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陕北黄土高原腹地,藏着一座让人热血沸腾的小城
提到陕西,你会想到什么?
是大名鼎鼎的十三朝古都西安,还是中国红色革命圣地延安?是印象中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还是气势宏伟的黄河壶口瀑布?是滋啦油香的油泼面,还是那远处传来的唢呐声声?
作为我国内陆腹地最重要的省份之一,在历史长河的变迁中,陕西独特的地理、历史环境使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西北民俗文化,让人心生向往。
陕西特色民居窑洞 图源/汪玉平
子长市,是位于陕西北部,黄土高原腹地里的一个小县城。
初闻此名,大多数人一定会感到有些陌生,但如果提到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会议——瓦窑堡会议,你一定会对子长肃然起敬。
位于子长市的瓦窑堡会议旧址 图源/子长乡村振兴局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就是在此召开。
此次会议为中国共产党的军事路线、统一战线建设和政治斗争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西安一路向北,穿过延安,你就会来到子长境内。
虽然,还没有到达陕西的最北边,但这里的地形地貌已然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凭高远眺,境内群山延绵,山脉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峁梁起伏,蜿蜒连绵,十分壮观。
横图观看
子长境内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 图源/汪玉平
漫步子长,你会发现,这是一片温暖且厚重的地方。
这里不仅充满着革命的气息和故事,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随处可见的陕北风情、文化、美食……更是让人一见倾心,回味悠长。
01
子长,一片充满历史和故事的地方
据出土文物考证,远在六千年前,就有先民在子长境内繁衍生息。而子长市的高柏山也是史籍记载最早的黄帝冢所在地。
《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汉书·地理志》云:“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上有黄帝冢也。”这里面说到的“上郡阳周县”故址就在高柏山脚下的曹家洼村。
子长高柏山 图源/子长市融媒体
北宋年间,作为中国古丝绸之路北线必经之路,子长也留下了不少惊人的艺术杰作。
当你走进钟山石窟(又名万佛岩),你一定会被这里的石刻造像群所惊服。这座始建于北宋的石窟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为典型的纵轴式布局。
横屏观看
钟山石窟内的三座主造像 图源/子长市乡村振兴局
整个石窟体量相对不大,原有十八窟,现仅发掘五窟。
即便如此,石窟内就有大小佛像万余尊,且造型逼真,活灵活现。尤其以主像群最为精致,全身均以泥金彩绘,富丽堂皇,色彩鲜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栩栩如生的钟山石窟雕像 图源/子长市融媒体
据介绍,钟山石窟里的万尊造像都是由当时附近的百姓雕凿而成,这些农民忙时耕种,闲时雕刻,窟内墙壁上的每一尊小佛像,都由当地人所捐赠,祈求的是一份平安。
鲜为人知的是,钟山石窟虽然规模没有敦煌莫高窟大,也不像龙门石窟属于官造,但它是中国最早的石窟群,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不在四大石窟之下。中外学者一致认为它是“独一无二的历史存在”“第二敦煌”。
钟山石窟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
到了近现代,子长更是中国红色革命的重要根据地。
1935年11月至1936年6月,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中央军委在子长的瓦窑堡生活和战斗了七个月零十四天,并召开了闻名中外的“瓦窑堡会议”。
瓦窑堡毛主席旧居 图源/子长市乡村振兴局
建国后,子长也被定为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先后有10名子长籍军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就连“子长”地名,也是1942年5月,为了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而由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
子长,也素有“红都”和“将军县”之美誉。
谢子长雕像 图源/子长市融媒体
02
子长,有着与众不同的陕北文化和风情
如果你是第一次到子长,一定会被其浓厚的陕北文化所冲击。
唢呐,在陕北音乐界绝对是扛把子的存在,流传甚广,但尤以子长唢呐最具代表。
子长唢呐杆长碗大,演奏起来音色明亮,粗犷舒展,热情奔放,犹如子长人的个性一般,将黄土高原特有的风土人情一览无余地倾诉于唢呐声中。
子长唢呐吹奏者 图源/子长市乡村振兴局
头顶包上一块白头巾,身着红白相间的服饰,这大概是子长唢呐演奏者最标准的穿着。
两人一组,一个高音,一个低音,相互配合,再加上扁鼓、小擦和乳锣,一支吹奏兼打击乐的班子就成了。
子长唢呐集体演出 图源/子长市乡村振兴局
现在,在年节庆典、乡集庙会和红白喜事等大型活动的现场,都会有子长唢呐的身影。而随着随着演出场景的扩大化,双人吹奏已经发展为十人以上乃至百人以上的集体演出。
演奏的曲调,也会因场合环境而各不相同,或热烈喜庆,令人热血沸腾,或哀婉低沉,如泣如诉,饱含思念之情。
因其独特的艺术特征,2021年5月24日,子长唢呐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子长唢呐 图源/子长融媒体
子长刺绣,也是陕北民间手工艺术的典型代表,是黄土高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看似简单质朴的刺绣制品,却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一个虎头帽、一对枕套、一双鞋垫、一套门帘……这种极其贴近生活的手工艺品,是无法用各种机械来大规模炮制的。
造型精美的子长刺绣 图源/子长市乡村振兴局
刺绣的选材,也与黄土高原的生活紧密相关。
象征着美好爱情的山丹丹花,期盼儿童健康茁壮成长的虎头造型,寓意新婚夫妇幸福绵长的牡丹凤凰,蝶恋花等。
陕北妇女们在刺绣上体现出来的大胆构思和丰富联想,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2013年9月11日,子长刺绣被列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贴近生活的子长刺绣 图源/子长市乡村振兴局
子长,盛产杂粮,聪慧的当地老百姓最拿手的绝活就是粗粮细做。
子长煎饼,堪称陕北饮食文化之一绝。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的煎饼,子长煎饼的原料为荞麦,成品柔软且具有弹性。
制作方法是先将荞麦去皮成糁子,加水渗透成糊状,再经过滤后在铁鏊上摊烙而成。
子长煎饼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
成型后的煎饼有圆形或椭圆形,碗口大小,饼薄如纸,银白透亮。极具韧性。
食用时卷入猪头肉、红烧肉、酥肉、鸡肉、炒菜、凉拌菜、热豆腐、豆腐干等就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煎饼。
质地柔韧的子长煎饼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
配料也十分丰富,醋、蒜汤、韭花、辣油、西红柿酱、芝麻等,酸辣咸鲜,滋味不同。
子长煎饼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
子长煎饼最早在元末明初时就开始制作,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子长煎饼已形成其独特的风格特征,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现在更是走出子长,享誉四方。
子长煎饼全家福 图源/子长市乡村振兴局
子长绿豆凉粉,也是子长极具风味的民间小吃。
其原料为上等的绿豆,经过浸泡、研磨、过滤、沉淀等工序制成绿豆粉末,然后加水兑白矾制成糊状,倒入锅内用文火煮至稠熟时盛入器皿中冷却后即成。
绿豆凉粉 图源/子长市乡村振兴局
制成的凉粉分为两种:一种叫“白粉”,一种叫“黑粉”。两者皆光泽滑润,韧而柔软,像一块块晶莹剔透的豆腐。
食用时,将食、盐、辣辣油、蒜泥等制成的酸辣汤浇到凉粉上即可。
相传,在清代同治年间就有此食品的制作,被称为“酸辣绿豆凉粉”。
1935年,党中央、毛主席长征到达子长瓦窑堡时,吃的第一顿饭就是子长煎饼和绿豆凉粉,食用后连连称赞。
绿豆凉粉 图源/子长市乡村振兴局
当然,不仅是荞麦和绿豆,子长还盛产小米、糜子、黄豆、玉米、高粱、红薯、土豆等杂粮农作物,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黄米糕、油馍馍、黄煎、漏鱼、碗饦等十几种特色小吃。
子长黄米山 图源/汪玉平
现下,秋去冬来,子长的田间地头依旧层林尽染,入目金黄,美得犹如童话般的世界。
陕西子长,有道不尽的陕北特色和红色文化,引得人心生向往;这里的风土人情和乡村烟火气息,也等待着远方的你,前来驻足、踏赏。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
[2] 话说子长
特别鸣谢:
乡村复兴论坛
子长市乡村振兴局
子长市融媒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