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走,去有风的地方!南大师生把这门课搬到了大山中

2023-11-15 18: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上世纪20年代开始,李四光等多位地质学家在宁镇山脉展开基础地质调查,为我国地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南京大学的学生们追随李四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脚步,在前人足迹的基础上,新拓展出南京-云南的地质认识实习路线,将实践课堂搬到了“有风的地方”,行走在苍山洱海之间,围绕山川地貌现场教学。

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天生桥开展变质作用教学实习

走出去

把野外实习课堂扩展到云南

此次野外实习是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认识实习课程建设的一次新开拓,师生们于七月底从南京前往云南。南京和周边地区是我国地质学发源地,更是我国最早的地质认识实习基地,为我国地质学人才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绿色发展的要求,原来的地质剖面大多被复绿,诸多经典地质教学剖面受到影响。夏季江南地区高温酷暑,对野外地质教学带来极大挑战。

“地质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明显区别于其他自然科学。进入大自然,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样品采集,获取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实物标本,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基础,是新认识、新发现的基石。”据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陆现彩教授介绍,“地质认识实习”作为野外实践教学的入门课程,是启蒙地质思想,深入理解与牢固掌握地质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必修课程。

丽江-鹤庆盆地始新世角砾岩野外现场教学一瞥

经过广泛调研,学院决定在充分挖掘南京湖山实习基地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开拓云南全新的实习线路,并逐渐建成南京-云南地质认识实习新基地。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实践,地科院的老师们还提前进行了“踩点”,并与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等多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

“在地质学概念里,这叫‘踏勘’,在野外现场调查和广泛讨论基础上初步确定了实习路线和实施方案。”陆现彩表示,学院组成了强大的带队教师团队,并与云南大学开展合作,踏勘归来,实习队长胡修棉教授带领实习教学团队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完成了《云南野外地质考察指南》初稿,超过10余万字,给学生们送上了一本面向云南实习基地的全新实习指导书。

大自然带给他们的“第一课”

终身难忘

来到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交界的地方,看着长江大拐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这一切光是设想都觉得美好,更何况,学生们来到了实地。在云南的半个多月,2022级地质拔尖班的本科生陶冉最为难忘的莫过于岩石样本采集。“我很幸运,采到了结构完整的三叶虫化石,这块化石现在还放在我家里。”在云南石林,老师和同学们现场“开课”。“老师带着我们现场观察各种地貌,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同时还在探讨,有没有证据能佐证石林的喀斯特化形成于更早的时候?”

陶冉采到的三叶虫化石

行走在山水之间,教授们时刻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地形、山体和坡面,学会判断石头的岩性。“我们依着山石,听着老师讲述来自二叠纪或者三叠纪的岩石地层,远古时代石头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那时候的地理状况又是怎样?这样的大自然课堂,我们终身难忘。”陶冉说。

“地质学寻找的并不是唯一答案,某种程度上,地质探索有些像‘探案’,我们寻找的是产生结果的多种可能。”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胡修棉教授是本次地质实习野外队的队长,他表示,观察野外现象,找到野外证据,是学习地质学必须要掌握的本领。“云南的地质资源异常丰富,有着平原地区所没有的独特地貌。带着学生们到云南野外实习,一方面是想让他们开拓眼界,丰富知识,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实地的讲授,让同学们学会地质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好奇心,探索未知世界。”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化石采掘地教学实习

本科阶段还能走得更远

未来还将参加国际科考

这一次的南京-云南地质认识实习,到底去了哪些地方?在江苏省地质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地科院师生先后完成南京地区古泉水库志留系-泥盆系剖面、猿人洞景区和汤山地质博物馆、瓜埠山国家地质公园、南京雨花石博物馆等地实习教学任务。随后,实习队奔赴彩云之南,先后完成了昆明地区的梅树村震旦纪-寒武纪地层与小壳化石、澄江生物群化石地世界遗产、石林喀斯特地貌世界遗产、滇池和抚仙湖水文地质;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峨眉山玄武岩、洱海沉积和北衙金矿;以及丽江地区剑川盆地、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和金沙江“长江第一湾”的实践教学工作。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同学们还参观考察了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和西南联合大学博物馆,传承红色爱国基因,根植家国情怀。此次野外实习也是一次国情教育,旨在让同学们通过实践,真正理解地质学的基本理论,进入到把知识和现象融为一体的野外课堂;了解到我国乡村振兴正在如火如荼,了解到西部发展还需要更多高层次人才,把个人理想植入壮美山河和美丽乡村的场景之中,激发爱国情怀。

地质学是一门长线的、基础的、国家不可或缺的专业,研究型大学的地质学人才培养,不仅是要给学生讲授基本知识,更要培养宽广的国际视野、跨学科和多学科联合攻关的能力。南京-云南地质认识实习只是南大地科院的本科生进入大学野外实习“第一课”。本科四年里,同学们还有多次实习机会,如大二结束时,会到安徽巢湖开展地质调查综合实习,此外还有贝加尔湖、阿尔卑斯山、美国西部盆岭地区的国际化实习科考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

精彩荐读

原标题:《走,去有风的地方!南大师生把这门课搬到了大山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