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养老洞观西宁幸福感如何炼成:政府作为,科学布局,精准服务

澎湃新闻记者 谈婧媛
2023-11-10 22:3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青海 >
字号

11月8日,西宁市通海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护工在陪老人玩捡豆子的游戏。  本文图片: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西宁连续三年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当前正以“青藏高原上最宜居的中心城市”为目标,着力打造高原养老幸福城。

西宁的幸福感是怎么做到的?从西宁的养老这个民生点为切入口,可以一探究竟。

日前,“走在前作表率 聚力现代新西宁”主题传播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澎湃城市行”网络主题传播活动西宁站活动的全国近20位主流媒体记者走进城西区通海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城北区大堡子村、西宁市智慧民政信息服务中心,发现西宁养老服务做得好,首先在于政府管理部门有作为,愿意去问事、去管事,出台政策支持引入社会力量;其次在于讲科学,合理打造由区县—街道—社区等多级构成的居民就近养老圈,用互联网技术全面监管各级养老机构和爱老幸福食堂。

社区一站式“幸福养老基地”

在城西区通海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内,每一个房间门口都贴上了托管老人的姓名、年龄及身体状况,看书、看电视,搓麻将这些兴趣爱好也被特别记录。

几个月前,通海路街道新建了一家托老所,让养老与便民在社区完美结合。通海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高宗慧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中心总共有43张床位,包括35张护理型床位和8张日托型床位,内设接待室、护士站、办公室、厨房、餐厅、浴室、洗衣房、公共卫生间、医务室、棋牌室及休闲文化娱乐区域等,室内监控全覆盖,PVC防滑地板,房间内配有护理床、衣柜、休闲座椅、电视、残疾人老人专用卫生间、自动智能马桶,还配备有理疗按摩器械及各种性能康复器材等现代化、适老化用品。

通海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内的床是专门定制的,适合老人自主调整床板角度。

高宗慧说,该中心目前有工作人员15人、还配有一位全科大夫和两名护士。从今年6月开始运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中心内入住的老人有21位,入住率已达60%。

养老服务中心内,几位老人靠着窗一边晒着太阳一边跟着护理人员做手指操,还有的老人与工作人员玩起了“捡豆子”的小游戏。据高宗慧介绍,平时还有丰富多彩的日课,包括手工创作、合唱团、数字游戏、拼图大赛等,一周七天,每天都不一样。“日课是这里的特色,也是老人们最喜欢的活动项目。通过个性化、丰富多彩的日课活动,让老人走出房间,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充实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此外,这里配有专职康复训练师,为老人提供个性化康复训练指导,保证了老人的身心健康。”

日间托养是这家托老所的一大特色,有的子女白天要工作,便把老人托养在这里,晚上再把他们接回家。高宗慧说:“我们这是一个幸福养老基地,老人早晨来了之后,这里锻炼身体,有人教他们手指操、腹式呼吸方法等,在这儿娱乐,楼下的社区里还有图书馆、书画室、舞蹈室,老人们都可以去无偿使用。”

“这里是城西区一手打造的,所有设施都是建好的,能真正让我们运营方‘拎包入住’。” 高宗慧分析说,“为什么西宁被评为幸福城市,就是因为咱们政府特别有作为,不管是我们运营方还是老人,所有的事情都有人管,所有的事情都有人问,所有的事情都有人跟你去协调,让你能轻装上阵,为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在这里被托养的老人跟咱们辖区内的老人可以得到最大的实惠,感受到获得感跟幸福感。”

通海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里唱歌的阿姨们。

高宗慧认为,社区设立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真正做到了让市民就近养老。并且与社区建立在一起可信度更高,沟通上更方便,督导、监督机制更完善,做到融合发展,资源共享,物尽其用。

虽然成立的时间不长,但高宗慧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老人们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她认为,享受着养老服务中心所提供的便利和关爱,老人们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乐于展示自己,一起聊天、互相支持,还可以结交新朋友,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这种社交环境给予老人们一种归属感和温暖。

给农村老人足够的幸福感

早上11点,从城北区大堡子村“老年之家”的曲艺院里,传出了淳朴而动听的小调声。据当地村民介绍,她们唱的是一种青海民间小调,根植于乡土,与当地方言紧密结合,充满了浓郁的民间情调,深受当地村民欢迎。

老年之家的另一边,在书画室里,几名老人正在练习书法,其中一位大爷告诉记者,自己是老党员,平日在家里也没事干,所以基本天天都来。

大堡子村“老年之家”设有小型电影院。

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大堡子村面积15万平方米,辖6个社,全村867户人家,人口3465人,全村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536人。在省、市、区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里争取了一部分资金,自行修建了“老年之家”。

公开信息显示,西宁市已投资2.2亿元建成农村老年之家439个,推行“互助+自助”的服务模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互助养老服务,打造了“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大堡子老年之家便是其中代表。

大堡子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永林介绍,大堡子村老年之家于2018年9月开工建设,2019年9月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共投入资金340万元,室内面积906平方米,内设七室两厅,设观影室、康复室、图书室、书法室等多种功能室及室外健身广场。从上午9点开放,到傍晚6点关门。老年之家基本能够满足全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及残疾人的就餐、文化、学习、娱乐等需求。

为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今年,这里又进一步健全功能活动室,老年人来到这里,可以根据喜好到各功能室活动,还可以在爱老幸福食堂吃到营养的午餐。李永林说:“每天来食堂吃饭的大概有六七十名村民,计算下来,一顿饭(包括人工、水电等)的成本要12块钱,但我们村会有补贴,村民一餐只需花两块钱。老年之家提供的饭菜是农村里面的家常口味,符合老人的口味,他们都很爱吃。”

大堡子村“老年之家”的大门。

李永林介绍,大堡子村老年之家还被纳入2023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中,设立了农村养老互助点,真正意义上做到了邻里互助养老,乐在其中。

他特别提到,为鼓励农村老年之家更好的发挥自身作用,为老年群体提供便利,城北区民政局根据老年之家年度运行情况,每年对其进行1万元-3万元运行补贴,鼓励其继续发挥为老助老作用。

“大堡子村以前算郊区,现在算是城中村,从设施与人才的角度上来说,农村确实特别薄弱,但对农村的老人来说,现在的服务标准应该可以给村里的老人提供足够的幸福感。”李永林说。

李永林表示,通过建设老年之家这个平台,给老人解决平时吃饭的问题,也提供了生活娱乐的场所。未来,他希望可以继续提高老年之家硬件和软件的档次,同时把服务的水平再提高一点,“村民经常说,在家里和邻居不常见面,在这里跟其他的老年人一起做活动一起聊天比在家里强。”

打造智慧民生养老体系

最新数据显示,西宁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39.6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01%,占全省老年人口的50.16%,处于轻度老龄化社会。西宁如何解决近40万老人的养老问题?

近年来,西宁市积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全力打造“高原幸福养老之城”,全省内率先建立四级养老服务网络,率先开展“幸福食堂”助餐工作,率先建成上下贯通的养老信息平台,先后获得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城市、全国养老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今年,西宁养老服务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

通海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各种养老服务。

此外,西宁市规划布局“县区综合服务圈(养老示范基地及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托养圈(日间照料中心)、农村自助活动圈(老年之家)、居家生活圈(家庭)”等“四圈合一”的社区养老“一刻钟”生活服务圈,在全省率先形成了覆盖全市、布局均衡、梯次合理的“15分钟为老服务圈”。探索建设街道(乡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通过重新设置功能区、购置相关服务设施,开展机构托养、社区日间照料、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社会志愿服务“五位一体”的综合为老服务,实现了区域内为老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西宁市民政局副局长高波表示,目前,全市44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可覆盖服务65个乡镇,覆盖率达87%。按照“一社区一站点”的思路,分步建成了136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439个农村老年之家,其中主城区具备老年人照料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覆盖的社区数127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98%,“城市呼叫服务圈和农村互助服务圈”初步形成。

为加强民政业务和信息化手段的深度融合,2021年,西宁建成全省首个市级智慧民政信息平台,持续完善和发挥市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作用,对全市养老服务进行资源整合、数据汇集和行业监管,让养老服务更精准地围着老人转。

西宁市智慧民政信息中心可实时监管全市100多个爱老幸福食堂和各级养老服务机构。

仅以“幸福食堂”为例,高波介绍称,为缓解老年人用餐难,西宁市投资2000万元,建成中央厨房和爱老幸福食堂148个,形成“十五分钟”助餐服务网络。“幸福食堂”建设作为西宁市特色养老服务之一,依托西宁市智慧民政信息中心,通过信息平台和监控设施等智能化手段,实现了做饭、刷卡、用餐全流程实时监管,确保了幸福食堂的服务质量。同时,西宁市为减轻老年人的负担,将助餐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清单,并按照每餐不超过10元的标准为60岁以上困难老年人和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供餐。在监管食堂的同时,平台还为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服务,老年人可通过手机APP或电话向中心提出服务诉求,中心及时将诉求分配至各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组织,由服务组织上门服务,中心对服务时长、服务质量进行全过程监管。

此外,智慧民政信息中心定期采取关爱电话,上门探访等方式为留守、独居老年人提供关爱服务。中心主动为全市独居高龄老年人拨打关爱电话,解决各类生活困难,三年间共拨打电话34500通,急难送医送药送生活物资574人。

高波表示,智慧民政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以智能终端和热线为纽带,通过“手机办、掌上办”等方式,及时为老年人推送线上线下服务,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有效对接、管理精准高效,让老年人在家即可享受便捷、可触及、有温度的多元化服务。

    责任编辑:王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