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区水箱大肠菌群记录超标,居民投诉后为何变回“不超标”?
小区供水水质的好坏,关系到家家户户。不过家住浦东新区成山路大华·锦绣华城16街区的居民舒先生,却向《新闻坊》同心服务平台反映,居民们最近查询自己小区的水质报告历史数据,发现去年和今年都有过水箱大肠菌群超标的记录。更离谱的是,居民向居委、物业反映后,隔天报告又被修改成“不超标”。
如此“儿戏”的一幕为何会发生?水质到底有没有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
舒先生说,最近小区物业办公室里张贴了由卫监所开发的“扫码知卫生”的二维码,可以查看小区的二次供水水质检测情况。出于对小区自来水水质安全的关心,居民们纷纷扫码查看水质报告。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根据我国自来水的相关标准,每100毫升水中是不能检测出大肠菌群的。但是大家发现去年9月和今年4月的报告上显示,小区里有两个水箱的大肠菌群都标有数字,这显然是超标了。
于是,居民们坐不住了,向小区居委、物业、业委会都反映了这件事。但没想到 ,第二天所有超标的数字都被修改成了“未检出”。
舒先生 居民:
我们还发现有其他的一些基础数据也有一些更改的痕迹。在当天晚上我们发现(大肠菌群)有超标的情况下,我们在我们的业主群里面向我们的居委会、业委会以及物业的客服人员进行了反映,同时第二天我们也把这个情况向12345市民热线进行了反馈。
居民们都很疑惑,已经上传到公共平台的过往数据,究竟是谁在修改?这些数据为什么说改就能改了?
在“扫码知卫生”的二维码中明确标注了,账号的注册填报是由二次供水的管理单位负责的,而根据相关规定,在小区里,该管理单位指的就是物业。不过物业却否认是自己上传的数据。
舒先生 居民:
打了12345,浦东新区卫健委下面的监督所跟我们业主进行了一个反馈,说是接到举报以后约谈了二次供水的管理单位,也就是物业公司。(但)物业的说法是,数据是由第三方检测公司进行上传的,所以在发生情况以后他们向检测公司进行了询问。
尽管小区物业答复居民,数据是第三方公司上传的,但物业上级单位——上海浦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工程部工作人员却承认,数据是小区物业人员手动上传的,由于粗心,将纸质报告中“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数据,在输入“扫码知卫生”平台后台的时候写反了,这才造成了居民前一天扫码看到“总大肠菌群”超标的问题。
而居民发现问题向物业反映后,有关人员修正了数据,这也是居民隔天扫码查看的数据和前一天不同的原因。
倪晖 上海浦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以前是我们物业人员上传的,系统里面两个数据有相反,是我们员工输错了。我们以后也会加强管理,这块东西我们以后也定好了由项目经理亲自来上传。
除了上传数据的流程不规范,在进一步研究中居民们还发现,为小区检测水质的这家单位——上海纹秋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这两年先后被上海生态环境局、宝山市场监管局处罚过,甚至有短期的责令停业整顿,其中有一项处罚的内容正是大肠菌群未按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检测。
同是大肠菌群,居民们不禁对小区报告的真实性也产生了质疑,也质疑为何物业要选择这家单位进行小区水质检测。
舒先生 居民:
首先我们是希望对这家检测机构去进行一个合规性的检查,另外在这家企业正常的抽检过程中是否合规。
对此,物业工程部人员解释称,物业是委托洗水箱的清洗单位找的第三方检测公司,物业仅查看了对方的公司资质,没有搜索过对方的处罚记录。
目前,已经根据居民们反映的情况更换了检测公司。此外,根据浦东卫监所发布的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流程中提到,清洗消毒后要现场检测水质情况,并在24小时内向居民公示相关情况。居民表示,小区在清洗水箱后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目前,为确保小区的水质安全,自来水公司已对小区水箱进行重新采样检测。
一场由“扫码知卫生”引出的风波,暴露出的问题绝不仅仅是用“粗心”“疏忽”就能一揭而过的。
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叶岚表示,大数据时代,数据的真实准确性是评估社会状态和制定决策的关键,因此在数据上传的过程当中,需要建立监督审核机制,以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叶岚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基础数据的准确,是建立在水质检测报告的权威性上、水质检测报告上传的规范性上以及对两者的规范管理基础之上的。
物业给到回复是录入人员对原始报告的顺序不熟悉导致的上传错误,这也恰恰反映了我们在上传过程当中其实是缺乏对上传报告准确性的检查的,说明我们在数据上传的过程当中,本身管理的环节有所疏漏。
事实上,数据上传以后究竟需不需要审核、由谁审核、出现水质数据异常后该怎么办,早有明文规定。
根据2020年《上海市生活饮用水“扫码知卫生”实施方案》,“扫码知卫生”是本市卫生健康部门聚焦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基于信息化建设和数据获取推出的举措,是上海电子政务化的推进,目的就是让管理单位和卫生部门的工作在阳光下公开透明,方便市民查询监督,保障居民对生活饮用水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但是目前来看,去年9月和今年4月,两次手动上报了错误信息,却直到今年11月才被发现,如果原本设计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却出现了检测不认真、上报不准确(甚至疑似造假)、审核监管不及时、处理整改无后续的问题,让原本想令市民安心的好举措,反成为“起疑心”“难放心”的所在,希望该事例能给有关部门敲响警钟,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
(原题为:《不敢喝!沪一小区的水出现这个情况?居民投诉后,更玄幻的事出现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