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西北大学85岁退休教授坚持开办公益课堂:热爱专业胜于生命

李婧/华商报
2018-10-15 22:38
教育家 >
字号

2018年10月14日,西安,85岁高龄的西北大学数学系退休教授王戍堂正在给学生们做《数学的发展·我的数学之路》的报告会。 视觉中国 图

年逾花甲,从未停下奉献科学事业的脚步,坚持做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这个人是“王氏定理”的创立者、西北大学数学系退休教授王戍堂。10月14日,85岁高龄的他又走上讲台,给学生们做了一场《数学的发展·我的数学之路》的报告会。

“对自己的专业热爱要胜于生命”

当坐着轮椅的王戍堂先生进入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时,大家的目光立即聚焦在他身上。因为今年2月份回家上楼时摔了一跤,膝盖一直没恢复,大家齐心合力将坐着轮椅的王戍堂先生抬上讲台。

“就像巴金说我的写作就是我的生命,对自己的专业热爱要胜于生命。”王老先生这样说。

讲堂上,6名曾经参加王戍堂公益“讨论班”的学生用短视频表达了敬意与问候。如今在复旦大学学习基础数学的刘晗说,参加讨论班让她能更直观更深刻地学习数学,也掌握了学习的重点,感谢先生对她思维方式的培养。

学生们说的“讨论班”,是2003年王戍堂退休时主动提出开办的一个公益课堂。授课对象没有限制,只要是想来学习的,都可以参加。就这样,每周两次,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一间办公室里,王戍堂老先生带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面孔遨游在数学的海洋里,这一坚持就是15年。

参加过“讨论班”的薛筱龙同学说,王先生的讨论班不能和日常上课比,讨论班按需授课,每次都要把一个问题讲清楚讲透,让他学到了很多东西。

“来讨论班没有要求,只要想来都可以”

14日,报告会结束后,华商报记者专访了王戍堂先生,请他谈论自己的退休生活及他的治学态度。

华商报:您是怎么开始学习数学之路呢?

王戍堂:我6岁丧母,父亲在西安市社会路一个戏园子拉胡琴。小时候社会地位低下,抬不起头说不起话。新中国成立后,我才有机会考上大学,那时主要是靠自学,自己不断地思考。有一次到省图书馆看过一本《科学家奋斗史话》的书,书中牛顿治学的执着和伽利略治学的细致深深影响了我,这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在西北大学求学时遇到了我的恩师杨永芳,当时感觉他的课算是讲活了,他讲的是灵魂。

华商报:您已经85岁高龄,为何默默坚持义务讲学?

王戍堂:人常说以文会友,我开讨论班就是和年轻人讨论,对我来说,和年轻人交流讨论是生活中的唯一乐趣。做这个讨论班就是为了搞研究,退休生活也就是为了搞学术。

来讨论班没有要求,只要想来都可以,多是大二、大三的本科生,也有周边高校、研究所的博士生与教师来参加,参加讨论班有时两三个,多的时候十来个。上课就是按需授课,如果有人说需要讲泛函数我们就讲泛函数,也可以这次布置一个问题,下次一起来讨论。上课时在座学生轮流上黑板讲题,每个人都有表现和表达的机会,我会在一旁评论与补充。

华商报:公益课堂“讨论班”开办有多久了?听说你前段时间病了,未来还打算继续吗?

王戍堂:从2003年退休就开始了,一直在坚持。今年摔了后膝盖不行了,上不了楼梯,现在不到学校开“讨论班”了,学生可以来我家里上课,现在主要讨论与物理结合的“广义数”。

王戍堂

1933年出生,195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1986年“新华日报”报道“中国的骄傲”——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20项现代科技成果之一“王氏定理”的创立者。西北大学数学系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级教学名师。曾任陕西省数学会副理事长两届,美国数学会会员,美国MR(数学评论)评论员。 

(原题为:《西北大学85岁退休教授坚持15年开办公益课堂》)

    责任编辑:何利权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