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日报:网传黑龙江宁安“大面积种植转基因玉米”不属实
人民日报10月13日报道,近日,一篇题为《鼠患已无,福也?祸也?——东北农村行所见所思所惧》的文章在微信群、网络贴吧、自媒体流传。网文称,黑龙江省宁安市农村大面积种植转基因玉米“禾育187”,当地的猪、老鼠等动物食用后出现绝育,“农村已经看不到老鼠了”,引发网民讨论。
记者在网络查询发现,该文被不同网络平台反复转载,目前已检索不到首发来源。宁安市农村是否大面积种植所谓的转基因玉米“禾育187”?农村的鼠患是否已经没有了?“求证”栏目记者日前赴黑龙江省宁安市多个乡镇进行了调查。
宁安市农村广泛种植的是非转基因玉米“和育187”,随机抽检玉米样本不含转基因成分
9月15日,记者随机走访宁安市多个乡镇的农户,调查了解是否种植了网文中提及的“禾育187”玉米品种。
该市三陵乡农民吴平(化名)告诉记者,自己家今年种了60亩“和育187”玉米。这个品种他已经种了5年左右,均是从当地正规经销商处购得。吴平说,“和育187”在当地种植非常普遍,包括三陵乡在内,附近几个乡镇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
当记者询问是“和育187”还是“禾育187”时,吴平指着商家贴在墙上的种子广告说:“就是‘和育187’,不是禾苗的禾。”对于吴平的说法,记者从宁安市其他乡镇几位农民介绍中也得到印证,“和育187”在当地种植非常普遍,“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过”。采访中,记者看见当地农村的街巷中也张贴着很多“和育187”的广告。
9月16日下午,在江南乡、兰岗镇、宁安镇和海浪镇4个乡镇,记者随机在10个村落的10片玉米地里掰取了玉米样本。
随后,记者前往宁安市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该检验站是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认定的农作物种子检验标准实验室),对所获取的玉米样本进行检验。操作人员将玉米粒放入纯净水后,使用机器将其充分打碎、用力摇匀,静置片刻后提取一部分液体放入杯中。随后,操作人员将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条(该试纸条由《农业部2015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方案》推荐使用)放入液体中。几分钟后,试纸上仅在C线处出现一道红色杠,操作人员介绍,这表明样本不含转基因成分。
宁安市农业局副局长马际说,每年3、4月份种子销售旺季时,宁安市农业部门都会对市场上的种子经销商所销售的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种子进行大面积抽检。据宁安市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提供的近两年种子抽检记录表显示,当地未发现过含有转基因成分的种子。
记者在农业农村部下属的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官网查询发现,“和育187”2012年通过吉林省审定(审定编号:吉审玉2012011),2017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14),在“是否转基因”一栏中均标注为“否”。该平台也查不到网文提及的“禾育187”。
“农村已看不到老鼠了”的说法不实,监测显示,近3年黑龙江平均田间鼠密度、鼠类数量呈增长趋势;未发现宁安市田间老鼠食用某种粮食后大面积绝育;农户家常有老鼠啃食玉米,灭鼠药也在使用
网文说,“现在由于种了转基因玉米,老鼠吃了之后,应该是绝育了,所以在农村已经看不到老鼠了。”当地农村是否“动物绝育”“鼠患已无”?
宁安市东京城镇农民徐波(化名)家的院子中,摆放了一个高3米左右的玉米楼,其四周和底部均为细密的铁网。徐波说,家里种的200多亩玉米主要用来喂自家养的鹿,所以需要储藏较长一段时间,细密的铁网是为了防止老鼠钻入玉米楼中啃食玉米。
“老鼠多得很,前几天我还药死过五六只。”徐波说,就算有这么密的铁丝网,老鼠还是会从顶棚的缝隙里跑进来。这些年他养的鹿、院里散养的鸡都吃自家玉米配的饲料,未出现不发情、绝育等情况。
这一说法与其他几位受访的农民基本一致,他们都表示未发现网文所提及的老鼠逐年减少甚至已经看不到老鼠等情况。农民们反映,当地的玉米垛中,老鼠依旧很多,老鼠药投放量也未减少。
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药械科科长林正平介绍,据省植检植保站进行的秋季农田鼠类监测显示,全省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平均田间鼠密度分别为6.1%、6.93%和7.14%,鼠类数量呈增长趋势。“省内未发现田间老鼠在食用某种粮食后出现大面积绝育的情况。老鼠的繁殖能力很强,需要持续开展大面积的统一灭鼠行动以保护庄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我国在转基因作物的制种、种植上都有着严格规定。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未经批准生产、加工农业转基因生物或者未按照批准的品种、范围、安全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生产、加工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加工,没收违法生产或者加工的产品及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据了解,我国对转基因作物的研发监管严格,对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安全证书5个阶段进行安全监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要立即终止,不再进入下一个阶段。
(原题为《本报记者在黑龙江宁安市抽检——随机掰的玉米,都不是转基因;网传“大面积种植转基因玉米”“鼠患已无”不属实》)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