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者在上图开讲:深入走进山西,甚至可以用上一百多天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实习生 徐思凡
2023-11-14 19:31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大地上的山西》新书分享会。主办方供图

在山西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歌声中,文旅学者、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生导师姜剑波做客上海图书馆(东馆)分享新书《大地上的山西》,通过多组人文地理对话讲述这个沉稳厚重的省份。

他表示,温厚、传统的山西人,开放、进取的上海人,不同的中国人,在合力筑就同样的中国梦。“山西的沉稳厚重,上海的蓬勃激荡,构成了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在11月11日的分享会上,姜剑波提到,“大地上的山西,恰是以‘天—地—神—人’四重整体空间构筑起的。倘若我们以更加恢宏的站位,将视野从表里山河中的山西引向东海大洋边的上海,一个存在相似联系的空间将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比如,“复旦”二字出自舜所唱的《卿云歌》——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而这正是4100年前的河东盐池(位于山西运城)之畔,舜、禹两位先祖率领群臣所唱之曲,意为追求光明,复兴中华。

比如,在人、神层面,上海的城隍庙里供奉着霍光,而其祖上因建国于今山西霍山脚下而得名;上海松江唐经幢与山西五台佛光寺都是佛教中国化的有力见证;上海中心大厦和应县木塔都使用了“双重套筒”的建筑结构。

《大地上的山西》以黄河晋陕大峡谷、河东盐池、五台山、应县木塔、杏花村等28个代表性的地理坐标为主要脉络叙述,被读者称为“纸上的山西博物馆”。书中就详细描写了应县这座木构巅峰之塔的结构:进入一层,可见一圈外柱、一圈内柱,将平面呈八角形的塔身分为供信徒行走礼拜的廊道(外槽)和供奉庄严佛像的塔心室(内槽)。塔心室内,除墙壁南、北两面辟门,其余六面墙壁绘有环拱趺坐的六座大佛,与中央高达11米的释迦牟尼坐佛共同组成过去七佛的布局。环顾之下,又见内槽、外槽之间通过梁枋等纵、横结构紧密相连,构成一个刚性很强的双重套筒结构,现代建筑把这种模式叫“筒中筒”。

在姜剑波看来,要了解山西,仅仅掠过几处,是远远不够的,“深入走进山西,甚至可以用上一百多天的时间。”

他向读者推荐道,可以按照汉代在山西的四个郡来规划。在晋北雁门郡,忻州、朔州、大同一带,可以领略到山西最辉煌的佛教古建艺术;在晋中太原郡,省会及附近聚集了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和晋商古镇风貌;在晋南河东郡,相当于现临汾市、运城市,这里是尧、舜、禹创制礼乐的重要地区,因此留下了很多的宗祠,包括舜帝陵、关帝庙等;最后是晋东南上党郡,保留了数量较多,较为完整的乡土建筑群,高平市、陵川县、泽州县组成的“古建金三角”更是值得细细欣赏。

书评人、山西广播电视台编辑徐文胜当天也来到了现场。他点评道:“这部书,也是一本让世界重新认识山西、认识中国的好书。在自由与统一、个性与共性的形成和走向中,山西在农耕文明初始就逐渐形成了‘以稳为根、以人为本、以守为要、以和为旨’的价值观并深植于国人灵魂和基因,影响至今。”

在现场主持人秦畅看来,从黄土高原上的山西,到东方明珠般的上海,在面对文化的大冲撞时,正因为中华民族对“礼乐秩序”的基本遵循,对千百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自信心和强烈的归属感,使我们可以一次又一次将外来的思想文化内化于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元素,以达到社会的稳定运转,“这是本场讲座最让我振奋的感悟”。

    责任编辑:蒋晨锐
    图片编辑:乐浴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