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看梅兰芳与上海的渊源:近两百文物勾勒“梅绽东方”
在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人生轨迹中,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开启了他与上海近半个世纪的情缘,并深刻影响了梅兰芳与京剧艺术的发展。今年恰逢梅兰芳首次莅沪演出110周年,“梅绽东方——梅兰芳在上海”特展11月20日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汇聚了京沪两地与上海及梅兰芳有关的展品共计191件(组),以梅兰芳来上海为重要起点,将他一生重要历史节点作为脉络,展现梅兰芳与上海这座城市互为影响的多重关系,呈现梅兰芳传奇一生。
展览现场
展览汇聚了京沪两地与上海及梅兰芳有关的展品共计191件(组),82件(组)为首次面世,其中有观众耳熟能详的《同光十三绝》,更有长达约8米的《千金一笑》扇面长卷将首次在博物馆内向观众同时展出引首、扇面和重要题跋部分。展品涵盖戏单,演出服饰、道具,名家书画、信札,唱片,剧场实物及反映上海城市海派风貌的珍贵文物文献。此外,在影像资料方面还首次放映梅兰芳访苏时的珍贵影像资料。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首次赴沪演出,梅兰芳戏剧生涯的“一个重要关键”
上海这座都市之于梅兰芳而言既是扬名成角的福地,又是打开艺术视野的窗口。上海见闻及海派文化浸润,对梅兰芳在京剧艺术上的系列革新产生了直接且重要的影响。上海见证了其艺术风格的逐步建立,更见证了其艺术革新的历程。
“我祖父跟上海渊源很深,他最年轻时候的亮相都是在上海,上海可以说是我们梅家的第二家园。”梅兰芳之孙梅卫东在展览开幕式上动容地说。
1913年梅兰芳首次莅沪演出留影
1913年,19岁的梅兰芳第一次抵达上海,并在上海一炮打响,风靡海上。他从上海启航,融会诸方艺术,迅速脱颖而出获得全国性的声望,成为民众票选的“剧界大王”。1932年,梅兰芳移家上海居住,直至1951年,梅兰芳从上海迁回北京,他与上海的情缘延续了将近半个世纪。
《彩配楼》第一次到上海
而1913年,梅兰芳第一次到上海表演,是他一生在戏剧方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1913年10月底,梅兰芳接受上海许少卿邀请首次赴上海演出(是梅兰芳第一次离开北京),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等戏,11月16日第一次贴演扎靠戏《穆柯寨》也是他第一次唱大轴戏。他曾在个人回忆录里回忆说:“……这短短五十几天在上海的逗留,对我后来的舞台生活,是起了极大的作用的。”
《穆柯寨》(第一次到上海)
在梅兰芳的个人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中,他对第一次到上海做了详尽回忆。他提到自己演出《彩楼配》时难抑的紧张情绪,“……看看快该轮到我的《彩楼配》出场了。我起先确实有点紧张,竭力在控制自己。后来我这样想,这是我唱得很熟的一出戏,没有个错儿,我怕什么呢?经我这样的自我安慰,果然有了效果,顿时镇静下来。”
梅兰芳先生又提到自己第一次出场时感受到的上海新式舞台的那种新奇和震撼,“一会儿场上打着小锣,检场的替我掀开了我在上海第一次出场的台帘。只觉得眼前一亮……原来当时戏馆老板,也跟现在一样,想尽方法,引起观众注意这新到的角色。在台前装了一排电灯,等我出场,就全部开亮了……”
展出的“新舞台模型”
“我初次踏上这陌生的戏馆的台毯,看到这种半圆形的新式舞台,跟那种照例有两根柱子挡住观众视线的旧式四方形的戏台一比,新的是光明舒敞,好的条件太多了,旧的又哪里能跟它相提并论呢?这使我在精神上得到了无限的愉快和兴奋。”
在上海的演出全部结束后,梅兰芳先生感受到“就跟学生大考完毕一样,有说不出来的轻松愉快”。“我马上就匀出工夫,到各戏馆去轮流观光。我觉得当时上海舞台上一切,都在进化,已经开始冲着新的方向迈步朝前走了”。梅兰芳在个人回忆录中说。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梅兰芳先生首次和其后的历次赴沪,对梅兰芳先生及其京剧艺术产生了直接且重要的影响。”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保管部主任丁佳荣介绍说,梅先生赴沪后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初次由沪返京半年后,就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梅兰芳先生还提到,“等到二次打上海回去,就更深切地了解了戏剧前途的趋势是跟着观众的需要和时代而变化的。我不愿意还是站在这个旧的圈子里边不动,再受它的拘束,我要走向新的道路上去寻求发展。”
最大规模文物呈现梅兰芳与上海的渊源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汇聚了京沪两地与上海及梅兰芳有关的展品共计191件(组),82件(组)为首次面世。如此大规模的梅兰芳纪念展,除了此前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过,此番也是为数不多的一次。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周群华介绍,“梅兰芳在上海”是上历博整个展览系列中四大子系列之一“时代先声”系列的一次精彩演绎,后续他们也将继续打捞和策划更多聚焦名人与上海这座城市之间互动关系的特展。
清 沈蓉圃 《同光十三绝》 梅兰芳纪念馆藏
民国《千金一笑》扇面长卷(局部) 梅兰芳纪念馆藏
展览通过文物、道具、场景还原、多媒体交互等多元形式为观众讲述梅兰芳传奇一生。而为了展现梅兰芳与上海这座城市互为影响的多重关系,展览更多着墨在梅兰芳与上海的渊源。
《生死恨》用富贵衣 梅兰芳纪念馆藏
展览展示了“梅兰芳第一次赴沪演出时与戏院签订的合同”“丹桂第一台《穆柯寨》戏单(1913)”“天蟾舞台《千金一笑》演出戏单”、“《千金一笑》扇面长卷”、“梅兰芳穿黑色皮袍”“梅兰芳演《霸王别姬》唱片”“1923年梅兰芳画赠赵凤昌工笔佛像图轴”等。
展览现场
“梅兰芳第一次赴沪演出时与戏院签订的合同”
“梅兰芳第一到上海演出的包银是很低的,是王凤卿凤二爷再三替他要求才加到一千八百元的。”丁佳荣指着展出的“梅兰芳第一次赴沪演出时与戏院签订的合同”介绍说。关于第一次演出包银的事,梅兰芳在其口述的个人回忆录中也有详细记述,“在民国二年的秋天,上海丹桂第一台的许少卿到北京来邀角。约好凤二爷(王凤卿)和我两个人。凤二爷的头牌,我的二牌。凤二爷的包银是每月三千二百元,我只有一千八百元。老实说,那时许少卿对我的艺术的估价,是并不太高的。后来凤二爷告诉我,我的包银他最先只肯出一千四百元,凤二爷认为这数目太少,再三替我要求加到一千八百元。他先还是踌躇不定,最后凤二爷跟他说:‘你如果舍不得出到这个代价,那就在我的包银里面,匀给他四百元。’他听了觉得情面难却,才答应了这个数目。”
展览现场
展厅内复建的“上海仿京式改良茶园戏台”
梅兰芳第一次到上海演出的丹桂第一台,据文献记述在四马路大新街口,后来这馆子拆了,其旧址已不可寻。展出的“新舞台模型”也令观众对梅兰芳口中的“上海新式舞台”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1908年,中国第一座近代剧场“新舞台”在上海十六铺创办。装有新式转台,可同时搭建两台布景;采用电灯进行照明。舞台布景由传统的写意景片向现代写实布景过渡。此外,观众还能在展厅内看到几乎等比例复建的“上海仿京式改良茶园戏台”。仿京式戏园是清中后期由京畿地区传入沪上的经营性戏园式剧场, 繁盛时数量多达五十余座,一时间沪上戏园林立,梨园之盛甲于天下。 其上还悬挂了仿梅兰芳“守旧”样式大幕,沉浸式的场景还原也令观众更直观地体会梅兰芳的京剧艺术。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梅兰芳喜爱画画,在北京曾拜师学艺。抗战期间,梅兰芳蓄须明志,坚决不登台演出,更是靠典当和卖画为生。他曾将书画艺术与舞台艺术做类比,说,“画家对山水人物、翎毛花卉的观察,在一张平面的白纸上展才能,演员则是在戏剧的规定情境里,在那有空间的舞台上立体地显本领……中国画里那种虚与实、简与繁、疏与密的关系,和戏曲舞台的构图是有密切联系的……”。此次展览展出的《1923年梅兰芳画赠赵凤昌工笔佛像图轴》《富贵平安图轴》,《吴昌硕梅石图》等,呈现了梅兰芳书画造诣及与海派书画家、戏剧界人士的书画交游。
此次展览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梅兰芳纪念馆、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上海大学以及上海戏剧学院共同举办。主办方介绍,明年恰逢梅兰芳诞辰130年,该展览将跨年展出,一直延续到2024年2月25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