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读|当莫言就站在我面前

与归
2023-11-23 21:1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作者供图

“短短三天,你就‘签’下了半壁文坛,比任何一家出版社都牛。”我如是调侃一位好友。借着茅盾文学周在乌镇举办的近水楼台,她抱着书玩命地在乌镇“偶遇”作家,搞到了一批签名书和合影,莫言、苏童、刘震云、麦家、刘亮程、刘慈欣、唐家三少……从严肃文学到科幻、网络文学,几乎半个文坛被收入囊中。

她的追星是热烈的、直接的,也是实惠的,兴奋得像个孩子。看我一脸淡定,她忍不住问:“你就不激动吗?”的确,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当看到中国码字界的天花板就站在自己面前,彼此共同呼吸几立方米的空气时,没有理由不激动。

尤其是,这些人里也有我非常喜欢的作家,读他们的作品爱不释手。当看到他们出现在我面前,内心确实也有一些激荡,但不知为什么,我克制住了上前和他们搭讪的冲动。好友“逮”到莫言时,我正在吃早餐,她激动地跟我发消息,我犹豫了三秒,在早餐和莫言之间,选择了早餐。

面对偶像时退却和局促,在这一点,我倒像是个孩子。一位朋友的孩子,正在读小学,看过不少刘慈欣的小说,这次在现场也见到了自己的偶像,他却愣住了,不敢上前。最后还是在妈妈手口并用的“劝说”下,羞答答地和偶像合了一张影。

遇到自己的偶像,相比主动去交流,我更喜欢也更习惯于默默去看、去听。隔着较远的距离,凝视莫言那张爬满皱纹但又十分丰满的脸,那一瞬间,我自然联想到了他小说里的很多人物,有活了几世轮回的西门闹,有一脸无辜一生无用的上官金童,当然也有小说里那个靠写作闻名、混迹于各种社交场合的“莫言”。

倒不是觉得偶像“只可远观而不可搭讪”,而是想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留下更多的观察时间,然后去思考“他为什么是他”。

我看到了坐在摆渡车副驾弓着腰的刘震云,像一个拼车回家的“刘跃进”;和刘慈欣擦肩而过,一时没有认出来,感觉就像是个斯文的中年教师……以前只是在书中、镜头下的视频里感受过他们,如今看到他们“泯然众人”的一面,感触颇多。和名人保持一定距离,或许才能更好地接近他。

我跟好友说,这些著名作家也都是普通人,跟我们在景区里擦肩而过的那些陌生人没有本质区别。历史上,也有不少伟大的写作者,终其一生都是一个普通人。如果不是元稹的偶然发现,千年一遇的诗圣杜甫,也许就会埋没在历史的烟尘中,尤其是在那个纸稿很容易遗失的年代。

还有伟大的卡夫卡,生前只不过是个平平无奇的银行职员。作为业余爱好的写作,在他活着的时候,并未给他带来多少名气和财富,其作品也大都未赶在生前发表,三部长篇甚至都还没写完。在其英年早逝后,随着小说陆续出版,才渐渐名声大噪。

还有很多艺术家,生前穷困潦倒,门可罗雀,他们自己也可能想不到,若干年后,他们的一幅画、几行字,动辄被拍出天价。他们曾经和最底层的下里巴人混迹在一起,转眼间又成为上流高雅世界里奉若神明的人物,那些金碧辉煌的大堂里也因为挂上了他们的作品而显出高雅来,这很有意思。 

这又促使我遐想:此时此刻,我们身边是否也有着这样“未来不可限量”的普通人呢?也许将来有一天,他(她)也名声大噪,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而他(她)曾与我们擦肩,我们看都没有看他(她)一眼?这好有意思。

 

    责任编辑:甘琼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