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联合国糖尿病日|都是糖尿病惹的祸之——苏东坡之死

2023-11-20 16: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做健康的传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长

“好竹连山觉笋香”,春天就该吃春笋!“日啖荔枝三百颗”,夏天才知荔枝美!“朱柑绿橘半甜时”,秋风一吹橘子甜!“霜降红梨熟”,即便到冬天,还有冻梨吃!我们迷人的吃货老祖宗——东坡居士,就这样把一年四季的美食档都包圆了。不过吃那么多,总是要还的,有多少人知道,他其实患有一种现代人的常见慢性疾病——糖尿病!

苏轼爱烹饪,爱美食,爱酒爱肉爱水果,这可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啊!于是,他也成为了历史上被记录在案的患有糖尿病的“顶流”名人。甚至于他的死,也与糖尿病不无关系!据记载,公元1101年酷暑的一天,苏轼与好友解衣露坐,贪风纳凉,同时大量饮用冰水,导致剧烈腹泻。第二天,他全身软弱乏力,疲惫不堪,又去好友米芾家里赴宴,本来食欲不佳,又不忍拂了朋友好意,勉强吞下不少酒肉佳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苏轼回家之后,胸膈作胀,腹泻加剧,饮食不进,夜不能寐。继而全身高热不退,缠绵病榻20多天后,药石无医,与世长辞,享年66岁!

苏轼起初应该只是个“吃坏肚子”的急性胃肠炎。如果他可以严格禁食肥腻,饮食清淡,卧床安心静养,还不至于病情急转直下。可惜为了朋友的面子,他在原本就肠胃虚弱的前提下,荤腥不忌,导致脆弱的肠道雪上加霜,大量进食又进一步升高了他的血糖。这时候,他极有可能是并发了糖尿病最凶险的急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最常见的是感染),胰岛素明显不足,高血糖引起血浆高渗性脱水和进行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大多发生于65岁以上老年人,高发季节为炎热的夏季。正常人的血钠在135-145mmol/L,渗透压在280-320mosm/L之间,而高渗的病人的血钠会在150mmol/L以上,渗透压则会高达330mosm/L以上。

此症起病缓慢隐匿,主要有以下表现:

1.三多一少症状:早期口渴、多尿、乏力,食欲减退加重,逐步出现明显的烦渴、多尿,脱水。

2.高渗脱水症状:烦渴、唇舌干裂、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球下陷、尿少、尿闭。血容量不足:心跳加速、血压低甚至于休克、无尿。

3.神经精神症状:根据病情程度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幻觉,失语、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症状。

因为老年人本身对口渴不敏感,再加上夏季炎热,容易水分丢失,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极易发生渗透压升高,如果伴有血糖升高,高糖高渗昏迷就发生了。苏轼在急性胃肠炎的感染打击下,本身处于脱水状态,又没有足够的胰岛素,大量进食后血糖急剧升高。身体没有足够的胰岛素来转运葡萄糖,就只能靠尿液将它排出,液体的排泄进一步加重了脱水的状况。由于高渗和昏迷,以及时代的局限性——没有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没有“胃管”和静脉输液补充液体,一代英才,就此陨落!

在没有胰岛素和现代补液技术的时代,高糖高渗的死亡率极高。即便是在医学发达的现在,如果患者已经发生昏迷了再送过来,死亡风险也在5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经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的合并症。所以及时规范的治疗至关重要!高糖高渗的救治争分夺秒,只要发现家中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出现不愿进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随机血糖高于20mmol/L,就需要马上急诊,一旦验血明确诊断,立即开始抢救。治疗的原则包括了:

1.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

2.积极大量口服和静脉补液;

3.胰岛素治疗;

4.补钾;

5.去除诱因;

6.积极抗感染;

7.预防并发症等。

在治疗期间, 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一个简单的补液环节,如果不能配合,可能就会导致患者治疗时机稍纵即逝。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家属,在陪护老人中表现出不解和认识的误区:

比如老年人昏迷后无法喝水,或者清醒但是不愿意喝水,医生会给病人插胃管,通过打水的方法进行补水,但这种“插管子打水”的方式经常会被一些家属认为“太难受了,吃不消”而拒绝,殊不知这才是伤害最小获益最大的治疗。因为静脉补液量如果太大会加重老人心衰的风险,而胃管是柔软橡胶无创伤,人体自然通道进入胃内,打进去的水对心脏的负担大大低于静脉补液,还可以进行鼻饲营养,有助于肠道早期恢复。

另外,在治疗期间,医生首先用盐水和胰岛素来降糖,当血糖降低至16.7mmol/L时我们会改为糖水加胰岛素补液。这时候有些家属会不理解,已经那么高的血糖了,还给我们用糖?这是要雪上加霜吗?其实不然,血糖太高的时候,我们用胰岛素把糖降下来,但是速度不能太快,以每小时下降不超过5.6mmol/L为宜,否则容易发生脑水肿。待到血糖低下来,就需要补充葡萄糖这个人体最重要的能量,不然没的吃,细胞就会死!如何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和维持机体必需能量之间寻找平衡,这就是内分泌科医生手握葡萄糖和胰岛素,在悬崖上走钢丝的技术!

当然,“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疫病”任何严重的疾病,最重要的不是抢救,而是把它预防在萌芽和发展的阶段。要想预防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需要患者和家属重视以下几点:

1.家中备个血糖仪,平时血糖控制好,血糖千万别爆表;

2.饮食控制,不暴饮暴食,定时喝水,不因为怕多上厕所而少喝水;

3.天热别心疼电费,风扇空调开起来,避免出汗导致水分过度丢失;

4.家中老人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口舌干裂,眼窝深陷等情况,家属请及时送医!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的糖尿病老人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爱护,这些关爱不仅仅是体现在给他们吃好穿好,更要体现在关爱他们的健康,保护他们的肠胃,预防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最后用一首打油诗结束,也是给所有家中有糖尿病老人的读者们的建议:

劝君莫贪杯中酒,劝君莫啖许多肉;

劝君需限碗中食,劝君多饮凉白开。

糖友年老脾胃虚,高糖高渗易出现;

感染应激是诱因,乏力脱水是表现。

及时发现快送医,降糖补水最关键;

保护心脑兼补钾,积极治疗可脱险!

急病堪救直须救,莫待昏迷空悲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专科分会 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专科分会

作者:陈蕊华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审核:冯 波 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石勇铨 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王丽华 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专科分会糖尿病教育和管理学组组长

上海市医学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医学科普新局面。持续开展“健康方向盘”、“架起彩虹桥”和“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三大系列品牌活动。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已经成为沪上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医学科普比赛之一,培养了大批医学青年科普人才,为青年医学工作者打造了新时代“有情怀、有温度、有传承、有创新”的四有科普舞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原标题:《【掌健识】联合国糖尿病日|都是糖尿病惹的祸之——苏东坡之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