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告诉你一个不知道的殷墟丨殷墟考古90年
辉煌的成就
写在殷墟考古发掘九十周年之际
李晓阳李贵昌孟宪武
1928年10月13日,前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派团对殷墟进行了第一次科学考古发掘。这是殷墟科学考古发掘的肇始。这一天在殷墟考古发掘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殷墟科学发掘90年的历程,初步可分为3个大的阶段。1928年至1937年,为殷墟考古发掘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发掘工作由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组织进行。
1950年至1979年,为殷墟考古发掘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发掘工作主要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进行。其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安阳博物馆也做了一些工作。
1980年至今,为殷墟考古发掘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发掘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主要负责殷墟保护范围(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殷墟范围)内的发掘,安阳市文物工作队(现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要负责殷墟保护范围外的发掘。其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也参与了部分项目的发掘。
▲安阳网资料图殷墟的发现与发掘
殷墟是我国商王朝后期的王都,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老城西北郊,遗址以小屯为中心,横跨洹水南北两岸及其附近的20多个自然村落,面积约40平方公里。
据《史记·殷本纪》《正义》引古本《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近代学者多认为“七”当为“二”之误。自盘庚迁殷至帝辛覆亡,共经8代12王,历时273年。
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后经有关学者查访,弄清了甲骨文的真实出土地点,即今安阳小屯村。小屯村一带的地望又与《史记·项羽本纪》中“洹水南殷墟上”的记载相符合,从而证实安阳小屯及其附近的洹滨一带是商王盘庚所迁的殷墟。1928年10月至1937年6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殷墟共组织了15次发掘。20世纪30年代的考古发掘确定了商代晚期都城殷墟遗址的具体位置。
▲1928年殷墟第一次发掘工作人员合影01
殷墟发掘第一阶段:第一次发掘,从1928年10月13日至30日,主持人董作宾。从1928年起至1937年止。
10年时间共进行了15次发掘。发掘总面积46000余平方米。在殷墟范围内发掘了小屯宫殿区、侯家庄西北冈王陵区以及后冈、大司空村、侯家庄村南地、四盘磨村、王裕口村北地、武官村南霸台等遗址。在殷墟外围发掘了范家庄、高井台子、秋口同乐寨等遗址。发掘地点共11处。
第一阶段的考古发掘重要收获有:1932年第六次发掘中,在小屯村东北地首次发现一处版筑基址,上有三座门及排列整齐的柱础石,学者们断定其为宫殿遗迹。在第七次发掘中,又多次在小屯村东北地发掘多座版筑基址,形状有矩形、凹形、条形等。这说明小屯东北地确为殷代宗庙宫殿所在。这一阶段中在小屯东北地共发现大型夯土基址53处。
1934年第九次发掘中在侯家庄村南地中发现夯土基址两处、窖穴15个,出土部分甲骨文,其中以大龟七版为最重要发现。
1936年第十三次发掘中在小屯村北发现H127甲骨坑,出土甲骨文17096片,其中完整龟甲有300片之多,实为殷墟发掘以来最为惊人的发现。
1933年至1934年第八次发掘中在后冈发现了一座带两条墓道的殷代大墓。大墓四隅发现殉葬人头28个,此乃首次发现殷代殉人遗迹。
1934年至1935年间,第十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发掘中在侯家庄村西北冈发现大型殷商王陵遗址。发现8座带四条墓道的大墓,一座未建成的大墓,两座带两条墓道的大墓,还发现千余个祭祀坑及部分小型陪葬墓。其中,1004号大墓出土青铜牛鼎、鹿鼎、大园鼎,数以百计的铜盔,大量的戈,成梱的矛,精致的石雕、玉器、花骨、牙雕、仪仗漆器等。
1931年第四次发掘中在后冈由梁思永先生发现和认识了仰韶、龙山、殷代文化直接叠压的地层,从而确定了这三种文化的时代序列。
1937年3月16日至6月19日进行了第十五次发掘,之后抗日战争开始,殷墟的考古发掘暂告一段落。
20世纪30年代的考古发掘确定了商代晚期都城殷墟遗址的具体位置。它是中国科学考古发掘的开端。甲骨文的发现使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追溯到公元前1300年。殷墟第一阶段的科学发掘,还培养了象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石璋如、夏鼐、胡厚宣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考古学家。殷墟的科学发掘,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
▲1976年殷墟妇好墓发掘现场02
殷墟发掘第二阶段:1950年至1979年,这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殷墟考古发掘的一个重要时期。
1950年4月至6月,新中国成立后殷墟的第一次发掘工作,由郭宝钧主持。第二阶段的考古发掘共进行了40余次,发掘地点20余处。
第二阶段的考古发掘重要收获有:1958年春至1961年冬,安阳工作队对小屯村西地等13个地点进行了发掘。通过发掘,初步摸清了殷墟的范围和布局,根据明确的地层证据,首次提出殷墟遗存的分期问题,也提供了有关殷代奴隶制的更多资料。在小屯村西地,发现一条长约800米的灰沟,它可能是殷代王宫周围的一种防御设施。在苗圃北地,发现一处大型铸铜作坊遗址。在北辛庄村南地,发现制骨作坊一处。1975年冬,在小屯村北地发现一处殷代晚期王室制造玉石器的场所。
1964年l2月,洹北三家庄村农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个内藏8件商代青铜器的窖穴。同时,在三家庄村还征集到两件商代青铜器。
1973年3月至12月,在小屯村南地进行了两次发掘,出土甲骨文5000余片。
1950年,在王陵区武官大墓的发掘中,出土精美完整的虎纹石磬一件。1953年,在大司空村,发现殷代墓葬166座、车马坑l座。1958年春至1961年冬,在大司空村,发现两座带一条墓道的殷代大墓。在后冈,发现殷代圆形祭祀坑一座。出土的戍嗣子铜鼎,上有铭文30字,为殷墟所出土的殷代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1969年至1977年,在殷墟西区发掘殷代墓葬千余座。1971年春,发掘了后冈,清理了带两条墓道的殷代大墓两座、带一条墓道的大墓1座、祭祀坑1个。1975年冬至1976年冬,对小屯村西北地进行发掘。妇好墓就是在这次发掘中发现的。1976年春至1977年春,在妇好墓东侧发现了两座殷代中型贵族墓(编号M17、M18)。1976年4月至6月,安阳工作队在王陵区东发掘殷代祭祀坑191个。
第二阶段的发掘初步确定了殷墟的大致范围,为都城布局的初步研究提供了更翔实的资料。大司空村遗址、小屯村南地甲骨、妇好墓等重要资料的整理,进一步推动了殷墟文化分期的研究工作。
03
殷墟发掘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的考古发掘工作,从1980年夏安阳工作队对洹北三家庄殷代早期遗址发掘开始直到现在,期间在殷墟共进行了100多次的考古发掘。
发掘区域不仅涵盖了殷墟原保护范围,而且扩展到殷墟南部区域,2000年后又增加了对洹北商城区域内的发掘工作。这一时期发掘地点有50余处。
该阶段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有:1986年春,安阳工作队在花园庄村西地和南地发现了小屯村西地的大灰沟向南延伸的部分。1981年春,在小屯村东北地发现一座凹字形建筑基址。1983年冬至1984年春,安阳工作队在小屯村西北地发掘,主持人是郑振香,发掘夯土建筑基址数十座。2001年至2002年,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在北徐家桥村北发掘一处规模宏大、建筑群体密集、建筑形式独特的商代四合院式夯土建筑基址群。2003年4月至2004年5月,殷墟孝民屯考古队在原孝民屯村旧址发现了百余座半地穴式居住基址。另外,还在郭家湾新村、大司空村东南、刘家庄村北、小庄村西等地也发现地穴式、半地穴式及夯土建筑基址遗存。
1986年至1987年间,在花园庄村内西南角发掘骨料坑一个,并在坑口表层的兽骨上发现了14条车辙。车辙在殷墟是第一次发现,其后于2000年在郭家湾新村发现商代大型道路一条。2006年至2011年,在刘家庄村北地发掘出东西、南北纵横的大型商代道路多条。2017年以来,安阳工作队在大司空村东北地发现商代数条道路。2005年,在原北辛庄村旧址东发掘商代带墓道大墓3座、车马坑7座。这一阶段还分别在刘家庄村北村南、梅园庄村东、郭家庄村南、大司空村东南、孝民屯村等地发掘车马坑近20余个。
2000年至2004年,分别在孝民屯村东南、孝民屯村旧址发掘一处商代晚期规模宏大的铸铜作坊遗址。2010年至2011年,在刘家庄村北地发掘清理了7座商代陶窑。2006年,在铁路苗圃北地铸铜作坊遗址东侧发现一处大型制骨作坊遗址。2016年至2017年,在梯家口村西地发掘一处商代铸铜作坊遗址,出土大量陶范。
1991年秋,在花园庄东地发掘,在甲骨坑H3坑内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卜甲有刻辞的574片(刻辞腹甲557片,刻辞背甲l7片),卜骨有刻辞的5片。刻辞甲骨计579片。
1984年,在王陵区东区发掘了一座带一条墓道的大墓(编号M260),司母戊大铜鼎出土于这座墓中。2000年,在花园庄村东地发掘一座保存完整的王室贵族大墓(编号M54)。
1999年年底,经勘探发现了洹北商城。2001年清理出城内的Ⅰ号宫殿基址。2007年在城内发现宫城遗迹。2008发掘了Ⅱ号宫殿基址。后在城内发现洹北商城时期的铸铜、制骨作坊遗址。
这一阶段发掘成果丰盛。1999年至2000年在殷墟东北隅发现了洹北商城。该城址略呈正方形,面积4.7平方公里。城内发现大型宫城遗址。
2001年至2002年,在北徐家桥村北发掘的商代四合院式建筑基址群。这一建筑群很可能是商王室下属的一处重要官邸。
2006年至2011年,在刘家庄村北地发掘出东西、南北纵横的大型商代道路多条。
2003年4月至2004年5月,在孝民屯村旧址发掘一处商代晚期规模宏大的铸铜遗址。发现的主要遗存有范土备料坑、范块阴干坑、大型青铜器铸造场所,与铸铜活动有关的祭祀坑等,还发现与铸铜活动有关的地面建筑、窖穴、水井等以及铸铜工匠的墓地。这是殷墟迄今发现的最大一处青铜器铸造场所。它很可能是一处在商王室控制下的铸铜作坊。
2010年至2011年,在刘家庄村北地发掘清理了7座商代陶窑。“刘家庄北地制陶作坊遗址”的面积在6万平方米以上,是殷墟迄今发现最大的制陶作坊遗址。
2006年,在铁路苗圃北地铸铜作坊遗址东侧发现一处大型制骨作坊遗址。这三处重要的作坊遗址东西位置紧密相连,组成了殷墟南部最为重要的一处手工业作坊区。
▲2001年洹北商城I号宫殿基址的发掘殷墟考古推想
殷墟遗迹主要包括城墙基址、大灰沟、道路、夯土建筑基址、地穴和半地穴居住址、灰坑窖穴、水井、祭祀遗存、手工业作坊遗址、王陵区、家族墓地和车马坑等。
殷墟90年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为世人瞩目的惊人成就。之前学界不断有文章对此进行汇总和总结,提出了许多有益于殷墟保护、殷墟考古发掘和殷墟考古学研究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并对殷墟考古发掘的学术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恰逢殷墟科学考古发掘90周年喜庆之际,有幸重温90年来殷墟考古发掘所取得的成就,并结合多年从事殷墟保护、殷墟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的实践,对殷墟范围的重新定位、都城概貌的推想、前景展望等方面谈点想法。
▲安阳网资料图殷墟范围:国务院于1961年公布殷墟保护范围约24平方公里。范围是以小屯为中心,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长约4公里。殷墟保护范围的划定,是殷墟30多年科学发掘成果所确定的大概范围。此后,殷墟范围不断扩大。20世纪80年代后,安阳市成立了地方专业考古队伍。从此,这支队伍担负起殷墟外围及周边的考古重任。至20世纪末,仅在殷墟周边及外围的重大殷商考古项目就有数十项。这些新的发现,改变了对殷墟原定范围的认识,为殷墟范围的重新划定提供了新的依据,从而认定新的殷墟范围(不包括洹北商城)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1999年至2000年,在殷墟范围外的东北隅发现了洹北商城。该城址面积约为4.7平方公里。针对洹北商城的年代,学术界有不同的争论,多数学者认为盘庚迁殷即迁到洹北商城。故而,洹北商城也应是殷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殷墟新的范围包括洹北商城在内面积约为40平方公里。殷墟新的范围有所扩大,扩大的范围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主要在原保护区外的南部区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另一部分即洹北商城。
都城概貌:目前,已基本认定殷墟的范围大致为40平方公里。依据殷墟范围内重要遗迹分布状况,将其分为9个遗址区,分别是小屯、王陵、后冈、大司空、孝民屯、梅园庄、刘家庄、邵家棚、洹北商城。
小屯遗址区是殷王室宫殿宗庙所在区域。王陵遗址区是殷商晚期帝王陵寝所在区域。后冈遗址区是都城内某宗族的贵族墓葬区,区域内的苗圃北地是一处规模宏大的手工业作坊区。大司空遗址区面积大,在这里发现有较大型的手工业作坊区及大范围的家族居住区、大型家族墓地。孝民屯遗址区是殷墟西部区域的一处大型家族居住区及分布密集的家族墓地区域。这里还是一处规模宏大的手工业作坊区。梅园庄遗址区是殷墟西南边缘的一处家族居住区和家族墓葬区。刘家庄遗址区位于殷墟南部区域,是一处大型的家族居住区和家族墓葬区。该遗址区北部还分布有制陶手工业作坊区。北徐家桥村北地发现的四合院式夯土建筑基址应是一处都城内的官衙建筑群。邵家棚遗址区位于殷墟东南边缘。区域内东南部发现的四座“甲”字形大墓,应是这一区域内的一处贵族墓地。该区域南部发现商代铸铜作坊遗址一处。洹北商城遗址区是20世纪末在殷墟发现的一处商代城址。
殷墟都城概貌的恢复和推想,是多年来学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这里我们就殷墟现存材料及研究成果,对殷墟的城市面貌加以设想和推定。商代晚期殷墟的都城模式和之前商代早、中期的都城模式截然不同。早、中期的都城模式四周有城墙围合,城内有与城门相对应的纵横交错的主干道路,王室所在的宫城位于城内中北部,坐北朝南。宫城四周分布有各个宗氏家族的聚集居住区、手工业作坊区。以小屯为中心的殷商晚期都城模式,四周没有发现围合的城墙建筑,王室居住的宫城(小屯村东北地),也只是用壕沟和洹水作为屏障,用以王室宫城的防御。在宫城的西北部有殷代帝王的陵寝区及国家、王室的祭祀场所。宫城四周分布有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的大型道路。围绕宫城周边洹水两岸分布着众多宗氏家族的聚集居住区和各宗氏家族的墓葬区。在宫城西部、南部、东部环绕分布着三个大型的手工业作坊区。这是根据现有材料对殷墟城貌的一个初步描绘。
经过90年的科学发掘,作为中国持续发掘时间最长的遗址,殷墟发掘逐步揭示了商晚期都邑的整体布局和时代风貌,使殷墟成为华夏文明进入历史时期的重要标志。殷墟的发现和发掘,也使安阳这座普通的豫北小城蜚声海内外,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文明古都。
(注:文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简称安阳工作队)
■编辑/朱琨张琳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安阳网」,内容有删减,搜索「anyangnet」即可关注。
“发现殷墟”丛书新书发布会现场殷墟的考古成果在中国考古学中具有标杆作用。例如殷墟文化的分期,早已是中国各地商代遗址的断代分期标尺。考古学界针对殷墟展开的各方面研究,例如遗址布局研究、墓葬研究、居址研究等,无论在研究内容和方法论上,都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参照系;殷墟的考古资料及科研成果,对于中国历史学研究是极大的推动。殷墟的考古活动在中国考古史上极具学术史意义。殷墟是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是中国考古学史的缩影。
2018年将迎来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为纪念殷墟发掘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学术事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团队经多年筹备,谋划编辑完成“发现殷墟”丛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并于殷墟科学发掘九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进行首发。
“发现殷墟”丛书
殷墟出土骨角牙蚌器
何毓灵李志鹏 主编
2018年10月出版
定价:228.00元
现价:182.40元(8折)
识别二维码,了解商品详情
90年来殷墟发现大量骨器。但从未出版过骨器图录。事实上,骨器在商人的生产,特别是生活中发生过重要作用。这将是第一部骨角牙器的图录,器物的照片非常珍贵,极具有史料参考价值。
殷墟出土陶器
牛世山岳洪彬岳占伟 主编
2018年10月出版
定价:298.00元
现价:238.40元(8折)
识别二维码,了解商品详情
考古所安阳队在编辑《殷墟陶器》的工作中,先对殷墟近90年来发表的有陶质类文物资料作了较全面的梳理,然后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土、保存在安阳站的陶质类文物中选定标本,又经过标本照相、已刊发部分标本的核对、编写说明、制作索引等。三位主编就标本的选定、图录的编排方式、标本说明、制作索引等反复讨论。有些照片是首次公开发表。
即将出版
殷墟九十年考古人与事(1928-2018)唐际根 巩文 主编
本书意在以殷墟发掘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为中心,对殷墟发掘历史的全程做出评价。殷墟的田野考古实践,不仅促成了考古地层学技术的成熟,探索了器物整理的形态分类方法,也催生了首张田野考古的“发掘执照”。全书分为三个大部分,分别是最初十年(1928-1937年)、工作站里的守候(1950-1995)、考古与世界同行(1996-2018),对殷墟考古学史进行了全书的梳理。
往期精彩:
策划:张天墨编辑:路 红
审校:秦静花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