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西宁郊外云杉茂盛:四代人守护出高原松涛

澎湃新闻记者 高宇婷
2023-11-14 19:42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立冬前后,在青藏高原上的最大城市西宁,可以看到几种截然不同的景色。

位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西宁,从西到东分别被高山、丘陵紧紧环绕。而西宁城里,湟水河和北川河流经城区约50公里范围内,是鱼鸥成群、芦苇摇曳的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

青藏高原上的湿地公园固然令人意外,可是往西宁城区正北方向行驶约60公里,还有一处景色绝美的国家森林公园——鹞子沟景区。鹞子沟景区位于祁连山南麓有名的达坂山上,这里的山峰巍峨高耸,海拔2450米至4348米的群峰上生长着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云杉(松科乔木)。

这里也是青海云杉的生长宝库,每当劲风吹过,“风撼松林,声如波涛”,所谓松涛阵阵。一幅“松接白云天不坠,林连群峰涌绿浪”的美景,如不是身临其境,很难体会其中的美妙。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近日在鹞子沟景区采访了解到,鹞子沟景区所属的大通县东峡林场解放前森林覆盖率仅为28%,经过四代人接力耕耘、保护,如今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3%。与此同时,东峡林场不仅完好地保护了青海云杉的优良基因,也在青海云杉人工繁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鸟瞰鹞子沟。鹞子是一种鹰科动物,从高处看,山峰好像一只鹞子展翅翱翔,故名鹞子沟。大通县委宣传部 图

森林防火是头等大事

立冬时节的西北更显萧瑟,可是越接近鹞子沟景区,高速公路一侧山上的景色就越发不同。

远远看去,山上深深浅浅的褐色、绿色成片的连在一起。再仔细看,原是阳坡“童山濯濯”,阴坡高大笔直的云杉一株挨着一株,郁郁葱葱。这和云杉的生长习性有关,东峡林场副场长蔡启山介绍,东峡林场的林地呈块状分布,具有明显的坡向性。阴坡森林覆盖率很高,阳坡则没有高大的乔木,原因就是青海云杉是喜阴的树种。而阳坡太阳光照时间长,土壤很薄,乔木难以生长。

再往鹞子沟景区深处走,站在海拔2850米的观景台上,能看到鹞子沟景区这一侧的山上满是高大的青海云杉。景区风大,几十米高的云杉也被吹的摇摆,松涛阵阵。早有诗人领略过这般美景,留下了“松接白云天不坠,林连群峰涌绿浪”的名句。

站在鹞子沟景区海拔2850米的观景台上,能看到山上满是高大的青海云杉。 王珏玮 图

新中国成立前,青海当地军阀将鹞子沟这片山上的植被砍伐的所剩无几,大通县东峡林场副场长蔡启山介绍,据传当地军阀对鹞子沟处的森林大肆砍伐之前,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一度达到96%以上。经过大肆砍伐、破坏之后,森林覆盖率仅剩28%。

这之后的很多年里,这片林子里的小树逐渐生长起来,慢慢长成了次生林。大通县东峡林场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经过四代人的守护、耕耘,如今景区的森林覆盖率已超过了83%。

不过现在东峡林场里年纪大的树可能只有80多岁,蔡启山解释:“对于一颗树来说,80多岁也不是太大的年龄,也就是刚刚达到中龄林。”

“林场最大的任务是防火。”蔡启山说,“火灾是森林的最大杀手,一旦着火森林就没了,可能七八十年都恢复不起来。”

目前东峡林场已建成“三防”管控系统,对林区的森林防火、防盗、有害生物等发生情况进行实时管控,摄像头可以监控到7万亩的乔木林。林场内的防火砂石路也基本打通,总长约有七八十公里。

在此基础上,“每年大的查山活动要保证10次以上,每次查山有7天时间。”蔡启山介绍,与此同时,林场周边的百姓也要参与防火。如农田和林地中间的隔离带要全部翻一遍,上面没有可燃物,发生森林火灾的几率就小一点。每年林场和周边农户也都要签订《防火责任书》。

澎湃新闻还注意到,2023年,大通县新修订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简称《灭火条例》)。大通县官方评价这一新修订的《灭火条例》,建立健全了“林(草)长+河(湖)长”“林(草)长+检察长+警长”多部门协作机制,用最严格的制度落实生态资源保护任务,形成全县上下保护森林草原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强大合力。

傍晚时分的鹞子沟景区附近,远处日照金山,近处云杉丛丛。 王鹏 图

高原云杉科研宝库

云杉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这种裸子植物起源于古生代,距今已有几亿年之久。

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藏族大辞典》中记载,青海云杉因早先在青海境内发现,且数量为青海最多,故得名“青海云杉”。云杉大多生长于高寒地带的藏族地区,属乔木,高大秀直,冠呈塔形。该树种在世界其他地区已经绝迹,仅在青海等地尚存生长,因此是我国的“国宝”植物之一。

鹞子沟景区一景。  王珏玮 图

除去森林防火、抚育等林业保护工作,林木良种培育也是东峡林场工作的重要内容。大通县东峡林场国家青海云杉良种基地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开展青海云杉的选育研究和推广,2010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

蔡启山提到,东峡林场已有四代人在此耕耘、保护森林。“我们第四代林业人主要是把这片林子看护好、经营好。此外还会进行一些林业科研工作,比如青海云杉的扦插、嫁接实验等等。”

“现在看云杉很高,但是种下的种子很小很小,长3年就是5公分左右,然后将云杉树苗移出,一排排种好。”蔡启山说,这些树感觉就好像自己的孩子,要想办法让他们长好。

这其中也有很多困难,比如无性繁殖时,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还有不同。“阔叶树种插到土里可能就活了,但是针叶树种有一种分泌物,扦插难度特别大。林场从2012年开始搞扦插,到去年成活率才达到80%。”蔡启山说。

澎湃新闻注意到,从大通县东峡林场成立至今,关于云杉良种选育的科研工作持续不断。在中国知网上检索作者单位“大通县东峡林场”,发现自1972年至今,东峡林场的相关育种研究论文有80余篇。如1972年,东峡林场就已经在期刊《农林科学试验》(后更名为《青海农林科技》)发表了文章《云杉林抚育采伐强度试验初步效果》,研究林木生长与发育的控制,探讨了抚育采伐的适宜措施等。

1974年同样发表于上述期刊的文章《云杉嫁接试验》提到,从云杉自然生长情况看,良莠差异很大,其中有些生长迅速,材质良好;有些生长缓慢,尖削度大,抗性弱。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遗传质不同。因此,对云杉进行科学选种,选出速生、丰产、优质的类型和单株,通过嫁接建立无性系种子园,尽快生产出遗传质优良的种子,是加速林业生产发展,提高林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

另据《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报道,青海省大通县东峡林场国家青海云杉良种基地关于“青海云杉强化育苗”实验的成功,突破了云杉育苗早期封顶的常态,实现了云杉苗当年两次乃至三次生长、连续生长的稳定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云杉苗期生长缓慢的规律,创造了国内云杉育苗生长量最高记录。

大通县林草局提供的相关资料也显示,东峡林场与中国林科院合作,主要开展青海云杉的选育研究和推广,多年来取得了青海云杉强化繁育及示范造林技术、青海云杉扦插育苗技术研究、青海云杉优良无性系选育、中云17号新品种等科技成果。青海云杉扦插育苗成活率不断得到提高,通过不断摸索和研究,成活率提高到了80%以上。

目前,东峡林场鹞子沟景区植被覆盖率为83.9%,以青海云杉纯林为主,部分地区有针阔混交林,个别区域有人工栽植的祁连圆柏和落叶松分布。主要植物有云杉、白桦、沙棘、小蘖、忍冬、旬子、茶藨子、银露梅、金露梅、绣线菊、蔷薇等121个树种,共24种,48属。

此外,从2000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鹞子沟景区野生动物资源逐渐丰富,种类较多。目前景区兽类有8目20科76种,鸟类有16目35科147种,两栖类有7目13科4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唇鹿、金雕、胡兀鹫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马鹿、马麝、蓝马鸡、岩羊等。

    责任编辑:蒋晨锐
    图片编辑:乐浴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