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陈尚君|让思想冲破牢笼

陈尚君
2023-11-11 13:37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编者按】

今天上午,由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的“立马九衢春影中——中国古代文学八〇后学人论坛”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开幕,本文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尚君教授为论坛致的欢迎辞,澎湃新闻经主办方授权发布。

各位出生于1980年以后的新锐学人:

上午好!谢谢各位接受我们的邀请,带着你们最新的论文,来到上海,来到复旦,参加今天的盛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文系,也以寿开八秩的高龄,对各位与会学者表达由衷的感谢与热烈的欢迎!本次会议筹办于半年多前,以侯体健教授为主的筹备团队,集中了本系与古籍所的八〇后教师,作了大量调研,确定邀请名单,为会议筹备作了充分准备。各位一定知道,本系古代文学曾经受到学科有眼高手低的酷评,章培恒先生说眼高总比眼低好,眼高总还有希望提升,我们的研究是否达到一流,容有不同议论,但我们能看得起的学者和论著,肯定不会有太多偏差。就我所知,凡所邀请者,几乎都来了,这是我们的荣幸。今天的开幕式,安排在复旦最好的会场,表达我们的诚意。举头仰望,可以看到光华楼的透明穹顶,看到无垠的天空,预祝各位参会学者都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可能,也对筹备会议、参与会务的各位老师与同学,表示感谢!

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我们也可以说,一代有一代之学术。当代学术更新换代很快,在我从学之初,清末出生的那代学者还在,在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旧学之渊渟与新学之气象,完美结合,各成气象。二十年代出生的学者可以本系王运熙先生为代表,学术成熟于1949年以前,那年他在《国文月刊》发文三篇,此后随时代前进而始终不变书生本色。五十年代出生者如我,从小学到大学间有接近十年的失学,其荒疏可知,不过因先接触社会,再转而治学,珍惜机会,发愤勇进,也有他人所不可及的地方。我一直认为,六〇后学人总体强于五〇后学人,因为他们的小中大学教育是连贯而完整的。现在我更认为,八〇后学人是有更大发展机缘的一代人。因为你们的小学有游戏机,中学有互联网,大学有古籍数码化,研究生以后更得到全球古籍资源共享的便捷,你们何其幸运!你们从小就受到机灵而敏捷的训练,从学以后更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与规范的学术培养,善于摄取全人类的最新学术进展,按照各自的理解,展开有意义的学术课题研究。成果丰霈,新见纷呈。你们的成就已经获得中外学界广泛的认同。本次论坛,就是希望突破时段、文体、方法的局限,融通古代文学各方面学者,为各位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会议下个议程安排了学海指津的环节,请了四个年代有代表性的学者,谈谈他们的心得。我始终认为,学术是天下公器,也最鼓励独特个性,在座各位天才骏发,各有师承,自成气象,独具方圆,没有人能引领你们,一切都在你们自己的参悟。论坛仅提供你们交流感悟的机会。

会议主题选了唐代赵嘏的一句诗“立马九衢春影中”,我执笔起草的邀请信中特别说到,他同时写了两首落第诗,另一首的结句是“惟有南山是故人”,主旨是孤独,此句则见其兀傲,孤独与兀傲是学人特别应提倡的品格。我还想补充说,“立马九衢”是骑马站在长安中心大道,俯瞰众生,而“春影”则是每年科考放榜后,及第者之杏园欢宴,雁塔题名,作者内心的波澜可以想见。我希望所有年轻学人都能站高望远,笑看人世间无法躲避的挫折,坚定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学术。

我愿借此机会给各位学人赠送两句话。第一句见于《国际歌》:“让思想冲破牢笼。”第二句是我不久前为唐雯的书序中所言:“凡足有成就者,必能预流而保持一己之特色,随时代俯仰而不改赤子精神。”就前一句言,我早年读书曾深为谭嗣同《仁学》中冲破一切羁束的激情而感动,但向学以来,走过四十五年,一路艰辛曲折,满身伤痕。“时间留下了美丽和一片狼藉,庆幸我们还有运气唱歌。”(栾树《礼物》)欣慰的是自己觉得还一直在前进。如果回忆自己的学术道路,在随老师读完学位后,曾很长时期做唐代基本文献整理和补充。参加唐代文学学会,近距离接触程千帆、傅璇琮等学者,参与大型选题合作,开阔眼界也提升了能力。我还愿特别提到个人学术转变的几次机缘。一是海外访问与讲学,有机会充分了解日本与港台学者的工作,阅读他们面对同样的古代文献时的不同感受。二是我做过一部《旧五代史新辑会证》,没有任何文学内涵的史学专著,体会另一路学术的博大精微。三是整理了本师朱东润先生的一系列遗著,因此而知道当年随老师读书,许多话根本没有听懂,老师当年随便讲的话,其实都曾有深刻体会。整理遗著是再次重回老师的课堂。四是要特别感谢今天在座的胡晓明教授,他在2015年硬逼我给他主编的《历代女性诗词鉴赏辞典》写了二十多篇稿件,突然发现自己原来还不是完全没有才分,一段时间曾经同时写过三个专栏,居然也对付下来了。五是从十多年前决意个人完成《唐五代诗全编》,涉及全部唐诗的细节考证和写定,明确区分可为定论与一家之言,一切务求平稳妥适,与写论文高张新见的取径完全不同。我想要告诉各位在座的学者,时代不由人选择,但成就可以因各人之眼光、才分及努力程度而有所不同。有人抱怨受限于时代而出不了大师,其实禅宗高僧早就提出:“谁曾缚你?”在我之体会,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在学科壁垒与跨学科融合之间,在中西学术差异及其体现的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之间,在现在的高校考核与个人性情表达之间,惟有有智慧者能游刃有余,受束缚者难免迷失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是人文学术中难度最高,但也是最为高雅而有趣的学术。大则可以存续民族文化之精神,小则可为个人润身扬才的机缘。我与在座绝大部分学者一样,没有家学传承,也没有富裕的家境,不过一直受李清照《词论》的蛊惑,追求学术的富贵态,看不起陈师道那样“妍丽丰逸”的“贫家美女”,还自以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积习多年,难以遽改,就这样吧!

祝各位在复旦期间心情愉快,有所收获,更期盼你们取得惊世骇俗的成就!

    责任编辑:方晓燕
    图片编辑:张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