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问答|进了大学反而抑郁了?专家:先定个小目标

澎湃新闻记者 许珈
2018-10-17 17:09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近期,“大学生被强行送进精神病院134天”的新闻成了热点,引发人们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思考。都说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小社会”,除了学习,你可能还面临更多人际关系的考验。

心理学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倪伟指出,如今的孩子,从幼稚园开始,直到高中毕业,几乎都在为一个目标努力,那就是考上大学。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会安排好一切,自己除了“好好学习”这个套餐之外,几乎没有其他选择。可进了大学之后,父母提供的“学习套餐”没了,转而变成自主选择的自助餐,大学生们突然就没了方向。

如何让自己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倪伟建议学生,应该在刚进大学的时候就设立一个小目标。不是“先赚他一个亿”那种,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一个可触及的目标。这个目标不能太空,既要有时间限制,也要有可量化的标准。

比如说,你觉得英语很重要,需要好好学。那你设定的标准可以是,在大一结束的时候,考出中级口译。而不是笼统的“好好学英语”。也可以找张大一点的白纸,把计划写下来,画下来。很多时候,想是一回事,写下来又是另一回事。

早一点掌握自己的人生,也能更快尽量避免被焦虑、抑郁包围。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四分之一的中国大学生承认有过抑郁症状。学业、人际、恋爱、家庭以及就业压力或成为大学生抑郁症的诱发因素。

“压力山大”的生活,是否能被“佛系”感化,让心态更平和?

上海市全科医生质控中心专家刘登直言,作为领导,可能并不喜欢“佛系”的员工。因为“佛系”总给人一种得过且过的感觉。一份工作,做或者不做都一样,做得好和不好也没什么大差别。“佛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能不高,对求职未必是一件好事。

但是,“佛系”作为一种自嘲、吐槽的处世态度,也未必不是一种良好的心理防卫机制。华东师范大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副教授王继堃表示,用一种幽默、自嘲的方式来化解压力,的确可以化解不少焦虑,离抑郁远一点。

实际上,“抑郁”作为一种情绪状态,像喜怒哀乐一样,每个人都会出现,往往通过自我调节就会自行消退,不影响正常生活。

但如果长时间郁闷,甚至感到已经“活不下去”了,那就别再“佛系”。正确对待抑郁是抑郁症治疗的关键,如果持续一段时间感到压力、心情不好,哪怕是有原因的,都应该积极地去寻求帮助,尤其是专业帮助。

“抑郁症是一个常见的心理障碍,在临床主要表现有三个核心症状,第一个就是思维迟缓;第二个是兴趣缺乏,什么事都没有乐趣;第三就是运动障碍。同时还伴随其他的一些症状,包括自卑、胃肠不好、失眠,或者睡眠过多,甚至于出现消极情绪和自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江开达教授指出,大学生这个群体,由于学习负担重,由于节奏快、压力大,抑郁症的患病率是总体上升的。如果出现上述这些症状,建议可以先用抑郁症自测量表,必要时候一定要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治疗。

    责任编辑:陈玉坤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