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婚姻异地登记,当打破政府内部的“信息孤岛”

2018-10-15 18:14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公众期待很久的异地办理婚姻登记,正在走向现实。

今年3月份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主席刘悦伦提交了《关于推动婚姻登记工作创新,实现规范化、信息化、人性化发展》提案。近日,民政部做出答复:将加快推进《婚姻登记条例》修订工作。

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说:结婚证只有离婚时才用得着,还是烧掉吧。但是,显然在现代社会当中,结婚证不只在离婚时才需要,相反,它已经成为公民身份的重要文件,与财产权,身份权利,甚至与孩子的受教育权紧密相连,成为一种高频次使用的公民证件。而中国的婚姻登记服务制度,还是滞后于时代发展,滞后于中国高速的城镇化和天量的人口流动的现实。

最简单的一条,就是目前《婚姻登记条例》规定,结婚婚姻登记只能在男女双方一方所在的户籍地进行登记。在目前中国人员大流动的格局下,“穿越大半个中国去和你领证” 成为很多中国人的无奈和辛酸。

本来,公民的身份信息和婚姻登记信息,在技术层面已经能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完全可以实现异地登记,但是《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还是前互联网时代的产物。

其实,说到底还是推进政府间信息的互联互通,“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打破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用政府内部的信息沟通代替公民翻山越岭的敲章证明,用政务信息化、智慧化取消形形色色的奇葩证明。

其实,中国已经实现了基于公民身份证信息的实名登记,完全也可以实现基于身份证信息的异地民政、社保等相关政务的办理。目前,公安机关已经实现了身份证的异地办理,其他职能部门也要勇敢迈出步子。

这次,民政部已经表示,与公安部就全国婚姻登记信息管理系统接入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护照号码婚姻登记信息的身份证号回填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正在进行技术方案对接。只要有便民的决心,只要有拥抱信息化的决心,任何技术障碍都不是问题。

中国信息化应更多的赋权于公民,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还需要更好打通政府内部的信息壁垒,将分散于各个部门间的户籍、婚姻、社保等信息,整合到统一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就婚姻登记信息来说,还需要打通民政部门和公安机关、法院系统以及外交领事部门之间的种种信息孤岛。

突破前互联网时代的地域分工,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异地办理变更登记只是个开始。

    责任编辑:沈彬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