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行知读书会|上海宝山从何得名?学者唐吉慧为你道来

澎湃新闻记者 薛松
2023-11-15 15:42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11月的行知读书会“行知美育季”系列主题讲座,请到了中国近现代学者手迹与宝山人文历史文献的研究者唐吉慧,听他讲述宝山风华。

唐吉慧做客读书会

唐吉慧是土生土长的宝山人,从2008年开始,他有意识地逛旧书摊和拍卖行,收集和宝山历史相关的材料。地名往往承载着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宝山”因何得名?

宝山为什么叫“宝”山?宝山有没有山?宝山如何是“宝”山?唐吉慧首先讲述了宝山的命名由来。

明朝永乐十年(1412年)负责海运的平江伯陈瑄,在长江出口的南岸、今天浦东新区高桥镇东北15里处修筑了一座土山,土山百丈见方,高30余丈。据说,当地百姓过去曾隐约见到有座山在海滨出现,修筑的土山恰是发现山影的地方,因而民间将它传说为了“宝山”。

“宝山”建成后,花竹掩映、嘉树成荫,每每旭日初升,五彩的云霞便升腾而起,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宝山祥云”图。明朝人高宗本写过一首《宝山晴云》,诗中写到当年的景象:“驰驱万卒一山成,宝塔含辉云自生。隐约壶天浮瑞彩,依微海市弄新晴。从龙目骇番船客,捧日欢腾水寨兵。珍重吾皇灑宸翰 ,千年草木被光荣。”“宝山”上建有龙王庙、观音殿,诗中所说的“宝塔”便在龙王庙里。

山上设有烽火台,白天燃烟,夜间点火,虽距海30里,但视野辽阔,目标显著,作为航海标志为海运提供了安全保障。明成祖朱棣深知“宝山”的重要,因为永乐二年(1404年)吴淞江疏浚后,吴淞口成了由南向北海道运粮的起航地之一,于是亲自写下碑文、命人勒石成碑,御制宝山之碑,俗称永乐御碑,就此诞生。

御制宝山碑

御制宝山碑原碑拓片

然而,明代嘉靖年间,出现了严重的倭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倭寇便登陆侵占了这座土山,作为进犯上海的巢穴。虽然朝廷调集了大量兵力攻打,依然久攻不克。危急之时,宝山黄姚里(已于清朝初年沉没)著名的“严家兵”严家兄弟老五严大邦潜登上山,在杀死七人后与山下的老大严大显里应外合,率军生擒百余人,其余跳海逃走,终于消灭了这群倭寇。遗憾的是宝山自古多兵灾与水灾,躲过了兵灾,却没能避过水灾,万历十年(1582年)的大潮冲坍了李家浜的河塘,也彻底冲毁了这座土山,所幸万历四年(1576年)时石碑移入了位于浦东的宝山老城,安然无恙地保存下来。

唐吉慧介绍,这块原碑如今收藏于高桥中学。2005年,宝山复制了高桥中学内的《宝山之碑》,将它立于了临江公园(今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向北的土山上,并建碑亭,以记宝山之源。

教育,宝山的根脉所在

在宝山历史中,还曾涌现多位政治、经济、文学、书法界的优秀人士,比如清朝末期著名词人蒋敦复,中国近现代史著名的袁氏三兄弟袁希涛、袁希濂、袁希洛,抗战时期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等人。

1937年10月13日,同济大学新闻照,唐吉慧收藏

从百年前的历史照片,到如今还依然存在的历史建筑;从“石皮街”到临江公园……唐吉慧带领读者漫游历史长河中的宝山街道。也用珍贵的历史影像记录,讲述了百年宝山的重要关键词之一——教育。

许多读者不知道的是,宝山吴淞还是中国最早的大学城区之一。一百年前吴淞炮台湾数平方公里内,陆续建成的多所大学,例如复旦大学前身复旦公学、同济大学前身“同济医工专门学校”、中国公学、上海海事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的前身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上海水产大学前身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政治大学等。多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学界名师,与他们所培养的那些日后享誉学界的学生们,共同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力量。

“从袁希涛到胡适,从复旦到同济,教育或许正是宝山的根脉所在。重视教育也就是重视未来。”讲座最后,唐吉慧的讲述在一张老照片处结束,它记录下“八一三”后,吴淞中国大学屹立不倒的石狮。在当时,这尊石狮寓意着胜利,也象征着民族的精神。

    责任编辑:夏奕宁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