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达摩院医疗AI攻克胰腺癌早筛难题,成果登上顶级期刊

2023-11-21 17: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乐一 梅斯医学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平均五年生存率不到10%,是中国乃至全球生存率最低的恶性肿瘤,被称为“癌中之王”。

世界卫生组织曾表示,有三分之一的癌症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实现治愈。可目前临床指南却并不推荐筛查胰腺癌,这是由于其发病率相对偏低,已有的筛查方式会产生大量假阳性,进而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

CT是胰腺癌检测中使用最广泛、最敏感的检查方式,但体检及医院常用的平扫CT图像对比度低,很难识别早期胰腺病变,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也容易出现漏诊现象。因此,开发更为精确的CT检测模型对于胰腺癌的早期筛查至关重要。

为解决这一历史性难题,阿里达摩院联合全球十多家顶尖医疗机构展开探索,并将这一研究成果于11月20日发表在国际医学顶级期刊《Nature medicine》上,首次证实了通过“平扫CT+AI”技术,是大规模检测早期胰腺癌的有效手段。具体而言,是将AI用于体检中心、医院等无症状人群的胰腺癌筛查,仅需辅以最简单的平扫CT,就可以在2万多临床病例中,实现90%的胰腺癌病变敏感性和99.9%的病变特异性,实现“精准算病”!

(图片来源:Nature medicine)

鲜为人知的是,这项堪称“里程碑式”研究的灵感起源于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所的曹凯医生的真实经历。

大学期间,曹医生的实习导师A教授不幸确诊胰腺癌,发现时已是晚期,最终因医治无效逝世。痛惜之余,曹医生在翻看A教授的病历数据时发现,其在确诊胰腺癌的十个月前曾在医院体检时拍过一次胸部平扫CT,仔细察看,胰腺部分有一丝病变痕迹。这让曹医生萌生一种大胆的想法:假若所有胰腺癌患者都能在确诊前的十个月,通过体检提前发现癌症病灶,并进行根治性的手术切除,将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达摩院医疗AI团队长期注重以技术解决临床的真实需求,在了解到曹医生的设想后,双方一拍即合,随即联同全球10多家顶尖机构发起研究课题,研究以“平扫CT+AI”的方法进行大规模的胰腺癌早期筛查。

众所周知,胰腺癌变位置隐匿,在平扫CT图像中往往无明显表征,针对这一难题,达摩院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深度学习框架——胰腺癌早期检测模型PANDA。其原理简言之就是利用AI放大并识别平扫CT图像中那些肉眼难察的细微病理特征。这包括三个阶段:先是通过构建分割网络(U-Net)来定位胰腺,之后采用多任务网络(CNN)来检测异常情况,最后采用双通道Transformer来分类并识别胰腺病变的类型。

另一方面,针对胰腺肿瘤位置隐匿、在平扫CT图像中无明显表征的问题,达摩院团队创造性地提出 “知识迁移”训练方式,就是利用图像配准技术将增强CT上的先验知识迁移至平扫CT的数据集上,将不同胰腺肿瘤的局部特征与全局特征编码进框架,并用病理金标准确认的肿瘤类型用于监督AI的训练。这一举解决过往AI识别癌症时普遍存在的勾画难、标注难、训练难等问题。

研究人员构建的PANDA模型。(图片来源:Nature medicine)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ANDA在实际医学检测中是否真的能如科学家预测的那样“精准算病”呢?

为回答这个疑问,研究人员首先做了一个内部测试评估,他们选取了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所(SIPD) 的291例患者(其中108例为PDAC患者,67例为非PDAC患者,116例为正常结果)进行了病变检测。令人吃惊的是,PANDA对胰腺癌的灵敏度为94.9%,特异性更是达到了100%。对于常见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亚型,PANDA的灵敏度为97.2%,特异性为97.3%;甚至对于体积较小的PDAC (直径<2 cm)检测灵敏度也能高达85.7%。

这一结果振奋人心,研究人员随即将PANDA运用到外部多中心试验队列。他们又选取了来自中国、中国台湾和捷克共和国的5337例患者(其中2737例为PDAC,932例为非PDAC, 1668例为正常结果) 的非对比腹部CT扫描结果,进行了PANDA检测。惊喜的是,PANDA检测病变的灵敏度为93.3%,特异性为98.8%。对于PDAC亚型患者,总体检出率为96.5%,检测敏感性为90.1%,特异性为95.7%。对于体积较小的PDAC病变(直径<2 cm),检测灵敏度高达92.2%。

内部、外部实验中病灶检测结果。(图片来源:Nature medicine)

由此可见,PANDA模型的结果是十分可信的。随后,研究人员验证了在胸部CT上使用PANDA检测胰腺病变的可行性。他们收集了492例患者的非对比胸部CT扫描(其中63例为PDAC, 51例为非PDAC, 378例为正常结果)。值得高兴的是,在不调整任何胸部CT扫描的情况下,PANDA在病变检测方面的灵敏度为86.0%,特异性为98.9%,PDAC亚型的灵敏度为92.1%。甚至,有75%的患者虽然在CT扫描中未捕获胰腺病变,但其PDAC病灶却仍能被PANDA检测到,并将这些患者正确分类为“有病变患者”。

患者的非对比胸部CT扫描结果。(图片来源:Nature medicine)

上述成功的结果令团队欢欣雀跃,终于,人类在面对“癌王”的时候有望争取主动权了!随后,达摩院对PANDA模型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临床评价。

第一次临床试验主要评估了PANDA的临床检测表现、护理诊断标准的变化、病人受益情况及安全和效率。研究人员共招募了16420名志愿者,其中包含44个PDAC患者和135个非PDAC患者。对于病变检测,PANDA的总灵敏度为84.6%,特异性为99.5%,对于PDAC鉴定,PANDA的总灵敏度为95.5%,特异性为99.9%。阳性预测值(PPV)为68.9%。此外,在体检、急诊、门诊和住院四种情况下,PANDA对住院患者病变的敏感度最高,为88.6%,PANDA对体检患者的特异性最高,为99.8%。护理诊断标准的结果显示,PANDA可以检测到26例初始护理标准未检测到的胰腺病变,其中包括1例PDAC, 1例PNET, 3例IPMNs, 1例转移性癌,6例胰腺炎,1例胰腺周围肿瘤和13例SCN/囊肿(10-33 mm)。PANDA早期检测有利于患者的管理和治疗,并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效率。

PANDA检测到初始护理标准未检测到的胰腺病变。(图片来源:Nature medicine)

尽管第一次临床分析的结果已经足够“优秀”,但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研究人员还是对PANDA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生成的模型命名为PANDA Plus。随后,他们招募了4110名志愿者,其中包含32个PDAC患者和134个非PDAC患者。功夫不负有心人, PANDA Plus在保留了与PANDA相同灵敏度的基础上,显著减少了80%以上的假阳性,病变检测和PDAC鉴定的特异性均达到99.9%;并能检测到最初标准治疗未发现的5例胰腺病变,包括1例PDAC、1例PNET和3例囊肿(10-32 mm),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检测灵敏度也高达90.0%。

PANDA Plus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图片来源:Nature medicine)

正如Nature Medicine资深编辑所评价的那样,这项工作是“非常引人注目的研究,为使用深度学习进行胰腺癌CT筛查提供了非常坚实的论据”。截至目前,PANDA模型已在医院、体检等场景被调用超过50万次,每1000次只出现一次假阳性。真正做到了在提升检出率的同时,又不会给病人带来额外的辐射与经济负担,减少了悲剧的发生。

据了解,研究的主要践行者——达摩院医疗AI团队,正在联合全球多家顶尖医疗机构,继续利用AI技术探索低廉、高效的多癌筛查新方法,希望能让人们通过一次平扫CT就查出多种早期癌症。这项工作已经在胰腺癌、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等高发癌症上取得阶段性进展,研究成果先后登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医学期刊及CVPR/MICCAI/IPMI等AI顶会。

愿癌症早筛能尽快普及到每一个人,这样,在不远的将来,病患不会因癌晚期而抱憾终身,生命的质量也能得到最大程度保障。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3-02640-w

撰文 | 乐一

编辑 | Swagpp

● ● ● 版权说明:梅斯医学(MedSci)是国内领先的医学科研与学术服务平台,致力于医疗质量的改进,为临床实践提供智慧、精准的决策支持,让医生与患者受益。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原标题:《达摩院医疗AI攻克胰腺癌早筛难题,成果登上顶级期刊《Nature Medicine》》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