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5位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对话百余浙江青年作家,分享写作体悟

澎湃新闻记者 杨佳吟
2023-11-20 17:52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11月19日在浙江桐乡乌镇落幕。20日上午,茅奖获奖作家杨志军、乔叶、刘亮程、孙甘露和东西在浙江文学馆与百余名浙江青年作家见面并对话,分享写作体悟。这也是“茅盾文学周”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

浙江文学馆供图

五位获奖作家围绕“明体达用 体用贯通”主题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经验与感悟。《宝水》作者乔叶认为,文学是精神的故乡,故乡是生长的文学,故乡是最恒定、深沉,最能反复挖掘的文学资源。“为《宝水》准备写作素材时,我曾经来浙江看过萧山、遂昌的农村,但看后觉得我实在写不了,因为这里太富裕、太先进,和我的个人生命体验还是很有距离的。”乔叶称,自己故乡的乡村虽不及浙江发达,但她却对其人情世故非常清晰,对其“变”与“常”有把握,所以才能写作。乔叶推崇“写作要到生活现场去”,同时也需要结合学术性的阅读。

“十年前我离开城市到一个小村庄耕读养老,但和乔叶不同,住在那儿的时候我离现实世界反而是远的。”《本巴》作者刘亮程说,历史、生活只有变成写作者的心灵往事时,文学才会发生。“那些永远都不会让我们再度想起的生活注定是以往的,而有些东西即便隔了很多年,依然会从记忆深处再度活过来。写作者正是带着这样一个使命:在遗忘中打捞人类最为珍贵、无法被遗忘的记忆。”刘亮程说,《本巴》其实没有时间,而是借助《江格尔》史诗打捞的一段个人童年被人追赶的噩梦,每个人的童年都在一场又一场的噩梦中惊醒,噩梦依然会追赶到青年、老年。刘亮程勉励青年作家,用心去感受、倾听,就能听到这个世界的所有声音。

《雪山大地》作者杨志军说,每个人在面对文学和生活的时候都在寻找自己的对称性,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基准点。“以我为基准点,一边是故乡青藏高原,另一边是生活的城市青岛。如果我是一个微观的作家,我的基准点一边是我,一边是读者,中间则是微观的生活故乡。在这个三角形局面里,作者、读者共同审视我们所生活的微观故乡。对写作者来说,我们都在营造这么一个三角,最后这个三角不是永远伴随着你,而是要打开成为地平线,也许是生活、爱情或文学的地平线,不管如何,完美的三角打开以后都应该是一个辉煌的地平线。”杨志军对青年作家说。

《千里江山图》作者孙甘露认为,前人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但每一个年轻作者在写作时,最根本的还应是遵从自己的内心,从个人的经历、特质中挖掘独属于自己的特殊部分,做所处时代的代言人。孙甘露将写作类比为唱歌,认为写作一方面是要找到自己特殊的声音,另一方面则是要找到正确处理声音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不断趋近准确的表达、对感情的处理和对世界的理解。

《回响》作者东西认为,写作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包括生活对人的历练和命运对心灵的撞击。“有的小说是到了一定年龄才能写的,比如十年前我没法写《回响》中的家庭、推理问题,因为那时我肤浅,甚至对夫妻关系的理解都不准确。”东西提到,鲁迅、沈从文、莫言等作家与故乡的关系都是相生相杀,温暖的故乡不一定能写就伟大的作品。鲁迅童年时期家道中落,看尽冷眼,因而他文笔如此犀利。“今天的年轻作家不会像我们这代作家一样面临生活上特别困难的状态,因为我们脱贫了,《宝水》、《雪山大地》都脱贫了,所以这种生活的撞击可能没有了。但是我们仍然迷茫,有很多前代人没有面对过的更复杂的困难,而复杂的生活需要复杂的写作技术去照亮它。”东西说。

现场,浙江省作协主席艾伟聘请五位茅奖作家作为青年作家的导师,浙江文学馆馆长程士庆向五位茅奖作家发出驻馆作家邀约。

    责任编辑:谢春雷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