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年男性,比想象中孤独

2023-11-13 12: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图/剧照《正常人》

我的一个硕士研究生同学,是北师大婚姻研究与咨询中心的专家心理咨询师,在上周的教育心理学课上,他分享了一个很有趣的心理学结论:被社会化后的男性,在35岁以后,往往比女性更孤单,更渴望被认同、被理解和被需要。

这让我想到了澳广网“健康男性”(Healthy Male)组织的首席执行官西蒙·冯·萨尔顿(Simon von Saldern),曾在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全国广播网《周六号外》节目中说过同样的观点:

“都市神话告诉我们,最孤独的是年龄较长的男性,而事实上,35至49岁的男性孤独感最高。”

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科学解释为什么中年男性最为孤独,但其实也不难猜出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比如在35至49岁之间,是夫妻分居和离婚的高发年龄段,同时也是职场压力相对较大的一个时期。任何一点风吹草动的变化,对于这个年龄的人来说都是不小的打击。‍‍

但现实生活中,中年男性的情感需求,好像总是很难被觉察和关注到。

就像我们总是乐于谈论女性的孤独、女性的情感自我关怀,但鲜少会去谈论这个话题的男性相关。

这或许也是源于社会对于男性的传统期待往往是具有功能性的,比如赚钱养家、社会地位的建立,权力的掌握等等。而一个中年男性,作为家庭里的顶梁柱,似乎早已被剥夺了这种情感的自由,更像是一个去实现家庭目标的工具。

记得在《大话西游》这部影片的结尾,周星驰望着下面那个落寞的孙悟空说:“那个人的样子好怪啊,他好像一条狗啊!”

这一幕里的孙悟空,似乎就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年男性的一个缩影:告别了从前那个无忧无虑的至尊宝,戴上紧箍咒,拿起金箍棒,成为孙悟空,兢兢业业地走在西天取经的路上。

就像一条狗那样向生活低头,夹起尾巴做人,充满了辛酸、孤独与无奈。

虽然中年男性习惯性地主动隐藏脆弱与情感需求的一面,然而他们那些被“遗忘”的情感,事实上早已化成了危机在暗流涌动,并悄然影响着其背后的家庭和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中年男性的情感“失语”‍‍‍‍

当我们在谈论农业社会时代里,重男轻女的观念之下,女性承受着被轻视的伤害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面,则是男性因被过度的关注和期待,也在无形中承受着其所带来的失去。‍‍‍‍‍‍‍‍‍‍‍‍‍‍‍‍‍‍‍‍‍‍‍‍‍‍‍‍‍‍‍‍‍‍‍‍‍‍

在中国许多的传统家庭里,一个男性从呱呱落地开始,通常就会得到这个家庭极大的情感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投入倾斜,这也让男性对自我的超常认同能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满足,不仅是家庭,甚至是男性自身,都会对自己产生过高的期待。‍‍‍‍‍‍‍‍‍‍‍‍‍‍‍‍‍‍‍‍‍‍‍‍‍‍‍‍‍‍‍‍‍

然而,当他从学生身份步入到真实的社会职场,再到组建家庭,成为家庭的支柱,这个过程却暗藏了许多不断失望的危机。

那种从小在家庭中所获得的重视与偏爱,以及超我的认同,会在现实的生活中一点一点地被摧毁和磨灭,而这种自我冲突所带来的失望感,往往会在中年时期达到一个巅峰。

然而,传统的男性性别规范并不允许男性表达情感、承认脆弱,因为这些并不会为他们带来任何成为男人的社会资本,因此他们也会很自然地去隔离自己的低落情绪,回避内心痛苦以及脆弱的那一部分。

与此同时,在社会既往习得经验认知里,男性普遍不擅长情感表达,似乎也不需要亲密的朋友。

而当一个男性一旦进入职场,或者是成为了父亲这样的角色,他的关注点也很少会放在社会联系和友谊关系的建立上,不少心理学研究也总结出了男女维系友谊方式的差异:男性维系友谊的方式是分享活动,而女性维系友谊的方式是分享情感。

这一点,在社会地位/收入相对较高的男性身上,可能表现得更为明显。

他们更倾向于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在外界,试图通过外界来获得成就感,以补偿自我内在的认同,比如说努力工作赚更多的钱,有更高的社会地位等等,而对于自己内心情感世界的认知,相比较于女性而言,可谓是少之又少。

一旦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例如失业、重要关系的破裂、身体健康的危机等问题的出现,都会让一个男性陷入到一种自我情感失衡的状态,而当需要去面对和处理这种内在的情感挑战时,男性相比于女性往往拥有更少的资源,因为过往没有经过训练,也就更加的陌生。

这种孤立无援,也总是能轻易地将男性推入心理危机的深渊。‍

澳媒就曾经报道过一组数据,在总人口仅为2600多万的澳洲,平均每天有6名男性死于自杀,在自杀人数中男性的占比更是高达75%。

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够明显地感受到,绝大多数的女性都是柔软的,可能轻轻地拉一拉就会感到疼,于是经常性崩溃,但却又总能很快地恢复如初,而多数男性虽然如坚硬如钢铁,不会轻易地就被拉断,然而一旦崩折也就意味着无法复原,只能回炉重炼。

中年男性的孤独“价值”

当中年男性面对情感需求时选择“失语”,那些没能被及时识别出的“孤独”又都不会凭空消失,于是他们也会试图向外去寻找精神的“庇护”。

2017年,日本知名编剧野岛伸司写了一部名为《爸爸活》的影视剧,中文翻译的比较委婉,叫做“大叔帮帮我”,就是指“只约会、但并不发生肉体关系”,从而接受男性经济援助的一种交往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年轻的女孩们通过“爸爸活”这个网站,来获取“工作任务”,跟大龄男性约会,只需要陪他们聊天、吃饭、逛街,就能获得不菲的收入。

剧中的男主栗山航就是这个网站的付费用户,他是一位大学教授,还有一位美丽知性的妻子。

作为一个中年男人,栗山航没有任何的不良嗜好,他保持着健康的身材,工作之余就是看看书、做做翻译、品品红酒,脾气温和,从不大声说话,不为难别人,甚至可以说也不玩弄别人的感情……

剧中他穿着合身的衬衫,在厨房里娴熟地切番茄,有条不紊地做着三明治。然后一个人光着脚慵懒地坐在草地上,一边食用自制三明治,一边阅读法语小说。

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内心十分温柔、与世无争的中年男人,因为十年前女儿的离世,夫妻之间的感情开始变得岌岌可危,于是他开始通过“爸爸活”这个网站,不断地去寻找年轻的女孩,为自己带来精神慰藉。

这样的情况在日本的社会中是真实存在着的,并上升至一种社会化的现象。

在日本的一档采访节目中,有一位叫由娜(化名)的女高中生,她在成为“爸爸活”会员后,同时跟6个男人交往。

由于每天的“档期”实在是太满,有一回由娜就抱怨说,每天约会后回家实在太麻烦了。于是一位大佬二话不说,豪掷数千万日元,给她买了一套富人区的高级公寓。

这些女孩随口的一句话,就能轻易获得很多人一辈子都奋斗不来的财富,即便说她们要不来房产,但要几个奢侈品包包肯定没什么问题。

这巨大的经济成本背后,也投射出了日本中年男性无尽的虚空与可怜,只能通过花钱买陪伴的方式来进行填补。

当然这背后也有日本夫妻关系坍塌的原因,有人这样形容日本夫妻:“日本的女人关心和伺候自己的丈夫,很多时候就像是关心一个可以赚钱的工具一样。”

因为他们在家庭里并非无可替代,婚姻也早如一潭死水。于是日本男人试图通过与年轻女性约会,重新找回那种心动的感觉。纵使大概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错觉,但他们也乐在其中。

甚至从另一个视角去看“爸爸活”这个网站的话,与其说这是在“救赎”是那些懵懂无知的年轻女孩,倒不如说是在真正地“救赎”那些孤独、落寞的中年男性。

因为精神上的空虚、价值观的崩塌以及无处可依的孤独,于是选择了金钱交易、漠视亲密关系,这样的情况其实早已在全世界悄然蔓延开来。

孤独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除了精神健康在被孤独感影响之外,孤独感也在无声地影响着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众所周知,癌症疾病的发生与一个人的年龄、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但为了研究中年男性孤独感与罹患癌症风险之间的联系,东芬兰大学的研究人员,从大约40年前就开始了这项研究的跟踪。

来自芬兰东部的2570名中年男性参与其中,随后他们一直被登记监测健康情况以及死亡率。监测数据表示,在随访期间,649 名男性(即 25% 的参与者)患上了癌症,283 名男性(11%)死于癌症。

2021年4月,东芬兰大学的研究人员为就此在精神病学领域的期刊《Psychiatry Research》发表了题为:《Loneliness and social isolation increase cancer incidence in a cohort of Finnish middle-aged men. A longitudinal study 》的研究论文。

研究结果表明:即使调整了生活方式和与健康相关这些影响癌症发生的变量,仍然可以观察到孤独与癌症总发病率呈现出正相关,孤独社交(Social isolation)也与癌症总发病率相关。

所谓孤独社交(Social isolation),就是指虚拟网络中的粉丝与朋友很多,但现实中能谈得来的朋友寥寥无几。这也正是当下中青年社交人际关系的显著特征。

虽然,孤独与癌症发病背后更为具体的关联机制,还没有科学的结果来论证,但孤独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却并非是一种虚拟的想象。

而中年男性缺少友谊,情感表达能力薄弱,如果没有伴侣情况会更加地糟糕,这几乎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共识。

孤独是中年男性的必修课‍‍‍‍‍‍‍‍‍‍‍

《经济学人》曾经刊发过一篇名为《为什么美国男性最孤独》(Why Men are Lonelier in America than Elsewhere)的文章,指出造成美国男性最孤独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之一是具有美国特色的男性气质。

美国精神分析师罗伯特·加菲尔德对此曾表示:

“在美国男孩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一直被灌输,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男性,就需要具备以下的特质:克制、独立、以碾压他人为代价的竞争能力。”

坦白来说,这种社会的固有期待与定义,对于男性的情感体验与表达来说的确或多或少是一种剥夺。

但这仍需要男性自身去进行调整,在履行社会职责的同时,去正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求,并为之做出一点点的修正以缓解孤独感,比如:‍‍‍‍‍‍‍‍‍‍‍‍‍‍‍‍

1. 花时间倾听内心,关注自己的情感需求,反思自己的感受和理想;‍‍‍‍‍‍‍‍

2. 发展兴趣爱好,是一种有效的放松方式。比如跑马拉松、野钓等;‍‍‍‍‍

3. 自我关怀,把自身健康放在第一位,规律的作息与饮食习惯、适当的锻炼都是维持身心健康的核心;‍‍‍‍‍‍‍

4. 建立支持系统:与他人交流,分享情感,可能是家人、朋友或者是专业的心理医生。

中年男人在责任和孤独之间游走,这本身就是生活无可避免的一部分。

孤独也并非总是带来负面的结果,它也给了人重新思考的机会。‍‍

而妻子/爱人从来都是中年男性最为牢靠的人生队友,因此对于女性而言,在自我情感关怀的同时,不要遗忘对方其实同样也需要情感的支持——被认同、被理解和被需要。

即便“他好像一条狗啊!”但他也曾是你心目中的盖世英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