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侏罗纪寻龙,感受二十亿年的山海浙江! 蓝媒小记者探秘浙江省地质博物馆

2023-11-17 16: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二十亿年前的浙江是什么样的?恐龙的足迹在哪里?什么是地质学上的“金钉子”?11月11日,浙江广电蓝媒小记者来到浙江省地质博物馆,化身小小地质学家探秘古老的化石、神奇的矿物、美丽的地质环境与神秘的海洋。在浙江省地质院正高级工程师、浙江省地质博物馆科教中心主任、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周宗尧的带领下,蓝媒小记者逐步了解了浙江悠久的地质历史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充分感受了二十亿年山海浙江的沧桑巨变。

浙江省地质博物馆于今年4月正式开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建筑面积约9200平方米,目前有四个常设展厅,分别是地质历史厅、矿产资源厅、地质环境厅和海洋地质厅,浓缩了浙江的地质历史。“今天我们开展一场地质研学,这不仅是游玩,更会带领大家学习许许多多地质知识。”周老师说道。

周老师长期从事地质矿产调查、环境地质调查与技术管理工作,热心地学科普公益事业。10余年来,他带领本单位地学科普志愿服务团队,深入中小学,送去了30余场次地学科普公益讲座,组织策划了20余次户外地学研学活动,参与人数达5000人次以上,足迹遍及杭州、湖州、嘉兴、绍兴、丽水等地。

走入一楼的地质历史厅,高悬头顶的太阳系模型一下子吸引了蓝媒小记者的注意。在这里,周老师为大家讲解宇宙的起源。蓝媒小记者们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中,他们看到了太阳和八大行星。从宇宙空间出发,蓝媒小记者穿越时空,感受浙江大地的前世今生。约二十亿年前,浙江地区还是一片海洋。随着地壳运动和地质变化的发生,陆地逐渐兴起,形成了浙江山海这个独特的地理景观。

在岩石模型上,蓝媒小记者们还看到了一些地质遗迹和化石,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在我们博物馆有许多岩石,大家都可以进行触摸。”周老师引导大家一边游览,一边触摸岩石感受。一块重约40公斤的昌化鸡血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作为镇馆之宝,它有“印石皇后”之称,产于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的白垩纪火山岩中,主要由地开色、叶腊石、辰砂等矿物组成。因辰砂呈鸡血般鲜红的色彩,故称“鸡血石”。

生物是怎样演化的呢?浙江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时,曾是海洋生物的天堂,生活着鼎鼎大名的三叶虫、笔石、菊石等远古生物。经过寒武纪、泥盆纪、二叠纪等时代变迁,演化出了苔藓虫、浙江曙鱼、海百合等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生物。“浙江的恐龙主要生活在白垩纪,大型的、小型的、肉食的、植食的都有。”周老师带着大家来到博物馆的恐龙化石展览区。蓝媒小记者们发现了各种生动逼真的恐龙化石,个子很高的中国东阳龙、前肢像一把镰刀的天台懒龙、有一个大大尾锤的缙云甲龙、在天空翱翔的临海浙江翼龙……让人仿佛置身于恐龙时代。“原来恐龙真的存在过!”“老师,如果恐龙还没灭绝,恐龙和人类能共存吗?”在观看展览的过程中,蓝媒小记者们也向周老师提出了不少问题。

“好漂亮啊!”“萤石有这么多颜色!”来到矿产资源厅,琳琅满目的矿物让蓝媒小记者们应接不暇。萤石是自然界中颜色品种最多的矿物,几乎拥有任何颜色。“世界萤石在中国,中国萤石在浙江”展厅内专门设置了萤石专柜,陈列了省内外各式各样的萤石,晶莹绚丽的珠宝、温润素净的玉石,自古深受大众喜爱。博物馆收集了诸多品类的宝玉石:钻石、祖母绿、海蓝宝石、红宝石、蓝宝石……

浙江省地质博物馆不仅是浙江重要的岩石、矿物、化石、矿晶、宝玉石的展示中心与收藏中心,也是浙江重要的地质科普成果的发布平台和地质科研基地。此次探访让蓝媒小记者们了解浙江地区的地质历史和自然景观,也为他们开拓了科普视野,对家乡的土地多了一层科学认知。

原标题:《侏罗纪寻龙,感受二十亿年的山海浙江! 蓝媒小记者探秘浙江省地质博物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