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与君歌一曲”,纪念费城交响乐团访华50周年音乐会
11月10日晚,“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纪念费城交响乐团访华50周年音乐会,在北京中国国家大剧院举行。本次音乐会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国国务院支持,费城交响乐团(以下部分简称费交)、中国交响乐团、美国亚裔表演艺术中心共同演出。
“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纪念费城交响乐团访华50周年音乐会演出现场。本文演出现场图均由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提供。
上半场,“唐诗的回响”中文演唱
演出上半场,由费交年轻的指挥家特里斯坦·瑞斯·舍曼执棒指挥。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为此还特地苦练了两个月的中文,并给自己起了个响亮的中国名字:阙思腾。开场曲目为《坎迪德》序曲,是美国作曲家伦纳德·伯恩斯坦创作于1956年的音乐剧《坎迪德》(又名《老实人》)中脍炙人口的序曲,也是在美国国内最常被演出的管弦乐曲之一。以该序曲揭开整场音乐会的序幕,无疑显现了主办方的待客之道与地主之谊。
费交指挥家特里斯坦·瑞斯·舍曼在演出节目间隙向观众致意。
为彰显东情西韵,紧接着奏响的便是弦乐合奏《二泉映月》。这首出自中国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的二胡名曲,以如泣如诉的旋律带来当晚演出的首个高潮,也自然而然地串连起费城交响乐团与中央乐团(现中国交响乐团前身)在50年前初次相见时的美好回忆:
1973年9月15日,费交一行人来到了位于和平里的中央乐团院内,与中央乐团的艺术家们进行艺术交流和联欢活动。当天,指挥家李德伦代表中央乐团向美国同仁尤金·奥曼迪介绍了乐团历史和基本情况。随后,奥曼迪和乐手们饶有兴致地观看了中央乐团精心准备的内部演出。李德伦先是选择了刚由中央乐团创作组组长吴祖强改编而成的弦乐合奏曲《二泉映月》,颇具东方神韵的旋律一下子便吸引住了奥曼迪。
据原中央乐团小提琴演奏家、党委书记朱信人事后回忆,“《二泉映月》演完以后,奥曼迪和他们乐队的队员特别喜欢这首作品,马上提出来要得到这部作品的总谱,他们回去以后要演。这部作品是吴祖强在前一年刚刚创作完成的,是一部非常新的作品,首次演出马上就可以传出去,直接实现了中国作品走出去。”
费城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家戴维·布斯与原中央乐团小提琴演奏家、党委书记朱信人50年后再相聚。
作为上半场演出的重头戏,“唐诗的回响”音乐会选段的首次奏响,还是在今年年初美国纽约林肯中心举行的新春音乐会上。彼时,来自中国、美国等10个国家的国际歌唱家在费交的伴奏下,用中文演唱交响乐重新谱曲的唐诗名篇。而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舞台上,当身着黑色戗驳领礼服的男中音歌唱家何塞·鲁比奥,用中文吟唱出名篇《登鹤雀楼》的首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时,无疑令全场观众倍感惊奇和亲切。
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写尽了羁旅之思、家国之忧。女高音歌唱家埃丝特·莫琳·凯利在演唱时,采用了评弹清唱的形式。异域的中文发音却分明带出了江南水乡吴语的软糯婉转,令人在啧啧称奇之余,更要慨叹一句艺术家为此所做的功课之深。有了前两首作品苍茫辽阔和秋夜低徊的意境打底,相继而出的《咏鹅》则展现了一众女歌唱家的一派天真与生动活泼。知名编剧邹静之就坐在观众席中,他情不自禁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嘿,演出真是倍儿飒,瞧她们说中文多自信啊。”
“唐诗的回响”《咏鹅》演出现场
“唐诗的回响”音乐会选段在诗仙李太白的名篇《将进酒》中收尾,也结束了上半场的演出。“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男、女歌唱家们协力将《将进酒》的五音繁会、气象不凡演绎得大开大合。“诗情忽翕忽张,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可谓意境全出。
“唐诗的回响”《将进酒》演出现场
下半场,“命运交响曲”令人遐思迩想
演出下半场,由中国交响乐团团长、指挥家李心草接棒指挥,中、美演奏家们协力奉上了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号)。这首世界交响乐的瑰宝,也是1973年费城交响乐团访华时期多次上演的重头曲目。就澎湃新闻记者查询比对:1973年9月15日,由费交指挥奥曼迪执棒,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曾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奏响。而同坐落在首都长安街的两侧,作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十大建筑之一的民族文化宫与2008北京夏季奥运会前夕揭幕中国国家大剧院,相距不过两公里。50年间,“命运交响曲”两度跨过浩瀚的太平洋,令全场观众在遐思迩想之际如痴如醉……
说起来,当50年前当费交的音乐家们第一次踏入位于和平里的中央乐团院内,在中国音乐家们为他们接风,献上的“欢迎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访华演出”音乐会上,第二首曲目便是这首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其时,指挥家李德伦在挥完第一乐章后,突发奇想,转身便将指挥棒递给了台下的奥曼迪,邀请其指挥中央乐团完成第二乐章。
当时,奥曼迪几乎没有丝毫犹豫就接受了李德伦的邀请。“因为我们的语言不通,他也不用多说,大家很快就投入到音乐里面,他自己也感觉到这个乐队很专业,也很灵敏。”朱信人回忆说,奥曼迪第一次指挥中国的乐队,他的风格也与李德伦很不同,但演奏起来流畅、和谐。中央乐团的队员一开始还有点担心看不懂他的手势,但几个动作后,乐队马上就适应了。“音乐是共通的,大概是这个环节融合得非常好,他还夸我们这些年轻演员接受能力很强,也很兴奋。这可以说是一次世界性的合作。”
音乐会在现场全体观众不消歇的掌声中,迎来了中、美两国指挥家的两度返场。先是特里斯坦·瑞斯·舍曼执棒,安可了一曲中国近代音乐家刘天华的《良宵》,接着是李心草执棒,安可了又一曲美国作曲家莱罗尔·安德森的《快乐的提琴手》。《良宵》原名《除夜小唱》,创作于1928年的除夕,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快乐的提琴手》则创作于1947年,演奏带有炫技的意味,是美国各交响乐团举行的音乐会上作为返场的常备曲目。两首安可曲毕,音乐会方才完满结束。
1973年,“欢迎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访华演出”音乐会现场。本文历史图片均由费城交响乐团提供。
“那面大锣,我每周都会见到它”
11月10日当晚的音乐会开始前,费交73岁的小提琴家戴维·布斯接受了媒体群访。他是1973年访华演出的亲历者,“那是一段奇妙的经历,也是我生命中非常关键的一段经历。”
布斯回忆说,五十年来,算上此次纪念费城交响乐团访华50周年音乐会,自己曾十三次来到中国。“我的职业生涯是从中国开始的”。原来1973年费交访华之际,由于一名乐手生病,彼时刚刚加入乐团、尚未签完合同的布斯作为替补参与演出,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我当时没有合适的签证,没想到两到三天,签证就办了下来。我在中国看到了很多农民在田间辛勤地劳作,城市的马路上有很多的自行车。后来再来中国,街道上的汽车就逐渐多了起来。”
费交73岁的小提琴家戴维·布斯(乐队中满头白发者)。
“我感受到了中国的巨变,也看到许多大城市的蓬勃生机。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如此之快,但中国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又是如此的重视,这一点和美国是相似的。我今天特别高兴,见到了原中央乐团的小提琴演奏家朱信人先生。他已经91岁了,见面的那一刻,我觉得身上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这样一种民心相通的交流在我看来是非常可贵的。”布斯说。
澎湃新闻记者提问,10日演出的节目单上《二泉映月》和《第五交响曲》在50年前的访华演出中也曾出现。布斯表示,“这两首曲子都是大师级的作品,就像我们每次走进博物馆,都会去看最喜欢的艺术作品。古典音乐也是如此,我们每次演奏这样的作品,都会有新的认知和感受,也会带来别样的感动,这正是艺术之美的所在。”
“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纪念费城交响乐团访华50周年音乐会节目单。
1973年,费城交响乐团来华,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和上海市府大礼堂的演出节目单。
回首过往,1973年中美两国艺术家互赠纪念品环节,费交雪中送炭送上了单簧管、小号、长笛、鼓膜和一套三角铁,以及欧美著名作曲家的乐谱、乐团灌制的上百张唱片;中央乐团则回赠以琵琶、中国鼓、胡琴等传统乐器,其中一面直径1.1米的“锣王”最为抢眼。据说费交回到美国后,他们立即用这面大锣演绎了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澎湃新闻记者就此提问,这面大锣目前的存放和使用状况。
1973年,费城交响乐团中国之行收到中央乐团赠予的礼物:一面直径1.1米的大锣。
布斯兴奋地表示,这面中国大锣是件特别的礼物。“现在它仍在使用,演出和排练的时候,乐团都会带着它。每次当乐手击打这面大锣,我们大家都会想到中国。可以说,我每周都会见到它。”另据悉,包括布斯在内的13名费城交响乐团音乐家此次中国之旅,在结束北京的首演后,代表团还将赴天津、苏州和上海巡演。
中、美艺术家集体谢幕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