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柳叶刀·儿童青少年健康】江帆:解决儿童早期发展问题有助于长远健康

2023-11-14 10: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柳叶刀TheLancet ,作者柳叶刀

柳叶刀TheLancet.

《柳叶刀》(The Lancet)系列期刊官方账号,用最好的科学创造更好的生活。 www.thelancet.com

编者按:

2023年是《柳叶刀》创刊200周年。《柳叶刀》主编、《柳叶刀》系列期刊出版人Dr. Richard Horton 亲笔社论认为,本世纪关键优先事项的健康焦点领域包括全民健康覆盖、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精神健康、气候与健康以及健康研究。近年来,中国学者在《柳叶刀》系列期刊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他们以不同方式参与并助力全球卫生健康事业。为此,结合上述健康焦点领域,《柳叶刀》联合《医学科学报》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中国学者,以期更好地发出“中国声音”,助力健康中国,服务全球健康。本期主题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我们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教授,以下是采访实录。

专家介绍

江帆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

中国儿童心理问题疾病负担加重

目前我国儿童主要的疾病负担是什么?如何避免儿童伤亡?

江帆:2022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已降至6.8‰,达到历史最低值,已经优于全球中高收入国家中位数水平。但中国儿童人群基数大,在此水平下,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绝对数仍然很高,排在全球前十位。同时,缩小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也就是均衡发展问题,仍然是我们重要的任务。

数据显示,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先天性缺陷疾病和新生儿疾病。产儿一体预防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及疾病预防未来重要方向。为了预防新生儿早亡、出生缺陷以及其它疾病,儿童保健的关口要前移到产科,要做到产儿联动,在孕期甚至备孕阶段儿科医生、儿保医生就与产科医生开展合作,开展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健康管理。

5岁以上儿童青少年主要死因为伤害,其中包括道路伤害和溺水。伤害防治的核心是预防,但是伤害的发生往往都在医疗机构之外,因此降低伤害的疾病负担更需要在社会层面构建预防体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包括很多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

在防止儿童溺水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家长的监管,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较多,加强成人监管的难度很大,需要有切实可行的策略;另一方面要加强水体防护,尤其是离村庄较近的湖泊、河流,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人群居住密集区域的水体防护管理。

在道路安全方面,我国在不断完善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但针对儿童乘客安全保障领域的立法还需不断完善。例如,一些地区已经出台了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以及乘车安全的法律法规,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与落实;对于在我国更为普遍的摩托车、电动车车载儿童的安全帽佩戴管理,也需要出台相应政策规范。

在之前发表的“柳叶刀妇幼健康重大报告”里面我们曾总结过,跟儿童伤害相关可干预政策层面的措施大概有27项,中国目前的法律体系覆盖的在17项左右,我们还有提升的空间。

除了死亡率以外,我们也越来越关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中国儿童精神健康方面的疾病负担由1990年的第4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1位,这与很多发达国家的情况相似。因此,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防治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儿科医生是儿童健康守门人,要在儿科医生的培养体系中融入精神心理疾病相关内容,这些是我们现有的儿科医生培养体系中比较薄弱的。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儿童精神医学的专科建设,不仅在精神专科机构,还要在儿童医疗机构建设精神心理学科。当然,心理疾病的防治还需要医院、学校、家庭三级联动,共同应对儿童精神健康问题挑战。

应对超重,要“管住嘴、迈开腿”

如何应对儿童超重问题?

江帆:我国超重的儿童比例由1990年的10%增加到2015年的20%,这一趋势会直接加重成人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负担。我们常讲“管住嘴、迈开腿”,对于儿童来说首先是如何“管住嘴”,这个概念与成人的“管住嘴”还是有所不同。儿童青少年处于发育阶段,大多数情况不强调单纯“节食”,而是更注重引导家长帮助儿童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儿童天生偏好甜食,过早适应含糖食物,成年后他们就会更喜欢甜食。现在市面上含糖饮料很多,有些含糖饮料广告宣传含有对儿童健康有益的益生菌,但实际上食品中的成分并没有达到医学上的健康效益,甚至因为含糖量过高对儿童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但这些广告宣传会对家长和孩子产生误导。因此需要加强对含糖食品、饮料及其宣传的监管。

我们也关注到一些国家在推行糖税,对含糖的饮料食物加税提高价格,增税部分用来改善公共设施,促进儿童健康。我们国家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综合举措,在人群层面控制肥胖及相关问题。

据您了解,目前儿童青少年的运动量如何?如何督促儿童“迈开腿”?

江帆:我们团队特别关注生活方式对儿童健康影响,研究比较多“睡”和“动”的问题。不同年龄的儿童,生活方式的风险有不同的特点。

年幼儿童,天生好动,但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的吸引,会让孩子长时间坐着不动,成为久坐的最大风险。以上海数据为例,有近75% 3岁儿童屏幕暴露时间超过指南推荐的1小时。由此可见,久坐行为在低龄儿童中非常普遍。该数据和发达国家接近,这种不良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

屏幕暴露不仅会导致孩子视力问题,与屏幕暴露相伴的久坐还会导致肥胖等代谢问题,甚至对儿童脑智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我们最新研究发现,3岁前屏幕过度暴露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大脑前额叶的功能,对孩子的认知发育和心理行为都会产生不良影响。2岁以前要避免接触屏幕,2岁以上儿童屏幕使用时间要限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对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除了屏幕暴露以外,课业负担是久坐以及身体活动不足的最大风险。我们国家积极推行的双减政策,其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有时间参加其他有益活动,尤其是户外身体活动。有效安排孩子作息不仅对身体有益,对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也有益。这一系列工作不仅需要国家出台政策,还需要学校落地政策,更需要家长配合,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能“迈开腿”动起来。

据您了解,学校在加强学生体育活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江帆:教育部有明确规定,所有学校都要安排学生每天进行一个小时户外活动,就是“阳光活动一小时”。现在越来越多学校开始重视阳光活动一小时,最近我看到很多在呼吁课间10分钟要让孩子真正动起来,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行动。

所有这些工作不能忽略儿童青少年是主体,要激发他们愿意动的积极性。孩子不愿意动,再多政策举措都难以发挥作用。运动要成为年轻群体的时尚,帮助儿童从小建立起身体活动良好习惯,同时社区、学校提供更多适合儿童,能够激发儿童动起来的社环境。例如,有些把楼梯设计成钢琴琴键,孩子就会更愿意走楼梯,学校和社区要有更多适合儿童青少年的活动场地。

城乡差异给儿童青少年健康带来挑战

城乡差异会给儿童青少年健康带来怎样的挑战?

江帆:卫生公平性是健康领域的重要议题,在中国城乡差异确实是卫生公平性中的重点所在。这一特点无论在MDGs的儿童死亡率指标上,还是在SDGs的儿童早期发展指标中都有体现。

我们发表在《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的一项研究,对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儿童发展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风险率是东部地区1倍以上,并且同一地区内部也存在明显城乡差异。

目前政府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这些可以说是从系统上解决城乡差异问题。在此基础上,不同领域还需要有一些针对性方案。例如今年4月3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妇儿工委、国家乡村振兴局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启动的全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就是专门针对解决儿童早期发展城乡差异问题的,这将有助于从提升人口素质角度助力乡村振兴。

该项目涉及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尤其是西部以及农村地区,其目的就是把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循证措施融入到基层妇幼保健体系,同时通过多部门联动,在社区、乡村构建一个提升家长养育技能的服务保障网。在国家卫健委妇幼司领导下,目前组建了一个国家级专家团队,希望能够为推动这一极为重要的工作提供专业力量,共同为提升国家人口综合素质而努力。

与《柳叶刀》的合作中,您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江帆:与《柳叶刀》的编辑团队交流与合作过程中,我最大体会是《柳叶刀》的使命驱动,让医生和卫生研究人员更多地跳出卫生系统思考健康问题,从系统层面去思考解决健康问题的策略。《柳叶刀》一直在引导医生从解决个体的健康问题入手,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社区群体健康问题,从关注诊室里面某一个病人到关注社区,甚至这个社区是无国界的,是全球的。通过推动影响国家、地区甚至全球政策,来帮助提升人类的健康。

在此过程中,不仅是我,我们团队、学生都受到了影响。我们医生一方面从微观角度探索疾病的机制,另一方面也不能忽略社会环境、气候变化等社会环境因素给健康造成的影响。正是因为健康研究范畴的大尺度以及日新月异,所以医学也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学科。

今年是《柳叶刀》创刊200年,您想对《柳叶刀》说什么?

江帆:我想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送给《柳叶刀》:“光而不耀,静水流深”,光芒虽然熠熠但从不张扬,水流看似平静但充满力量。它闪耀着光芒,但并不耀眼,还能温暖别人;静水看上去波澜不惊,但下面蕴藏着力量。END

原标题:《【柳叶刀·儿童青少年健康】江帆:解决儿童早期发展问题有助于长远健康》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