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河寻谣记:听见童年,听见老北京

2018-10-24 08: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一代人的记忆包含了独具时代特征的质感,小河正在努力寻觅的,是几乎要随着北京老胡同一起消失的童谣。(06:32)

小河,音乐人,原名何国锋,1999年组建「美好药店」乐队,担任主唱;「音乐肖像」、「回响行动」发起人。

早上7点,Figure在北京二环里的一个公园见到了小河,他正在毫无目的地闲逛,很快便融入了晨练的人群中。

偌大的公园,四散着进行中的广场舞节奏,每绕过一处坡地都能听到一阵歌声,小河就随着这声音游走着。在晨练队伍中大行其道的八九十年代流行乐,对小河来说,依然太「新」。一代人的记忆包含了独具时代特征的质感,他正在努力寻觅的,是几乎要随着北京老胡同一起消失的童谣。

▍音乐与生命本然

百度词条对于小河音乐创作的记录停留在2009年。此前他用密集的作品与多样的合作形式,使自己保持在一条隐形的基准线上。2010年,小河陷入了瓶颈,他自觉在音乐上的野心已经吞噬了所有创作的快乐以及感知力。

「当你如果特别想要得到一个在音乐上的野心或者是一个高度的时候,恰恰那个东西就没了,所以那个大概是一个对自己的反省。」

小河主动打破陈旧,尝试与音乐之间建立全新的联系。

2016年,小河发起了「回响行动」,成为一名热衷于实验性的先锋音乐人。脱离「搞乐队-签唱片公司-开演唱会-成为明星」的死循环后,他更愿意回归音乐本身。

「音乐其实是一个你需要去身体力行的事,而且最好的其实就在身体力行当中相互感知到音乐的那个美妙和独特的地方。」

「回响行动」历时两年,小河与全国13个城市的听众在雪山、草地、海边和乡村这样开放自然的环境中,以即兴方式进行音乐互动,体会唱歌最原始的快乐。

2018年,小河与打磨场、FLÂNEUR孚澜联合发起一项具有独特理念的音乐活动:在北京老胡同寻找10位会唱童谣的老人,对老童谣进行挖掘和新编,与当下的时代环境产生全新的音乐碰撞,并最终以展览的形式呈现在北京南城的艺术空间内。这个活动名为《打磨场回响——胡同童谣2018》。

▍生命的礼物

「胡同」是小河1995年来北京以后改变的说法。年少时,他和家人住在故乡邯郸,和北京胡同一样的房子里。那时他按照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习惯称之为「平房」。这类房屋有着相同的结构,低矮敞亮,院落宽广,极方便走门串户。

「小时候我们经常串门,到别人家就拿一双筷子让你吃饭,不让你走。经常不在自己家里吃饭,老是觉得别人家的饭好吃。那种胡同的感觉特别好!」

胡同造就了人与人之间极易形成的亲密关系,对小河来说是得到了比现在的孩子更多撒欢的机会。「女孩子可能会玩‘跳皮筋’‘老鹰捉小鸡’,男孩会在草堆子上翻跟头,去水库游泳。但很少说一块唱个童谣,记忆里没有这些东西。如果小时候能听到童谣,性格可能会更童心一点。」

成年以后的小河,在北京住过很多胡同。「95年来北京,住过北京的很多胡同,新街口、甘家口、沙滩儿,……所以其实对北京的胡同是很有感觉的,也有很多朋友他们住在胡同里,比如说鼓楼呀什么的。然后我们经常有时候会相互串门,有时候就是在朋友家里聚会,坐在院子里,大家喝酒,唱歌聊天。」

胡同生活还成就了小河最初的音乐实践。「我们那会脑子一热,在房子里又盖了一个房子,做录音棚。当时完全没有经验,就觉得应该密封:里面的声音传不出去,外界的声音传不进来。没想到因为太封闭了,在里面录半个小时就缺氧了,就会头晕目眩。」因为缺乏经验,小河把理想中的音乐乌托邦盖成了「监狱」,「门口做的特别小,就像狗洞一样要钻进去录音……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

▍重新成为创作者

《打磨场回响——胡同童谣2018》发起之前,小河没有对结果做过判断,他的初衷之一是留住那些即将消失的美好事物。

「我们所说的童谣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就是目前还在世的,大概在65岁到90岁的老人,年轻时候经历过、还记得住的一些童谣,也就是20世纪初到解放前,以北京为中心的古老音乐。你会发现很多童谣的歌词能反映不同时代,不同人的精神面貌。」

摄影 | PonyBoy

作为创作者,让过去的美好重新拥有创造力,更能打动他。「我们并不仅仅想要表达胡同这些老的东西很好,让大家别忘了。当观众参与进来,一起唱童谣的时候,他们就变成了一个创作者。当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和声音去进入一首老歌的时候,那一刻是崭新的、最美的,而且他感受到的不是那个老东西。」

小河在创造一种音乐的全新方向,做更多关乎群体审美的音乐:「像以前我也只是关注于自己的作品,他发挥出来会引起什么反响或者是,会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直白一些。但是后来慢慢觉得我不能只是太关注于我自己的作品,这个音乐给我的不止这些。」

除了实践音乐的更多可能性,「寻找童谣」的行为,也是小河在新文化的诞生与消失的文化之间的一次实际的记录:「当我们用行动去跟这个时空做对接的时候,其实我们本身就变成了一个记录者,这个记录是多面性的,童谣只是一个线索。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东西在消失,新的东西在进来。人们在这个快速迭代的过程中,实际的身心状况、他们的思想,生活现状的改变……我觉得这些是‘胡同童谣‘超越音乐的部分,也是更深的意义所在。」

作为《打磨场回响——胡同童谣2018》项目的独立纪录片团队,Figure用镜头来呈现这项寻找古老声音的计划,在北京初秋的清晨里,与小河一起穿梭于公园和胡同,等待一次次惊喜的发现。

今天发布的是这个系列节目的第一回,在未来的几个月里,Figure将完整记录这个寻找和展出的过程,去探讨和呈现音乐在不同场域里的多种可能性。

看到这条视频的人们,期待你们也参与到这项兼具社会意义和趣味的音乐活动中,推荐身边的「胡同童谣」。

只需他/她是:会唱北京老童谣的老人,年龄在65岁以上,童谣题材我们优选有旋律的,且情感质朴、生活感强。投稿及联络方式:info@earsplayer.net

▍《寻谣记》

小河

金凤:《水牛儿》

远远的路边,站着一个向我们挥手,满脸笑容的阿姨。

金凤阿姨,是熊熊找到的。

寻找到金凤阿姨的熊熊作业在现场

摄影|PonyBoy

中午的时侯,熊熊才能从城里的公园返回到工作室,跟我们分享他早晨「寻谣」的情况。熊熊是个说话很直接的人,表情也常显严肃。一开始他先说不好的,让你觉得「没戏呀」「这回完了」,但如果你没因此失去耐心,也许会等到他说:「嗯,有一个还行。」听到这句,我们中午的工作餐都香了起来。

因为今年有大量作曲工作的原因,演耳工作室刚启动的新计划「打磨场回响 · 胡同童谣2018」先行寻找「会唱童谣的老人」的任务,由熊熊与志愿者子晗作为先锋,我作候补,事并非说起来那么简单。熊熊和我都住北京通州,要在7点赶到二环周边的公园,意味着要5点起来,对并没有早起习惯的熊熊来说,可想而知。午饭后我跟熊熊说,你快回去睡会儿,他说中午睡了晚上又睡不着了。

金凤阿姨,是熊熊在天坛公园寻到的。8月28号这天,我们和熊熊一起,来到位于天坛附近某胡同金凤阿姨的家,进行了录访。何止「还行」,简直很棒,金凤阿姨还送了熊熊一本关于童谣的书。

金凤阿姨的歌:

「水牛儿就是蜗牛,奶奶教我们唱的《水牛儿》,纯属北京的儿化音。‘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你爹你妈,给你买来烧肝烧羊肉,你不吃也不喝,猫儿叼走。’

这是那个时候哄小孩的歌,也是反映北京的一种生活情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奶奶拉着不让去,接着也不去请着也不去。

还有我姑姑的同学的印象挺深,后妈对她不好,老是吃不饱饭,姑姑就求我奶奶要吃的,给同学送去。

每到那时就唱起‘小白菜,地里黄呀,三两岁上,没喝汤啊,端起碗来,泪汪汪啊,想亲娘啊,想亲娘啊。’有一种很凄凉的氛围,她的心情和生活很能感染人。」

何大爷:《卢沟桥》

我是8月27号早晨去的玉渊潭公园。7点左右与负责「胡同童谣」纪录片工作的Figure摄制组汇合时,已经有很多老人晨练完陆续从公园出来。熊熊的经验是「有组织的合唱队一般9点左右开始」,我们问得本公园合唱团的活动确切地点后的这段空档,就进行野寻。在湖边坐着一个很潮的老人,我小小摄影家的心又被激活,鬼鬼祟凑近拍了张照。

哪想到,这就是后来叫住我的田阿姨的爱人。田阿姨叫住我说:「我跟你说的那位会唱歌的何大哥,他来了,快快~」我们紧跟着田阿姨返回到刚刚与一位吹口琴老人攀聊的地方。

何大爷穿一双白球鞋,一条白裤子,一件白体恤,一头白发,真正是从头到脚一身白。到大爷家录访时,他告诉我们,一辈子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太多了,心里很想摆脱这种束缚,所以写书法时给自己起了笔名,叫「浪漫」。

摄影|PonyBoy

何大爷和老伴从小一起长大,后来照顾卧床的老伴12年,他从没一点抱怨。只是有那么一回,他象往常一样,准备把老伴放到轮椅上,带她去公园遛弯,顺便自己也吼两嗓子。可这天,怎么着都无法将老伴放进轮椅里,很多次感觉就差半个屁股这么点了,还是让轮椅跑了。何大爷抱着老伴跟轮椅在屋里,转起了圈儿。最后,大爷用腿夹住轮椅,用最后的力气终于把老伴放进了轮椅,这时,他浑身的肌肉就开始颤抖,一屁股坐到地上,呜呜地哭了起来。

12年,看上去就是一个词,听上去就是一句话。可是在那每一天时光里的人啊,谁的关切可以真正抵达呢?

摄影|PonyBoy

昨天,我们随何大爷来到他小时候经常在那儿玩的卢沟桥,在芦苇荡的岸边,唱起他还记得的那首「卢沟桥」。有一点点秋意的风,吹过手指、脖颈、脸颊,那一刻,我感觉时光并不残忍,因为它还留给了每一个过往,於新生。

何大爷的歌:

「大概是五几年上小学的时候会唱了《卢沟桥》,年岁太长也记不得是谁教的,‘卢沟桥、卢沟桥,卢沟桥上走骆驼,桥上驼铃叮咚响,桥上狮子数不清,桥下芦花一片白。’

这里的石狮子数也数不清,桥下都是白色的芦苇。骆驼也是真的有,专门从门头沟拉煤往城里头送。后来,我上班也是骑着车过卢沟桥,再然后又建了一座新桥,也叫卢沟桥,这座桥也不让车走了。」

现场乐队:手风琴/熊熊作业;大贝司/李带果;手鼓/李旦;阮/小河,合唱/芦钰淇 曹倬优 高林强 仲欣蕾 张小章 卢云 李浩川 李艳芳 王东 李华雪 沈三 韩泰阳 方程 姚七妹 张宗希 杜鑫茂 孙凤霞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