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贺兰山壁间的“时光笔记”,留住了远古生命的心跳|地球快门
【编者按】
11月16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多学科研究重要成果发布。其中,西北大学研究团队开展的有机残留物分析研究表明,三星堆先民曾在祭祀活动中,使用猪、牛等动物作为祭牲。而早先出土的鸟、虎、猪等动物造型的文物更是频频“出圈”,展现着古蜀人惊人的创造力和与动物之间神秘的联系。
在动物考古学家、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袁靖看来,动物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它们或为先民的生存做出了巨大贡献,或代表了先民向往的某种理想。通过动物考古,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动物的状况、人类环境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人对动物观念的变化。
本期“地球快门”,摄影师解睿同样将目光拉回到人类诞生的时期。在以宁夏贺兰山脉为中心的区域,以现实遭遇与想象为基点,用摄影作品展示了人类与动物之间互相依存和敬畏的关系,希望以此引发人们对动物问题、自然和生命的关注。
摄影、文字 / 解睿
编辑 / 吴思越、徐婉
“你知道哪还有骡子吗?”
这组作品由回溯动物与人类相互纠缠的复杂历史展开,源自我回到乡村所产生的一个疑问:为什么以往在西北乡村常见的牲畜“骡子”现在却几乎看不到了?
骡子是极为特殊的动物, 根据人类学家布莱恩·费根的研究,“最早繁殖杂交马的很可能是苏美尔人,骡子这个物种处于卑微的驴和高贵的马的中间地带,它们在连接世界文明的进程中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也正如评论家约翰·伯格所言,农夫和牲畜的关系极为密切,而现代力量的出现却骤然阻隔了这种联系。这种关系的消亡,导致动物彻底从人类的生活中消失了,也使得动物园成为现代人为管理消逝之物所建立的纪念碑。
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不单单是驯化者与被驯化的关系,实则指向了一种更为复杂的人与自然的动态关系。
如果我们将视野回望到人类诞生伊始,在我生活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岩羊”的形象频繁出现在贺兰山岩画中。哲学家巴塔耶也在游览完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后总结道,壁画是原始人的游戏,是从劳动世界到游戏世界的转变,“原始人类并不认为他们自己比动物有更高的地位:他们刚从动物性中脱离出来,对自身的人性只有一个模糊的认知。在这些冒险猎捕的动物身上存有令人疑惑且心生畏惧的力量,这种力量或许具有神性,与‘精神’相关。”
这组作品的创作根植于中国西部,以宁夏的贺兰山脉为中心,辐射至内蒙古、青海与陕西,创作的灵感基于我在上述地方的现实遭遇与想象。我试图以图像构建的视觉场域,引发身处在人类世的我们对动物问题的关注,以及对自然、生命的感知。
壁画岩画等史前活动,或许可以作为一种视觉证据,证明在人类诞生之初,人类与动物的关系远没有像今天如此匮乏。我们可以将这“巫术”般的行为视作最初人类与自然世界关系的体现,一种互相依存彼此敬畏的关系,亦是人类有意识地确立自身存在的开始。
【摄影师】
解睿,1996年生于宁夏银川,研究生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影像艺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银川。
近期的艺术实践主要由人类世开辟的思辨契机出发,在新物质主义的立场下于探寻人类、非人、物质与媒介在现代社会中相互作用的关系,以一种“方法论拜物主义”的视角处理物与物的关系,将这些关系理解为历史性动因,旨在呈现人类世时代承受着慢性伤害的不可见的个人与集体在现代性体系中的位置。结合历史文献、民族志、文学作品、田野考察等多种方式相互交织,对当下发生的现实问题展开多重叙述,来理解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危机。Ins:jerryxiee_
【地球快门】
“湃客·眼光”栏目策划全新改版,透过光圈,成像世界。精选优秀摄影作品,发现不同地理坐标下的生活方式。
【关于投稿】
“地球快门”目前面向公众征集优质摄影作品并给予一定稿费鼓励,欢迎各位摄影师、读者踊跃投稿。
作品要求:
1、主题性:作品围绕同一地点的某个主题或事件创作
2、地方性、差异性:作品能够展现某一地标的自然、人文个性,同时能够呈现一定的文化冲击、视觉差异
3、审美性、年轻性:以摄影师的视角观察世界,发现所在地的独特趣味
有意投稿者请联系邮箱:wusy@thepaper.cn(邮件标题请标明:投稿+姓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