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星堆的先民,为什么造出了这么多“手办”?

2023-11-13 17: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继1986年一、二号坑考古出土众多文物后,开始的新一轮考古,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无论是格外厚重的金面具残片,还是造型奇异的人体青铜器,无论是高大炫目的青铜神树,还是刻有精美云雷纹的象牙制品,几百件重要文物的出土震撼着世人,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让人眼界大开!

作为长江文明之源、连接世界之窗、文化创意之魂,三星堆代表的古蜀文明神秘而独特,魅力闪耀夺目,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更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几千年前先民就会

焊接和用磷元素?

会有三星堆这样的名字,着实令人捉摸不透,甚至还觉得是不是与韩国的三星有关。会有这样的名字,也是因当地有个村子就叫三星堆,而给考古遗址起名原则是以“小地名”为原则来命名。另外,三星堆遗址所在的位置,从地图上来看,三个土堆呈直线排列,很像天上的三颗星星,加上遗址北边有一处形似弯月的台地,在风水学中称此为“三星伴月”。因此,取名为三星堆。

三星堆在1929年时,被一位住在月亮湾的农民在其住宅旁淘沟车水灌田时,在沟底发现了璧、圭、琮、璋等玉石礼器,并拿到古玩市场售卖。后来的其中一部分玉石器被英国传教士董笃宜买到并转交给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馆长、美国学者葛维汉进行鉴定。葛维汉看到后非常震惊,1934年春,他和助手林名钧等人组成考古队来到三星堆进行考古发掘。

三星堆的年代久远,根据考古发掘和碳14测定,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800年,最晚到公元前1100年。它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为宝墩文化,第二、三期为三星堆文化,第四期为十二桥文化。这些时期与中原地区的商周时代大致相当。

沉寂了几千年的三星堆一直不被关注。直到1986年,一群四川大学84级的学生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三星堆遗址再次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1号、2号坑后,才震惊世界。

1986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三星堆遗址

进行考古发掘。来源/纪录片《探秘三星堆》截图

在出土的文物中有大量精美而又神秘的青铜器、金器、玉器等。这些文物有着奇特而又精湛的造型和工艺,显示了古蜀人民对自然、神灵和社会的观念和信仰。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巨大而又细致的青铜面具和人头像。这些面具和人头像有着突出而又圆润的眼睛,有些还戴着金箔或者玉冠。它们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威严的感觉,让人想象它们在古代是如何被用来进行祭祀或者统治的。除此之外,有些青铜器还呈现出动物或者植物的形态,比如鸟、龙、虎、鱼、树等。这些可能反映了古蜀人民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也可能是他们的图腾或者神灵的象征。

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各类器物

来源/纪录片《探秘三星堆》截图

截至目前,三星堆遗址共发现了8个“祭祀坑”,出土文物1.5万多件。不过最近出了件大事。

不久前,研究人员用X光技术扫描了龟背型网格青铜器,结果发现了一些焊接的痕迹。三星堆的青铜器物造型很复杂,奇轨多变,所以不可能用一体浇筑法做出来,而是需要先分别浇筑各个部件。如果真是这样,就意味着古蜀的先民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能够将青铜部件组合起来,然后焊接了。专家们发现,这个技术可能比商朝用的方法还要早很多年。

此外,科学家们研究了青铜器的成分之后,得出了惊人的结论:这些青铜器里都有一种极为特殊的化学元素——磷。这种元素能让铜水的流动速度加快,还能让铜水的凝固时间延长。但是,现在的磷元素是一个叫布兰德的德国人在17世纪发现的。这又意味着在4000多年前,三星堆的古蜀先民们就已经懂得如何使用磷元素了。如果再挖下去,不知道还会发现什么更惊人的事情。

古蜀人对眼睛和太阳的崇拜

青铜大立人、青铜人面像、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这些已出土青铜器的形态,在以往的古文明遗址中都很少见,相比于具有明显实用性的容器或者乐器,它们更像是一批巨大的“手办”。

而在当时中原的夏商王朝,尽管青铜器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水平,也仍然不存在用青铜制作神像、人像的传统。这就奇怪了,三星堆先民是出于什么原因造出了这些“手办”的?

传说古蜀国的第一位首领名叫蚕丛,古书里记载,他有一双奇特的“纵目”,眼睛不仅特别大,还双双向前突出,视力非同一般。

在建立古蜀国以前,蚕丛率领着蚕丛氏部落生活在岷山一带,那里的地势峰峦叠嶂、河谷深切,人们只能依山凿洞而居,条件非常艰苦。

后来有一天,他在山间巡逻,竟然用自己的纵目远远看见成都平原地势开阔、沃野千里,非常适合居住。回来后,蚕丛就立刻带领部落跋山涉水,迁徙到了成都平原,在此建国称王。后来,部落先民感念蚕丛,又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双目力超群的犀利眼睛,就专门按照蚕丛的样子,制作了一副青铜纵目面具,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古蜀人独特的眼睛崇拜。

这些已出土的不同类型青铜崇拜物,表面上看杂乱无序,实际上它们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而且是围绕着一个主轴陈列的。这个主轴就是生活在三星堆古代蜀人对太阳的崇拜,这也是古蜀人另外的一项重要信仰。

扶桑神树与十日金乌

在代表神灵、祖先、帝王、巫师的青铜人偶像、头像、面具中,虽然很难明确辨认出谁代表的是他们崇拜的太阳神,但是我们仍能从它们身上找到太阳神崇拜的印记。比如在大立人青铜像的头顶花冠的正中,就有一个圆形的代表太阳的标志。从它所在的位置看,这个大立人偶像也许就是代表太阳神在行使自己的职能,也许他本身就是太阳神的化身。值得指出的是,在三星堆还出土了众多圆轮状“太阳纹”铜饰件,象征太阳光焰纹圆盘等,有的形体是较大的。这就是太阳崇拜的直接表现。

我国汉文古籍和神话传说中记录的神木大树较多。代表性的有:建木、若木、寻木、三桑、扶木(扶桑)等,大都具有天梯的性质,是神和神性的人(巫师)上下于天的通道。学者们一致认为,三星堆出土的几棵青铜神树,与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中的扶桑和若木完全一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大荒东经》)。传说远古时期太阳不是今天的一个,而是十个,它们居住在扶桑树上。西方是日之所入,它们停留在若木上,“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大地”(《淮南子·地形篇》)。这些青铜树的存在,就表示太阳崇拜的存在,而且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太阳崇拜的主要组成部分。

太阳神鸟金箔

所以也能够理解,为什么从三星堆遗址中会出土如此精美、庞大的青铜神树,以及大量的太阳形器物了。

一号神树

青铜神树一共有八棵,其中修复最完整的一棵高达4米,是目前全世界已知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被命名为“一号神树”。

在这棵青铜神树上,有九条向下弯曲的枝干,每条枝干上都伫立着一只昂首展翅的神鸟,喻示着十只金乌中的其中一只从扶桑飞往建木以后,太阳东升。

这正是《山海经》所言“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的场景。

三星堆遗址中成批出土的象牙

三星堆留给我们很多疑团——为什么三星堆遗址分明处于中国的西南部,却能出土成吨来自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亚洲象象牙?为什么持续了1500多年的文明制作铜器的水平如此之高,却没有留下一个文字?为什么古蜀人会突然从三星堆转移到金沙?尽管我们还没能描绘出古蜀文明的全貌,有一点却是能够确定的:这是一个有着独立起源的文明体系。

可以说,位于长江流域的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直接将人们对古蜀国历史的认知推到了4400年前,证明了长江流域和中原的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

上下五千年,并非子虚乌有

撰文 | Jane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