脚把手上所有的产业都处理了,一切归零。他决定以“党委+合作社+企业+村民”的经营模式,探索出一条美丽乡村建设和经营创新之路。1个月时间里,段聂和其他班子成员挨家挨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逐渐取得村民的信任。为保障村民的基本收益,在村民原基础土地租金上每亩提高300元—500元,每亩租金可达2200元—2500元。村民作为股权量化的股民,每两年还可享受一次集体经济分红。

2022年4月初,段聂正式开启共创集体产业之路,创办属于4505人的“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收回近百亩田地,启动“麦和稻田”项目,改变稻田传统经济业态,以体验模式带动消费。西餐厅、露营地、艺术展、音乐节等业态纷纷加入,一经推出,深受市民、游客追捧。

段聂兴奋地介绍,去年半年时间营业额达270万元,今年预计突破400万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集体收益剩下的资金,还被用于基础设施改善、优秀学子奖励、贫困帮扶以及产业再发展”。眼见的收益让村民感到振奋,也让段聂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丰富业态 打造区域消费新场景

引流只是手段,注入怎样的“灵魂”才能留住游客的心?段聂说,流量长虹的关键是不断注入新业态、植入新活动、融入新消费场景,以此满足消费者对新鲜感的需求。

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麦和稻田”不断在做加法。游客除了在稻田拍照、喝咖啡,还能认领稻田成为主人,亲自体验播种和收割的农耕乐趣;利用园区内的农耕博物馆、粮食博物馆等资源,开展研学、亲子活动;举办稻田音乐会、艺术展、美术展,丰富文旅消费业态;提供白族扎染、皮革手作、植物拓染等体验,吸引游客留下来……稻田上正在演绎着更多的可能。“人多的时候,每天可以卖出近200杯咖啡。”咖啡店负责人张金雄告诉记者,按照平均一杯咖啡30元来计算,每天光卖咖啡就有近6000元的营收,加上客人在店里用餐、走的时候购买伴手礼等,日营收额最高可达万元。

“麦和稻田”的走红,让乡村游有了另一种模样。在“麦和稻田”旁边,一大片新的田地已经被流转。段聂说,这是他们计划打造的花园农场,届时将成为西翥乡村旅游的又一个“爆点”。在段聂的构想中,“麦和稻田”不是一个单纯的网红打卡点,更像是一个巨大的连接枢纽,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一个示范点,串联起乡村周边的田园、花海、民宿、农场等关键要素,打造区域消费新场景,引导周边农户或外来人才参与进来,最终形成集体经济集群。

人才汇聚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10月17日,段聂入围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在昆明乡村振兴的舞台上,还有无数像段聂一样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

“乡村振兴对人才提出很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具备政策领悟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接市场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等。”唐丽霞说。为了培养更多懂乡村、会经营、为乡村的青年人才,2021年,中国农业大学与腾讯公司共同启动“中国农业大学—腾讯为村乡村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即“乡村CEO”计划。两年来,累计在昆明培养近30名“乡村CEO”。段聂就是“乡村CEO”昆明班的班长。

万溪梨镇

作为昆明市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实施的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村之一,安宁市雁塔村成立文化旅游公司,以年薪4万元至12万元面向社会招募“乡村CEO”。赵全康便是其中的一名“乡村CEO”,负责运营村庄各项业态。在共富乡村建设试点的帮助下,村庄通过3个多月的数字化经营,实现村集体经济增长近8万元。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昆明市每一个行政村至少要培育一名“乡村CEO”,有条件的村还将组建“乡村CEO”团队。

除了领军人才,乡村振兴还需要各类人才的参与。去年5月,昆明市出台《昆明市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十七条措施》,就经营管理、技能、公务服务、乡村治理等各类人才的培育、引进、保障等方面作出部署。

万溪梨镇

当下,更多创意正在昆明乡村遍地开花,吸引一拨又一拨游客涌入乡村。一脉脉青山,一垄垄麦田,一阵阵咖香,昆明的美丽乡村梦正蓄势腾飞。

随评

特色、产业、人才

做好乡村振兴“三大文章”

“稻田+咖啡”是乡村振兴协奏曲中的一个亮眼音符,是乡村价值多元化、农业功能多样化的体现,在满足人们对田园生活向往的同时,通过城市动能带动农村发展。

随着公众审美的变化,聚焦在它身上的目光可能会逐渐消散,但背后揭示的是乡村振兴的普遍逻辑:特色、产业、人才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首先,挖掘本土特色。“麦和稻田”的成功,在于通过差异化举措拉开差距。在项目开展前,对周边区域和同类项目进行科学分析,从区域视角来审视和研判发展前景,统筹好与区域内同类项目的关系,最终选择在有限的空间内,将稻田和咖啡两个在传统视角中有巨大反差的事物融合在一起,意外碰撞出火花。经营者凭借先进的互联网思维,将运营前置,从而让其一炮打响。然而他们并没有止步于此,始终在不断创新和叠加,将具有本土特色的白族扎染、皮革手作、植物拓染等元素嫁接其中,在不断的碰撞中迸发新的生机。

其次,形成产业链条。乡村振兴,不仅是基础设施改善、村庄环境提升,更重要的是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激活新动能,带动群众实现可持续发展。“麦和稻田”的背后是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公司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先进运营思路,覆盖餐饮、教育、科技、文化传播等领域的产业链条。在以党建为引领的科学管理模式下,全村协作发力,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最后,抓住人才第一资源。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段聂似乎提供了一个范本。丰富的经商经历,让他具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资源和成熟的经营管理能力,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出人才优势。情怀和责任,是他源源不断的内驱力。为了吸引人、留住人,需要对人才给予物质、政治上的优待,通过筑巢引凤,将更多人才会集到乡村振兴舞台上,让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

原标题:《红遍全网、带火乡村!“稻田+咖啡”的风还能刮多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