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不忍了,Spotify开始反击

2023-11-17 07: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九鱼

在被各路人马连抢带骗了上亿美元后,Spotify似乎终于决定要正面回击了。

近日,Spotify宣布对其版税支付模式进行一些重大调整,将于2024年年初生效,以期在未来五年内将总计10亿美元的版税支付给“合法”且“务正业”的艺术家。

据《Music Business Worldwide》报道,Spotify 计划在2024年第一季度实施的三项变化是:1、曲目需满足最低年流媒体量门槛,否则无版税收益;2、打击欺诈上传;3、每首非音乐噪音内容(白噪音、粉红噪音等)必须达到最短播放时间才能产生版税。

目前,Spotify 没有明确说明一首歌曲必须达到多少年流媒体量才能开始赚钱,但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取消“平均每月收入低于5美分”的歌曲获取收益。

乍一看,三个变化似乎都算不上大动作,但光是把它们用来乘以Spotify单日歌曲的上传量,就足以为其规避多个数额非常庞大的损失。只不过说,相较于Spotify这些年的遭遇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次反击的力度确实不算大,但绝对也算一个好的开始。

A

一个价值2万美金的“聪明噱头”

在行业里,Spotify官方被“骗流”已经算不上是一个新闻了,其中,刷数据在种种案例里都能勉强算做友好操作。

早期最出名的一个案例发生在2014年。一个叫做Vulfpeck的美国放克乐队,在当时既没名又没钱的情况下,想要做一次全国巡演。于是,他们突发奇想,利用Spotify当时版税制度的漏洞,直接上传了一张全静音的专辑。

专辑名为《Sleepify》,总共收录了10首“歌”,每首歌都正好超过30秒(听够30秒才会开始记版税)一到两秒钟。最关键的是,这张总共5分16秒的专辑,全程都没有任何声音。在专辑上传成功后,乐队成员号召了他们所有的乐迷在睡觉的时候播放,这也是为什么这些“歌”都没有声音,专辑名为“Sleepify”的原因。

按当时的版税计算方式,乐队将从《Sleepify》的流媒体中收取至少两万美元的版税,但后来据Billboard报道称,付款计算基于短曲目每次播放 0.0030 美元至 0.0038 美元的费率以及总计约 550 万次播放,乐队收到了总计 1.96万美元的版税,另外还将收到 1,100 美元的余款。随后,Vulfpeck用这笔资金在美国举办了免门票的“Sleepify”巡演。

当时的Spotify还没太当回事,不仅在发现此事后,保留了七周才将专辑下线,甚至在新闻报道出来后,还将《Sleepify》调侃为“聪明的噱头”。

结果在第二年,就有人开发出了一个网站,专门用来钻“30秒算流”的版税规则的漏洞,让乐迷给自己喜欢的低收入音乐人在Spotify上刷流。进入该网站后,用户可以循环播放30秒 Spotify目录中的任何内容,慢慢为选择的音乐人增加按流付费的收入。

网站发起人声称,他们认为对于大部分还未出头的音乐人来说,许多关于流媒体时代会让音乐行业的未来更美好的承诺,都是虚假的,根本对除了头部艺人以外的人起不到任何作用。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这个网站的服务并不是完全免费的。在当时,Spotify上30秒的单流费用固定在0.006美元至0.0084美元之间,但通过网站刷流的话,它只会统一地给音乐人反0.005美元。相当于说,一个乐迷必须要听200个30秒,才能为所选的音乐人赚到1美元。

如果说,Vulfpeck还算可以理解,那这个网站就有点打情怀牌割韭菜的意思了。但说到底,Spotify在被人找到规则漏洞,强薅了一把后,不仅不作为,还有点鼓励的意思,才会让更多的人,包括该网站建立者觉得有机可趁。

B

越演越烈,形成产业链

《Sleepify》仿若一把钥匙,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以至于到2017年前后,在Spotify上骗流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产业链。

2017年9月,一位唱片公司高管在查看Spotify向该行业发送的定期收入汇总时,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数据,但为时已晚。因为当这项数据已经成为结果摆在表格里时,就意味着Spotify至少已经被骗走了价值100万美元的流。

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的某个时候,两个播放列表被上传到了Spotify,其中的音乐可以用ISRC代码(识别音乐和音乐视频的国际系统)追溯到保加利亚的一家公司。它们在Spotify的每周全球播放列表排行榜上飙升,这也是平台上点击收入最高的榜单之一。

两个播放列表总共收录了大约500首歌曲,每首歌都有1200名听众。大多数曲目都是30秒长——光这一点就很可疑,因为这正是平台开始算流的最短时长。

话说回来,这1200名追随者可能是真正的、热情的听众,哪怕他们一次播放数小时的只有30秒的曲目。但更有可能的是,一个保加利亚个人或团体建立了1200个付费Spotify账户,并在连续、随机的循环中播放这500首曲目。

乍一看,这成本似乎有点高——1200个账户(每月9.99美元)加起来,该计划的负责人就要1.2万美元。但其实跟收入比起来,这点费用连零头都不够:按每首曲目每次播放可得0.004美元来算,如果500首30秒的歌曲设置为在一个月内全天候自动播放,那么在这段时间内播放量将为7200万首,即每月获利41.5万美元。

在这样循环往复了四个月后,它的这波操作终于被发现且被平台叫停了,Spotify删除了大部分播放列表的曲目。但关键在于,当时的Spotify除了手动筛选其目录上3000万首曲目中的每一首之外,没有更直接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其一劳永逸。

故事画风演变到这一步都还不算离谱,因为几年之后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披露了帮派犯罪分子多年来一直利用Spotify洗钱的经过。帮派先是找到愿意与之合作的音乐人,然后用机器人加人工的形式,给对方的音乐刷流,他们用歌曲收益洗钱,音乐人则拿歌曲流量。

这个模式从2019年运作到今年才被发现,其中有些和帮派合作的音乐人甚至为此专门还创办了自己的唱片公司,一副要做大做强的势头。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特别出圈的,还有很多案例,之前Spotify自己粗略统计过一回,说光就那些严重异常的数据核算下来,1.5亿美元亏损是肯定有的。但值得说明的是,账面上亏的确实是Spotify,但心理上和分配上,可能亏得更多的还得充了会员的用户们和老老实实做歌的音乐人们啊。

C

两变一打,直面问题

截至 2023 年第二季度末,Spotify宣布平台的全球用户数量已超过550亿。不仅如此,根据最新出炉的《音乐流市场占比》显示,Spotify直接以30.5%的高占比稳占榜首。高处不胜寒,到被推到这个位置了,再不做点什么保护一下各方利益和心理,再被骗流,可能就要被人骂活该了。

根据现在已知的新规则内容,可以有把握地估计,在新模式下,Spotify 上的一首歌曲需要每月至少获得17次播放,或者每年大约200次播放,才能开始产生收入。这一门槛看似很低,但站在平台方角度,每天几户都有超过 100,000 首新曲目上传到后台,这些“零钱”加起来,每年可能高达数千万美元。

再来说说“一打”,Spotify声称拥有竞争对手中“最先进的反欺诈检测技术”,正如使用AI制作假冒Drake/The Weeknd 歌曲的人所知,只要能够找到该流媒体,该流媒体就会删除带有明显欺诈意图的曲目。然而,仅此一点并不能阻止人们试图利用系统进行游戏,因为最终,这些人仍然可以保留他们的非法支出。

但到2024年,这些人不仅可能收不到钱,Spotify还希望通过“按曲目执行处罚”来阻止潜在的欺诈者,其中包括向假冒曲目的发行者收取金钱处罚。

最后一项,也就是针对“非音乐噪音内容”的第二变。有一些此类内容的一些上传者通过将整段音源分成多个31秒的曲目来欺骗系统,当这些 31 秒的曲目全部被整理成了一个播放列表后,好比说在Spotify 用户可以连续播放八个小时后,它们就有可能获得大笔收入。

但在新的版税模式下,Spotify计划大幅延长每首“非音乐音频内容”曲目的最短播放时间。举例来说:即使将最短播放时间延长到4分钟,这就意味着同样的播放量,上传者最终只能拿到之前的八分之一。将此乘以平台的相关内容数量,显然又会是一笔巨额的数目。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模式也会导致那些低收入的平台音乐人拿到更少的版税,现在已经有音乐人就这一问题递交到了版税委员会,称Spotify这一举是“不合理、歧视性和反竞争的”。在消息放出来不到一个月,话题就从“变动合不合理”变成了“是否合法”了。

无论如何,作为全球音乐流媒体的Top,能带头直面问题肯定是好事,但在做出应对决策之前,可能还是需要意识到,我们在此所讨论的产品是音乐。举个简单的例子,要判断一首歌是否合法,似乎就很难像其他艺术类产品一样,找到一套中规中矩的标准。

-全文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