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本雅明的灵光是个啥?

2023-11-21 14: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以前读过本雅明的书,就是那本讲述“灵光”的,似懂非懂。拍了些年照片又去读这本书,感受不一样了,觉得懂了,也许还是没懂。

本雅明的灵光是指画面自身的技术呈现,还是观者的视觉感受,他并没有很明确的表述。我也询问了朋友,他们倾向于后者,我觉得有说服力。本雅明提出“灵光”这个概念是与绘画作比较的,他认为绘画的笔触带着作者的意识,每一笔的选择连着心思。对此,今天有位著名学者更是强调这一点,认为绘画的价值在此,摄影缺少了这块儿,价值减少了许多。当然,我并不赞同后一个观点。

摄影的出现,本雅明形容为“机械复制”,确实很形象,但未必准确。回头看,摄影进入现场,与观者形成的关系太陌生了,似近又远,几乎找不到联系。观看者与摄影的关系,同绘画比有了很大不同,这个区别可以说是本质上的。本雅明在书中花了很大篇幅去论证摄影与绘画的区别,这在100年前确实不容易,今天看就比较清楚了。

本雅明在谈到这种复制时,特别提出了“此时此地”的概念,认为这种复制丢失了绘画的灵光。但我认为摄影未必,假如摄影也有灵光。本雅明提到了老阿杰(Atget),他的作品“了无生气”,却恰如一种灵光在线。本雅明的眼睛还是很厉害的。绘画的复制品当然不如原作,因为那许多手感没有了,灵光自然消逝。重要的问题出现:摄影有灵光吗?

摄影用近乎“机械”的方式在现场记录下什么,这里面有作者的手感吗?隔着照相机,隔着一大片空间,你与拍摄对象有什么关系,借用绘画的说法,你的主观选择在哪儿里?至此,摄影的核心问题浮出水面。

人工智能的出现,我也惊慌了一阵子,亿兆亿兆的投喂量,人脑追不上了。是这样吗,不是的。大自然的组合没有尽头,而且在不断生灭之中,人站在土地上,顶着一颗小宇宙般的脑袋,这大小的交合,谁知道会生成出什么东西。这是任何数字计算无法完成的事情,这就是摄影最迷人的地方,它是带着灵光的。摄影完成的影像看似机械,其实是血肉之躯,这也决定了它的复制,无论机械或数字,那灵光是可以传递下去的,不会消逝。这一点与绘画不同。

朋友精通外语,认为“灵光”(aura)翻译的不好,本雅明的原意更接近气韵。摄影貌似与景物没有发生关系,其实在看不见的时空里它们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与绘画的可见相比,这种不可见接近神迹,时常是莫测,无法言说,却真实存在着。本雅明从老阿杰身上看见了这种东西,所以他对摄影充满着向往。

那么,摄影中的“灵光”到底是个啥呢?我想它在现场飘荡着,眼睛看不见,照相机是拍不出来的,所以照片中没有,它藏在照片的后面。你在观看时,它会出现在你的身上,但不是每次都会出现,彼时有,此时也许就消失了,过几年也许会再现。看来灵光也存在于我们自己身上。

其实叫不叫灵光已经无所谓了,摄影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之中,甚至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认知方式。想想,有点震惊。

群山 阵风 野草

天空 太阳

还有

一个少年

图说:

《妙峰山道》 2016年3月

原标题:《本雅明的灵光是个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